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在我國城市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推動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變化,內城空間面臨新功能和舊空間的錯配和失配,內生性的功能改變成為內城更新的重要方式,本次報告主要分析這種隱性的內城空間再生現象,包括居住空間、商業空間的隱性再生特征和作用,初步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嘉賓介紹
▼ 孫世界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
兼任中國城科會韌性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城市設計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江蘇省城市規劃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更新、城市設計、城市交通與空間發展,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和參編教材4部。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0余次獲得國家或省部級優秀規劃設計獎。
聽課獲益
·了解什么是城市更新
·了解我國城市更新模式與重點
·學習圣路易斯城市更新案例
·了解存量語境下的中國城市更新
作品案例
· 城市更新
· 我國城市更新模式與重點
· 圣路易斯城市更新案例
· 存量語境下的中國城市更新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兼任中國城科會韌性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城市設計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江蘇省城市規劃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更新、城市設計、城市交通與空間發展,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和參編教材4部。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0余次獲得國家或省部級優秀規劃設計獎。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