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后疫情時代,隨著人們對家和生活體驗需求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對好設計的需求愈發凸顯。將對設計的深入思考和實踐,應用于打造美好的日常體驗,是每個設計師都在追求的夢想。本屆展會,日本著名產品設計師桑野陽平Yohei Kuwano向大家分享何為“設計中的必然”,為大家揭曉“設計的答案“。
嘉賓介紹
桑野陽平 YOHEI KUWANO
日本著名產品設計師 「樣子生活」產品設計總監,作品多次獲IF DESIGN AWARD設計獎,并獲2009年和2013年IF金獎。2006~2013年連續13次獲得日本GOOD DESIGN獎。
演講實錄
誕生于生活的“設計”
用戶的潛在需求隱藏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物品的捷徑是觀察。通過觀察用戶的生活狀態找出設計的重點。
比如說觀察用戶住在什么樣的屋子里,幾個人生活,用了什么樣的家具用品,如何收納等等。從觀察發現中誕生的產品,必然是用戶最需要的產品。這個方法是我在大學時期的研究方法,也是無印良品開發使用的方法,一直貫穿到我在為中國項目設計時所用到的產品開發設計。
來自文化背景的「必然設計」
同時在中國和日本進行開發,首先,我感到雖然兩國一衣帶水,但兩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卻截然不同。這種差異首當其沖的就是床。在日本,雙人床寬1米4為主,但在中國卻流行1米8寬,而中國和日本的房間尺寸以及兩國人民的體型大小差別并不大。
為什么中國人喜歡大尺寸家具
關鍵詞是“大氣”
首先,自古以來大件豪華的家具在中國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雖然在房間風格和家具設計趨于簡約的當代,富麗堂皇的設計因為不是必要的設計已經漸漸弱化,但仍然保留了“大”這個關鍵詞。第二,房子的構造也不一樣。地震多發的日本采用框架結構高層建筑物不多,而中國則大多采用歐式的鋼筋水泥的方法建造高層住宅。第三,室內環境也不同。在日本,大家直接坐在榻榻米或者地板上,而中國采用瓷磚的很多,在室內大家都穿拖鞋坐在沙發上。中國的房頂高度也高于日本,平時生活的視線可能會更高。國民性、住宅環境、背景文化都是決定設計形態的必然因素。
來自人體的「必然設計」
世間的物品從來都是在增加的。有趣的是,隨著工藝的進步有一些產品漸漸被改變了樣式,甚至是消失了。比如取暖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地暖;電視機變薄了,以后會不會變成與墻壁一體化?
在進化中也有形狀亙古不變的物品,即人們每天接觸到的工具,這些工具有些甚至從公元前就誕生了,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卻沒有發生過大的形狀變化。
或許是從猴子用棒獲得食物開始,工具就作為身體的延長部分誕生了。這些年因為人體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作為身體的延長而誕生的工具也沒有變化的必要。
由此推導家具的形狀必須從人體而來。比起直線的物品,接近人體自然曲線的家具更讓人覺得有美感和親切感。比如纖細的椅子腿讓人覺得很漂亮,是因為其擬人化的美感符合了人們的審美觀。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于1957年,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至今有61年的歷史。廣交會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廣交會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PDC)成立于2011年,是世界設計組織(WDO)會員和加利福尼亞服裝協會(CFA)會員,旨在為“世界設計”與“中國制造”的緊密合作提供一個高效的對接服務平臺。我們致力于連接設計,促進產業,提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