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IXDC大會期間,Moda Operandi紐約總部資深用戶體驗設計師胡雁雯接受了我們的專訪,她通過自己國內外求學及工作的經歷,分別談了中美設計教育與設計工作的一些差異,并分享了如何成為一名全鏈條設計師,給設計學生們的職業規劃及發展帶來了自己的建議。
重點獲益
· 了解中美設計教育與工作的區別
· 了解如何成為一名全鏈條設計師
· 了解設計學生應該如何獲得成長
精彩實錄
國內外設計教育的區別
我在清華讀完本科去(美國)讀了研究生,我本科也是做設計的背景(在美國這種背景非常少),我們都會覺得,如果讀書要一口氣讀完,先念本科、念研究生,如果想讀博士,就一口氣讀完。
美國是本科以后至少要工作3、4年,才會考慮有沒有需求再去讀研究生。他們看到我也非常的吃驚,按照美國來說,如果本科學的是設計,很少有人會念研究生。
我覺得這是美國甚至西方,對學習這件事情最大的不同,基于這樣的原因,美國的研究生其實有三個非常不同的方向:方向一:為了職業轉型;方向二:為了設計師自己職業再網上更進一步;方向三:偏學術類。偏學術和中國單純做學術不太一樣,是以培養老師為最重要的目,比如說設計和藝術之間的區別,甚至是哲學和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之間的交叉,更多討論的是比較偏理論的東西。
全鏈條設計師的工作挑戰
作為設計師要向全鏈條轉型,從最開端的User Research(用戶研究)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架構),往后到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做很多原型,再到視覺甚至跟編程直接溝通的Design QA,這個全鏈條都是User Research最重要的部分。
科技公司相對來說,會希望用最少資源得到最大產出,所以在紐約如果想成為科技行業設計師的話,至少需要復合兩到三項的技能。像我現在的工作,主要負責公司的內部系統,另一個是做造型師Scholars和SVIP客戶溝通的平臺,這兩個系統只有我一個設計師。
好的部分,我覺得是減少了很多設計師之間,互相溝通可能會產生的Gap,因為我不太需要跟另一個人解釋,就可以很快的把這個鏈條串起來;同樣,當這個項目到達了一定規模的時候,作為單獨一個設計師的話,壓力會非常大。
時尚電商的變化及應對方法
電商的創新點在哪里,除了便捷還能帶給用戶什么,可能是下一步很重要的方向。我們國家正在進行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如果電商能夠幫助整個消費轉型,為每個用戶對應找到合適的品牌,或者像吳曉波老師經常提到的個人定制,實現用戶和品牌直接的對接,我覺得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
還有就是未來的電商,針對客戶能提供一些更細致、更貼心的服務,我覺得可能也是一個新的很好的點。我跟我們公司的造型師有接觸,他們并不是單純的像是銷售人員,向你不斷的推薦衣服,他們會根據你的習慣、你喜歡的細節,比如我喜歡雕花的,或者我喜歡去海邊,他會根據你的生活方式,為你推薦適合的一些衣服。
給設計學生的建議
我覺得對設計學生來說,現在是非常好的時機,因為某種程度上,中國的科技比世界走的更遠的,作為設計師來說,如果自己做的設計能被更多的人使用,并且成為這個時代的潮流的一部分的話,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我覺得是鼓勵學生多嘗試不同的項目,不管是做初創項目還是做比賽,只要不斷的試,不斷的磨合,積累經驗,在工作時候會受益很多。
當走過職業初期,到職業上升期甚至再往上的時候,設計師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設計的技能,更多的是作為設計師的立場,如何看待科技,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公司的商業模式。那個時候,設計師從某種程度上,需要承擔很多策略的部分,必須有一個遠大的方向,才能指導你落到實際做設計的點點滴滴。
適合人群
· 設計師
· 產品及開發人員
· 企業管理者
· 設計學生及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