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ICE2035,一个设计驱动的社区再造实验

        1 課時 時長:34:02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社區是城市重要的創新源頭,而社區的居民則是社會重要的創新力量。這樣,社區就完全有可能從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末端走向前端。大學,匯聚了最有思想、情懷、知識、能力的各式各樣的人才,而且青年人的比例占絕對優勢。如果大學能夠把圍墻打開,和社區充分相融,那么大學和社區之間就有可能產生戲劇性的“化學反應”。為了更好地維系社區的創新能力,“NICE 2035”采用了一個“委員會”式的扁平化管理方式,所有參與方,包括創業者、資本、院系、企業、政府共同為這個平臺匯聚資源、參與管理、優化生態。參與各成員之間建立了共享互益機制。


        嘉賓介紹

        婁永琪 同濟大學教授,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20230121202343249.png

        婁永琪,同濟大學教授,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于社會創新和可持續設計實踐、教育、研究,并將“設計驅動式創新”應用到城鄉交互、產業轉型、創新教育、社區營造、政策研究等多個領域。目前擔任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WDO(世界設計組織)執委、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主席、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國際咨詢委員會主席、意大利高等理工學院(米蘭理工大學和都靈理工大學)科學委員會委員,擔任She Ji: the Journal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s (Elsevier) 的創刊執行主編、Design Issues (MIT Press)等期刊編委。

         

        聽課獲益

        ·了解NICE2035項目目的及意義

        ·學習如何對價值進行再認識

        ·學習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框架

        ·了解如何讓設計進入社區


        作品案例

        · 設計豐收項目

        · NICE2035項目意義

        · 立體T型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框架

        · 社會創新與可持續設計實驗室成立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婁永琪

        婁永琪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教授,院長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院長。芬蘭阿爾托大學和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客座教授。長期致力于社會創新和可持續設計實踐、教育、研究。目前擔任Cumulus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副主席、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國際咨詢委員會主席、意大利高等理工學院(米蘭理工和都靈理工大學)科學委員會委員。

        瑞典藝術研究出版平臺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等國際學術職務。他是Elsevier出版《the Journal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s》的創刊執行主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出版《Design Issues》編委、Taylor & Francis出版《Journal of Visual Art Practice》編委。2014年受頒芬蘭總統“一等獅子騎士”勛章。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