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能力——问题建构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23831人看過

        2017年4月19日,由“ARK DFC—Design For Change 先做再說!”大會在上海舉辦??突仿〈髮W設計哲學博士、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辛向陽,帶來了主題為《Framing Problems》的演講。

        辛向陽教授提及,經常會被問到“設計師如何與企業銜接,并且共同解決企業產品策略”的問題。對此他表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需要了解到企業決策層面、管理層面、執行層面等不同方向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到所設計的產品是否會產生真正的商業價值。


        重點獲益

        · 了解什么是對設計師來說最重要的

        · 了解交互設計在這幾年的發展趨勢

        · 了解設計師應該如何去構建問題


        精彩課件




        圖文實錄

        今天的話題是聊聊五年來的變化,以及在這種變化當中做了什么事,其實,這五年有很多變化。這幾年設計師非常熱門,過去我們設計圈里講這件事,到現在商學院都在講這個話題。哈弗商學院剛開始講這個事情的時候,是他們剛剛意識到設計師的重要性,他們搞清楚了嗎?沒有。當他搞清楚的時候他就不講這個話題了。

        辛老師剛開始講交互設計講了很多年,是搞清楚了我才講的,所以,現在當我在講交互設計的時候,我肯定不在做交互設計,而是其它事情。我講的一定是我想明白的,我自己講的肯定不是別人想的,等我講的時候我已經在做其它事情了,這就是先做再說。

        這是個真實的數據,國內一家企業,家電行業,一年一個多個億的銷售額,在這家大企業,我問了他們的設計總監你們的預算多少?他說3000萬。一面說設計師這么重要,另外一面則是設計師手中可掌握和支配的資源特別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麥肯錫的一個商業案例:840美金的產品total cost,其中400美金用于做營銷,45美金用于售后,40美金用于倉儲物流,305美金用于生產,50美金研發,這50美金是工程的,設計師肯定占不到10%。

        比較欣喜的是,能看到曙光的是小米這個企業。但是,請問黎萬強他們今天做的決策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設計嗎?不是。這個決策過程中所依賴的工具和數據絕不是設計師,所以,這樣說來也別太開心,我們這個行業還任重道遠。

        小米生態鏈非常優秀,但不管小米生態鏈是30、50還是60個事業部,那都是線性模型的最后一個階段。他的橫向做的非常不錯,但縱向深度太低、太少。所有產品都依賴一代核心技術,他很難起到相互之間的支撐和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小米從產品定義策略和方法也有一些爭議。

        說到定義,我想分享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念書時的簡單項目。New Balance、Nike、Adidas都是針對年輕人的運動品牌,相對來說,他們的產品機會類似,競品對比情況比較相似,行業整個生態比較穩定。

        但是,New Balance在想一件事,我們可不可以把市場拓展到50-60歲的老年人、30歲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人群、身體開始發福的婦女、以及15、6歲的高中生。品牌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它找到我們學校做一個定義。

        50、60歲的人都會提到腰不舒服、膝蓋不舒服、腿不舒服,雖然不知道這怎么定義,但是這確實是這個人群的共性問題,在這個共性問題的基礎上,到底做哪個問題呢?這其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不確定就意味著有很大風險,但是你也可以說是無數種可能性。

        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一點:美國專利局的網站上可以看出,跟膝蓋相關的有一萬多個專利,跟后腰相關的案例特別少,于是我們決定要做這件事。在腰部做文章時就發現,這很可能是走路姿勢引起的,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是腰帶,也可能是鞋。

        設計師在前面階段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到后期階段,不確定性并沒有降低,總是有無數種可能性,用學術的話說叫做wicked problem in design thinking。

        這種wicked problem有什么特點呢?每一個都是特殊的問題,往往不具備普遍性。一個工業設計師有可能考慮到家庭設備的不同問題,環境設計師可能考慮到浴室、廚房等環境問題,換成社會關系的設計師有可能會考慮社會服務的問題……

        每一個問題都有不同的構建方式,但是每一種構建問題的方式,也對應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向。對棘手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可能是正確或錯誤的,只是更好的或壞的。

        Design as Inquiry,設計是個探索的過程。打個比方,你到一個山洞,很難知道前面是什么,你不知道結果是什么。問題不是在那里等著你揭開蓋子,問題是你在設計階段不斷構建的。

        所以,問題是你設計出來的,是你發明出來的、是你創造出來的。其實,設計師希望在各個不同城市去影響企業決策,要了解企業在決策層面、管理層面和執行層面不同時候扮演什么不同角色,了解角色、了解企業架構之后才能更好的在不同層面構建你的問題,才能判定這個設計是否對企業、對這個社會有價值。

        企業如何構建問題,反映了企業很深層次的社會價值觀。一個企業的mission會影響product development,然后才有可能實現customer satisfaction。設計師要想在那個層面做設計,其實最終是要站在整個企業組織function的層面。

        我從去年開始做了一個新的會議叫TTF,中間用了大概3個領域的東西,一個是ODEE(Organization Design and Enterprise Engineering),另一個SLIM幫助企業塑造多樣化戰略,還有一個是CMF的一些產業資源。這個會議應該會注冊成一個民非組織,謝謝大家!

        全場視頻:先做再說——DESIGN FOR CHANGE大會

        免費

        23831人看過
        2人打賞

        機構簡介

        辛向陽

        辛向陽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于沈陽建筑工程學院(現沈陽建筑大學)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本科,2000年獲美國西弗吉 尼亞大學,雙專業(平面設計、油畫)藝術學士;藝術史副學士,2002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交互設計碩士學位,2007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哲學 博士學位,現任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中國領先的創意設計與職業美學教育平臺。專注于創意設計及職業美學領域的知識傳播與人才培養。

        聚集全球精彩的創意設計、交互設計、工業設計、服務設計、設計思維及時尚美學等類別的教學課程、知識體系、大師觀點、人物訪談、培訓活動等內容,幫助你找到專業提升、職業發展的敏捷通道,實現你內心那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學設計,上美?。?
        關注微信公眾號(meiaedu)每天獲取最實用的干貨!

        直播常見問題更多>>

        • 1、我如何觀看直播課?

        • 2、直播課程結束后,還可以再學習嗎?

        • 3、直播結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該如何與講師互動?

        • 5、我可以在APP上觀看嗎?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