## ##

        第十一届广东设计周-广东工业设计峰会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210379人看過

        直播時間

        2023年8月16日-17日

        活動介紹

        廣東設計周始終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工業設計為引領抓自主創新,以工業設計與產業融合為突破口,推動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有別于其他設計周活動,廣東設計周主要聚焦工業設計,致力于以優秀的工業設計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廣東制造業變革,與終端產品和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更加貼近消費者的直接需求。

        廣東設計周作為廣東省學術與產業交流與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主要舉辦廣東工業設計展和活動論壇兩個類型的活動。展覽活動面積約 5000 平方米,分為“省長杯”大賽獲獎作品展區、產業集群展區、發展成果展區及綜合展區等4個展區,展覽形式以特裝為主,展示要求以實物為主,通過實物、模型、影視、圖片文字相結合,適當增加體驗和互動環節,提升觀眾的觀展感受。

        展覽期間將同時舉辦大賽頒獎典禮、廣東設計周開幕式、廣東工業設計峰會、政策宣貫會、 設計成果對接會等活動。

        其中廣東工業設計峰會更是重頭戲。本次峰會共有四場,分別是國際產業設計趨勢與挑戰高峰論壇、工業設計促進產業升級、數字?化創新設計?峰論壇和設計賦能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

        主辦單位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承辦單位廣東工業大學

        協辦單位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廣東國際先進設計中心、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設計倫理研究所、廣東省可持續設計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

        議程安排



        第一場:國際產業設計趨勢與挑戰

        時間:8月16日10:30-12:20

        學術主持:蔡軍

        程序主持:施晗薇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畢業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媒介研究專業,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新媒體藝術作品曾在北美多地展出,研究領域為技術哲學、新媒體藝術、媒介理論。


        10:30-10:40→主持人開場、介紹嘉賓


        10:40-11:00→

        設計創新的四個范式

        報告摘要:隨著科技、經濟與社會的變革而發展,設計的核心范式呈現四個不同的階段和方向,隨著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和未來社會的轉變,設計的人工事物屬性從處理物質層面的生產制造向處理數字信息的非物質層面轉移,從跨越傳統制造范式向更系統的人與社會關系層面轉移。人與科技、人與社會的復雜性、系統性關系和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成為今天設計產業面對的挑戰,演講以四個范式的角度思考并對未來設計與產業的趨勢發展予以展望。


        蔡軍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特聘教授

        蔡軍教授,長期致力于設計戰略與管理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探索設計驅動的戰略創新、用戶導向的設計創新思維和設計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應用。曾獲得挪威、香港地區和中國文化部全國美展等國內外設計獎項,國內外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及演講。主持包括波音、飛利浦、LG、美的、三星、VIVO、日立、日產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多個產學研合作項目,發起并組織“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洞見”中產型生活方式與設計研究年度論壇和高校設計研究博士論壇等多個學術活動,在推動國內外設計研究的學術發展與交流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1:00-11:20→

        設計管理的戰略轉向

        The Strategic Turn of Design Management

        報告摘要:This presentation investigates the evolving role of design management, shedding light on its shift from operational to strategic importance. The transformative impact of integrating design think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o corporate strategy is examined, emphasizing its crucial part in fostering innovation, customer-centricit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ever-evolving markets. Two aspects of this “strategic turn” are explored: (1) the design’s emergence as a strategic fun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rial techniques due to their elevation to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2) the incorpor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resentation explores how this strategic turn bridges the divide between design and business disciplines by employing research and practical case studies. It seeks to inspire to embrace the potential of combining design and strategy to drive innovation.


