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黎:另类设计(alternative designs)

        1 課時 時長:01:10:48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新興技術的后果很少能被預測。如果生命可以被設計,面對這種具有巨大倫理爭議與風險的新興技術,我們可以利用設計做什么?

        講師以思辨設計為例介紹另類設計,思辨設計可以在新興技術(生物未來)成為現實之前,通過視覺化趨勢提前探知公眾對它們的看法,以確保最為人道和最理想化的未來變為有可能成為現實的。即設計師可以通過思辨設計進行前瞻性思考,在將創意變為產品之前預測到這項技術應用可能產生的后果,這對人類探討未來科技發展有著建設性的作用。

        本課程中,講師提出,新興技術由于其作用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發生方式的具身化,已經逐漸打破了傳統意義上主客體之間的嚴格界限。人們該如何認識、理解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與這些新興技術相處,以及在新興技術逐漸日常化的當下,如何確保這些技術與人類在道德觀念和倫理價值保持一致,不僅是技術哲學要處理的當代議題,也是設計倫理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盡管新興技術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十分密切,但由于技術的認知門檻較高,普通人很難理解其影響力從而掌握其應用可能的話語權,因此有關技術的討論往往局限在狹窄的專業領域,導致技術與社會的裂痕不斷加大。這既是當代技術哲學面臨的窘境,也是設計倫理研究難得的契機。


        聽課獲益

        · 解決設計的三種迷思:用戶/人/解決問題

        · 為什么需要另類設計?

        · 另類設計的倫理策略


        目標聽眾

        · 產品設計師

        · 新興技術從業者


        作品案例

        · 以用戶為中心的友好型設計

        20220714095651727.png

        · 思辨性問題分析方法與“AEIOU”問題分析方法


        20220713165527563.png

        · 張黎部分出版作品展示

        20220713162657905.png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張黎

        張黎

        廣東工業大學

        研究生導師、副院長

        以建構中國設計學理論體系為愿景,致力于東西方設計 “史’“論”聯通。已主持科研項目12項,其中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國際設計史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各1項;出版著譯15部;在《裝飾》《文藝理論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藝術百家》《藝術設計研究》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2篇,其中1篇為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口頭發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2次,其中5次為設計史論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包括2018年英國設計史協會(DHS)年會、設計史與研究國際委員會(ICDHS)年會(2014年葡萄牙、2016年中國臺灣、2018年西班牙、2020年克羅地亞)。

        中國領先的創意設計與職業美學教育平臺。專注于創意設計及職業美學領域的知識傳播與人才培養。

        聚集全球精彩的創意設計、交互設計、工業設計、服務設計、設計思維及時尚美學等類別的教學課程、知識體系、大師觀點、人物訪談、培訓活動等內容,幫助你找到專業提升、職業發展的敏捷通道,實現你內心那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學設計,上美啊!
        關注微信公眾號(meiaedu)每天獲取最實用的干貨!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