        Konstantin D. Haensch

        HAWK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設計學院、柏林戰略事物研究所教授

        博士畢業于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設計學院,目前是德國希爾德斯海姆 HAWK 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設計學院設計管理正教授(終身教授),擔任過德國波茨坦大學高級講師,德國柏林工程與商業大學HTW,柏林戰略事務研究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曾任Celonis SE、BARC GmbH、One Data GmbH 等公司獨立品牌策略師、德國儲蓄銀行金融集團 Sparkasse獨立戰略主管。


        11:20-11:40→

        以工業設計賦能飛行汽車全新產業

        報告摘要:“工業設計賦能飛行汽車全新產業”分享以旅航者X2的設計為出發點,從多個角度思考對于未來新物種的設計方法論。同時從飛行安全性,整機動力學等角度分享飛行汽車的工程設計和實驗驗證過程。呈現團隊在整個飛行汽車研發過程中如何賦予產品設計未來感的同時實現工程最優解。最后,飛行汽車作為全新物種,助力新能源產業發展,帶動生態鏈發展,推動國家低空法規建設等。


        王譚

        廣東匯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小鵬匯天)副總裁&總設計師、小鵬汽車造型中心總經理

        王譚擁有海外留學經驗及14年工業設計領域工作和管理經驗。所設計的產品多次獲得國內外著名工業設計獎: 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中國紅星獎金獎,山東省省長杯金獎,廣東省省長杯鉆石獎及金獎,德國紅點獎,IF獎和IDEA獎,同時擁有專利123項。獲得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2018年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小鵬匯天,擔任小鵬匯天總設計師,負責公司產品總體設計工作,2023年擔任小鵬汽車造型中心總經理。目前已帶領團隊完成了多款飛行汽車的設計和研發工作,其中包括:旅航者 T1飛行汽車、旅航者 X1飛行汽車、旅航者X2飛行汽車。


        11:40-12:00→

        軟硬一體的商業模式,云端一體的產業升級

        報告摘要:商業模式的轉變是軟硬一體趨勢的核心驅動力,它決定了客戶在實現自身業務轉型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類型、產品形式,以及最終所需要選擇的伙伴與供應商。面向技術革命和智能升級的趨勢,我們通過分析過往在智能硬件、物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等領域設計服務的相關案例,總結云計算與智能端相結合的體驗價值,尋找用戶體驗和市場價值的洼地。從過往技術市場的需求變化,我們可以觀察到新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核心挑戰,面向人工智能和萬物互聯時代,重塑技術觀念并轉變創新模式。


        趙巍

        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設計中心智能軟硬件高級專家

        趙巍,本科碩士畢業于浙江大學,曾就職于三星中國設計研究所。工作內容專注于阿里云軟硬一體、云端協同的業務模式下,設計體系與設計服務能力的建設;支持了阿里云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桌面等重點云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業務發展;在智能家居、城市服務、智慧零售和工業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有著豐富客戶服務經驗。所帶領的設計團隊近年來斬獲IF、Gmark等國內外各類知名設計大獎近20件;團隊近兩年獲得近50件專利授權。


        12:00-12:20→

        從海外創意眾籌平臺看中國創新設計品牌的全球化進程

        報告摘要:成立于2009年的創意眾籌平臺Kickstarter P.B.C.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創意眾籌社區,擁有數億用戶,累計幫助20多萬個創意項目獲得了超過74億美金的眾籌金額。Kickstarter P.B.C. 早已是眾多中國創新設計品牌的全球化第一站和品牌放大器。2022年,Kickstarter P.B.C.  上中國區域的項目眾籌總額首次突破1億美金,首次成為全球眾籌金額最高的國家。

        演講嘉賓彭奕亨先生作為中國區官方戰略代表和高級顧問,將分享Kickstarter P.B.C. 平臺2023年上半年的最新數據、通過Kickstarter走向全球市場的中國設計品牌案例以及對品類的洞察和展望。


        彭奕亨

        胡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區官方戰略代表、高級顧問

        彭奕亨,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系。曾任Kickstarter P.B.C. 大中華區戰略顧問及社區大使、Brizan Ventures投資經理。獲得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 B 類認定(孔雀計劃),并作為深圳市前海港澳創業創新青年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目前獲得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 3 項,德國 iF 產品設計獎 1 項,美國 IDEA 設計獎 1 項,美國CES2019 創新獎 1 項,美國《TIME》“時代”雜志周刊 2019 年度全球 100 佳最佳發明獎。


        20230813104544837.jpg


        第二場:設計助推產業升級

        時間:8月16日14:00-16:15

        學術主持:姚丹


        設計學博士,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青年百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公派藝術類專項訪問學者,山東省棗莊市領軍人才(現代服務業及社會民生生產業領域)。現已主持并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在《裝飾》《民族藝術》《中國美術研究》《創意與設計》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14:00-14:10→領導致辭

        14:10-14:15→嘉賓合影

        14:15-14:35→

        數智時代設計學交叉學科及教學路徑思考

        報告摘要:結合數字中國的建設背景以及建設“三大體系”的現實需要,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自己的學科、專業與成果,并圍繞共同問題、問題研究、概念定義、中國文化等四個方面加強思考與實踐。


        張凌浩

        南京藝術學院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原江南大學副校長。現任教育部高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藝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邀副會長等。近二十年來,致力于中國產品設計戰略與方法、系統創新與體驗設計等教育、研究與實踐,將系統性設計思維積極應用到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創新、服務生態、設計教育、經典國貨轉型等多個領域。


        14:35-14:55→

        基于文化的產業創新路徑

        報告摘要: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靜止的概念,文化也是支撐人們生活的工具,由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產業創新背后如果沒有文化創新的意識,則其動力可能不足。擬從若干案例出發,探討基于文化更新的產業創新發展的模式與路徑,尤其在數字技術普及的背景下,信息化不僅是一個技術概念,也是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概念,信息技術不僅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制造工藝,也在潛移默化地創造新的審美范式和價值取向,產品的競爭力不僅來自一般意義的性能指標,更重要的是對新時代文化的表達與呈現。


        方曉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曉風教授以《清代北京宮廷宗教建筑研究》獲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歷史與理論方向的博士學位并以此形成以物見人的設計文化研究方法。近年來主要專注于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史及設計史的研究。除教學和編輯工作之外,方曉風教授經常撰寫建筑評論,策劃相關活動,并通過展覽等方式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設計思想的傳播與普及。作為國內唯一的藝術設計類核心期刊的主編,他十分關注中國設計各個領域的現狀和發展,多次組織全國性的設計與教育論壇,注重對當代中國設計的問題進行探討,尤為關注設計倫理的理論研究。


        14:55-15:15→

        基于地域文化的設計創新

        報告摘要: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以「文創公益」為目標,通過系統的社區研究和設計參與,探索中國農村貧困社區的地域再生方法,促進文化和產業平衡發展。項目組在湖南通道、重慶酉陽、隆回花瑤、四川雅安、新疆喀什、青海玉樹、內蒙呼倫貝爾、云南香格里拉等地,完成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數字影像紀錄片、原生態音樂錄制、建筑環境與景觀設計、文創產品設計及兒童美術創作等工作,與當地居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保護并促進了當地自然、社會、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何人可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高等教育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設計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邀副會長,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級教學名師。主持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一項。德國Red Dot設計獎、IF設計獎、日本G-MARK設計獎、美國CORE77設計獎評委,中國工業設計紅星獎評委主席,2022年廣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評委會主席。


        15:15-15:35→

        設計向前

        報告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作為設計師和企業家,我們需要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關注用戶研究、流行趨勢、產品規劃和品牌定位等方面。其中,用戶研究是設計的核心,只有深入了解用戶需求,才能設計出更好的產品。流行趨勢和品牌定位也是不可忽視的,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市場。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設計的發展方向,不斷學習和創新,為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


        傅炯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趨勢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傅炯,色彩與流行趨勢專家,B站百位名師之一,上海青少年研究會理事,中國汽車改裝用品協會CMF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1998年畢業于無錫輕工大學(現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獲碩士學位,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學工作至今。以多年的研究經驗和廣泛的企業聯系,成為業內重要的學者和演講者。


        15:35-15:55→

        與AI共生:構建藝術設計的新生態

        報告摘要:近年來人工智能 (AI) 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突破了創造力和表現力的界限,可以高效地生成藝術與設計作品。演講將揭示 AI 與藝術設計之間不斷演變的關系,并討論 AI 在藝術、設計、美學、創造力中的影響和未來可能性。


        譚亮

        廣州美術學院數字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州美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哲學博士,廣美數字藝術科技研究所聯合負責人。致力于數字藝術與交互設計的研究與實踐。兼任灣區元宇宙數字藝術創新研究基地專家,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5:55-16:15→

        用科技創新對話工業與設計

        報告摘要:近年來,工業設計被視為品牌發展強有力的催化劑,能夠貫穿科技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是品牌的“第二核心技術”。影像行業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去創新創造,從而達到相對超前的競爭優勢。正因如此,當科技創新遇上工業設計,必將碰撞出非同凡響的“影像之光”。


        陳永強

        影石Insta360聯合創始人、董事、廣東省工商聯執委、深圳市寶安區政協委員

        2017年,陳永強登上“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個人先后榮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杰出人物”、“高質量發展領軍人物”、“深圳百名行業領軍人物”、“深圳青年五四獎章”、“深圳百名創新奮斗者”、“高層次人才”等榮譽或資質。


        20230813104715672.jpg


        第三場:數字文化創新設計

        時間:8月17日 10:30-12:35

        學術主持:劉婷婷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可持續設計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國家公派訪問學者。


        10:30-10:45→嘉賓簽到、入場

        10:45-10:55→主持人開場、介紹嘉賓、嘉賓合影

        10:55-11:15→

        智能材料驅動的變形設計

        報告摘要:智能材料是一種能夠感知外界環境變化并自發改變材料特性,以實現自診斷、自調節、自變形、自適應、自修復等自適應功能的新型材料。智能材料可以廣泛應用于服裝、家具、建筑、醫療、環境保護、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已成為科技創新的熱點與焦點。本團隊長期從事以智能材料驅動的變形設計研究,通過結合個性化制造技術、柔性電子、4D打印等技術重點探索智能變形材料的設計空間與應用領域。研究成果已在服裝、汽車、食品、農業等領域應用。


        王冠云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工業設計系副主任、教授

        王冠云,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系博士后,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訪問學者,浙江大學數字化藝術與設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實體交互界面、智能產品設計等。


        11:15-11:35→

        智推力—AI重塑產業美好未來

        報告摘要:數字化時代的設計思維模型需要不斷演進以適應新的需求和挑戰。以下是一些關鍵點,可以幫助構建新的設計思維模型:用戶為中心、創新與打破局限、數據驅動的決策、跨學科合作、可持續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設計思維模型通過不斷適應和演進,設計師可以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并為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張崟

        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楊繼棟,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藝術學院副教授,創新實踐者,上海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理事,二十余年設計創新教育及設計管理經驗,深耕智能科技產品、時尚消費品的創新研發,在生活方式與品牌策略、市場與產品定義、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新材料研發創新等領域擁有大量成功實踐。


        11:35-11:55→

        數字時代的設計思維進化

        報告摘要:當下,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產業,為美好未來開辟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不斷擴大,從制造到交通,從醫療保健到金融服務,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這一場巨變中,人工智能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動新興產業的崛起。然而,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如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以及對就業市場的沖擊。通過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合作與創新,我們有信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無限潛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楊繼棟

        上海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上海科技大學副教授

        廣東省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人工智能項目評審專家,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人工智能項目評審專家,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創新設計大數據廣州中心負責人。


        11:55-12:15→

        寢具智能化與以人為本

        報告摘要:隨著技術,數據,信息,通信等的不斷完善,給寢具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契機,但同時也面對著初創產品的挑戰,一個智能寢具產品有別于傳統寢具產品,主要是兩者的認知維度完全不一樣,一個是硬件單品+個人的全面發揮,一個是硬件+電子硬件+軟件+數據+算法+分析+ IOT平臺+服務的一個綜合產品解決方案,所以是完全不一樣的內容,在服務中,從睡眠數據,生理部分數據,結合睡眠醫學,解決引響睡眠的心理-抑郁,焦慮,放松;生理-慢病認知與關懷提醒,脊柱健康,肌肉放松;環境-溫度,濕度,噪音,光,空氣質量,寢具的問題,從而從立體的角度來看待影響睡眠的因子,到解決健康睡眠的執行與干預,并且做到借助科技做到無感健康睡眠,為人們的幸福美好生活賦能,從而做到更自信,更從容!


        雷華

        慕思智慧創意總監

        香港理工大學文學碩士;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百優創新科技專家,資深技術轉化、產業化專家;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科創協會理事。現任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睡眠產品負責人、公司監事,慕思股份核心技術人才,擁有39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專利。


        12:15-12:35→

        人工智能藝術與設計對數字文化創新的影響

        報告摘要:近來多種大模型加入人工智能繪畫,實現從圖像到圖像、文字到圖像的多類型變化,在數字圖像藝術化方向已取得顯著成果。這是數字文化創新的好機遇。然而也有很多對人工智能質疑的聲音,尤其人工智能藝術對版權問題。我們將人工智能繪畫模型和藝術設計結合,不僅可以實現全自動繪畫,將現實照片轉變成各種藝術類型的圖像,還可以將生成的藝術圖像作為藝術設計的靈感來源或者創作基礎,實現人工智能模型與人類藝術家和設計者合作,從而擴展藝術作品類型,開拓人工智能繪畫的應用市場和人們的接受度,使創作和版權問題得到緩解。


        王倩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澳門科技大學博士、中共黨員、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博士后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AI繪畫與創新藝術設計、圖像去模糊。


        20230813104850812.jpg


        第四場:設計賦能可持續發展

        時間:8月17日15:00-17:05

        學術主持:蕭嘉欣

        博士,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青年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青年百人、光華龍騰獎廣東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博士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公共設計研究室博士后和副研究員,常年從事可持續設計和包容性設計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出版專著一部,發表SSCI、SCI、A&HCI、中文核心等學術論文30余篇。


        15:00-15:15→嘉賓簽到、入場

        15:15-15:25→主持人開場、介紹嘉賓、嘉賓合影

        15:25-15:45→

        中國的設計要回答時代命題

        報告摘要:中國的設計要回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需,做人民設計師。文化差異、制度差異、資源差異、城鄉差異等,決定了中國的設計結合自身實際和現實需求來發展,需回答中國自己的時代命題。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設計要強調在中國場景中解決中國問題,需要注重三大面向:國家重大戰略所向、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以及人民美好生活所盼。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設計,是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熔鑄到設計的全過程,實現社會效益與商業效益相向而行、同頻共振,從而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泥土味”、“人民情”和“中國心”的人民設計師。


        段勝峰

        四川美術學院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段勝峰,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重慶市設計學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設計學)首席專家,首屆重慶市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工業設計藝委會成員。


        15:45-16:05→

        追本溯源,瞭望未來

        報告摘要:全球性可持續發展危機和挑戰日趨嚴峻,而聯合國SDG2030發展目標似乎漸行漸遠。科學、技術和設計既是應對危機的利器,但也是造成危機的直接因素,工具理性似乎難以逾越自身的局限。因此,有必要從文化層面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追本溯源,瞭望未來。該演講將分享江南大學DESIS Lab在“華夏文化溯源與設計創新”專題方向上的初探。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溯源,尤其是先秦經典的學習,挖掘正統華夏文化中可持續設計的思想和價值,反思當代設計和可持續設計的文化缺陷,并進一步開展面向當下社會現實設計創新。


        鞏淼森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DESIS LAB 主任、副教授、國際藝術與設計院校聯盟(Cumulus Association)執委

        鞏淼森,米蘭理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培養的設計學博士。國際社會創新與可持續設計聯盟 (DESIS Network) 國際協調委員會委員及中國聯盟 (DESIS-China)聯合協調員。中國高校設計學博士論壇和中國服務設計教育聯盟的發起人之一。學術專長包括服務設計與社會創新、華夏文化湖源與設計創新、創新設計等。


        16:05-16:25→

        ESG與綠色設計

        報告摘要:綠色設計在生態、經濟、社會三大系統間尋求平衡發展,促進設計由單一經濟性目標向環境與經濟協調目標發展,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它與企業的ESG目標緊密關聯,走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

        以綠色設計方法作為企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思想,考慮企業全生命周期范圍內的環境經濟社會影響,設計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產品,企業綠色運營,建設綠色供應鏈與綠色循環體系,打造綠色商業模式,最終產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實施綠色設計,提供更加優質環保的產品和服務,增強其全球市場競爭力


        焦揚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綠色設計研究院總經理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綠研院總經理。綠研院作為世界綠色設計組織旗下綠色技術推廣平臺,持續為各地政府及企業提供綠色設計的戰略研究咨詢、標準認定、新技術新材料等科技項目整合落地服務。


        16:25-16:45→

        第三種創新:設計如何才能驅動創新?

        報告摘要:中國式可持續發展需要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創新,尤其是DDI設計驅動創新(第三種創新);設計要驅動企業創新,既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方法、工具、流程、體系,但最大的挑戰也許來自于企業認知,最大的沖突可能是企業文化;如果第三種創新的本質是意義詮釋與技術頓悟,那核心資源究竟是設計師還是復合型團隊?報告嘗試以中國汽車制造業向出行、移動生活服務轉型為例,分享對DDI以及技術頓悟的經驗、教訓與心得。


        肖寧

        廣汽研究院副院長、首席技術總監

        從事汽車及3C產品創新設計與研發,具豐富跨文化合作經驗。極至設計創始人,嶺南設計推廣者;開創了廣汽傳祺設計創新,主持研發廣汽首個自主車型架構AF(與大眾MQB、豐田TNGA同期量產),衍生車型累計銷售超170萬輛;創建廣汽豐田研發本部;現孵化成立廣汽MagicBox汽車科技公司,專注于數字化汽車技術與移動生活服務創新。


        16:45-17:05→

        Will Well善設計

        報告摘要:后疫情時代下“移動未來、綠色浪潮、員工福祉”已成為家具發展大趨勢。震旦創新中心提出 “Will Well善設計”理念。從用戶需求探索未來的辦公福祉,進而驅動真“善”美的Activa家具解決方案。讓設計賦能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我們主張與用戶共創,從“我”成為“我們”,從“better”升華為“well”,重新賦予“更美好、更健康、更自然”的辦公場景體驗。以人為本、向善設計,共同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better work,better life。


        高曰菖

        震旦創新中心總經理

        作為ISO/TC 136/WG 3國際標準化委員會中方專家、中國及上海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創意工作者協會主席團成員和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專委會專家成員,實踐大學文創產業副教授,高曰菖被譽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百位設計師之一” ,帶領震旦創新中心成為中國十佳設計團隊。


        免費

        210379人看過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中國領先的創意設計與職業美學教育平臺。專注于創意設計及職業美學領域的知識傳播與人才培養。

        聚集全球精彩的創意設計、交互設計、工業設計、服務設計、設計思維及時尚美學等類別的教學課程、知識體系、大師觀點、人物訪談、培訓活動等內容,幫助你找到專業提升、職業發展的敏捷通道,實現你內心那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學設計,上美啊!
        關注微信公眾號(meiaedu)每天獲取最實用的干貨!

        直播常見問題更多>>

        • 1、我如何觀看直播課?

        • 2、直播課程結束后,還可以再學習嗎?

        • 3、直播結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該如何與講師互動?

        • 5、我可以在APP上觀看嗎?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