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激動人心的Adobe Create Now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舉行。千名設計師、攝影師、電影制作人和數字藝術家齊聚一堂,參加了這場由Adobe舉辦的Create Now 創意盛會。這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來自百度用戶體驗中心的總經理兼高級總監關岱松,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用戶體驗之道——如何為百度搜索用戶提供良好的數字體驗》的精彩演講!
百度搜索用戶體驗中心(UXC)高級總監關岱松作為第一批體驗Adobe Creative Cloud的中國客戶之一,向Adobe在中國市場取得的這一進展表示祝賀。他表示,Adobe Creative Cloud為他們的搜索用戶體驗中心團隊帶來了諸多創新及效率的提升,幫助他們構思和實現各種想法,并進行創新實踐。
演講實錄
各位同學,前輩,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Adobe提供了這樣一個和大家分享交流的平臺。我叫關岱松,來自百度用戶體驗中心。今天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關于設計和體驗的一些思考。
我和大家一樣,對Adobe不陌生。1995年,我17歲,那一年我父母送給我第一臺電腦,他們送我的本意是希望我用它學好數理化,忘掉那些關于繪畫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得到電腦的第一個晚上,我嘗試用Windows自帶的畫圖板畫一張作品,那時候我不知道Photoshop、Adobe,畫得非常痛苦。
2001年,我工作以后第一次接觸Photoshop,此后十幾年里,它就像我最重要的工具和伙伴,一直陪伴著我。
今年5月份,我們成立了百度用戶體驗中心,我們稱之為UXC。這個中心,是原搜索用戶體驗中心SUX、移動用戶體驗部MUX和其他的用戶體驗部合并而成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有4個工作室,設計師500余名。
我們負責的產品,包括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網盤、貼吧、糯米,大家熟悉的絕大部分百度產品基本都是我們負責。以百度搜索為例,我們服務的用戶超過7億,每天處理60億次的搜索請求,也就是說,在我講PPT的一分鐘里,就有4百萬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尋求答案。
技術是一個產品的“骨架”,藝術是它的“外貌”,用戶體驗就是產品的“靈魂”。我們成立這樣一個組織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集合百度絕大部分的優異力量,整合成一個平臺型機構,不但服務于產品視覺、交互這些設計創意,同時還對百度產品的整個用戶體驗進行橫向管理規則制定。說到用戶體驗橫向管理規則制定,我們感到非常多的壓力和責任。
在過去和今天,我們一直在問自己一些問題:當用戶每次搜索時,什么是最好的視覺體驗?用戶每次使用手機導航時,什么是最方便和智能的交互?當用戶每次網盤上傳、發帖時,怎樣才能給用戶最好的感受?過去我們總結了三個路徑,分別是關于審美、數據、理解。
我們的用戶非常廣泛,遍布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遼闊的地域、不同的環境,我出身于嚴寒的東北,到熱帶島嶼,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如畫的江南。而且用戶有非常豐富的民族、多樣的人群,有非常迥異的喜好。和面向細分領域特定人群的產品涉及有所不同,我們更多是思考如何能找到一種普適、符合東方人的內在審美的風格,這個是我們視覺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
第二部分,數據。當用戶和產品交互時,最重要的信號,就是數據。上百萬用戶在屏幕上點擊、上翻、下滑,他們的行為會變成一條條河流,這些河流會告訴我們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在哪里受到阻礙,在哪里找到新的路徑。我們每天都有幾百組不同的實驗在進行,產生密密麻麻的報告,嘗試讀懂用戶的行為、感受。我們的創意、設計,來自于我們的理念、猜想,但是數據將使我們創意的準確性大大提高,不但是藝術,面對用戶的理解之門,往往也由技術打開。
第三就是關于理解。左側的是一個初生的產品,有閃亮的功能、忠實的用戶群,右側大的部分代表更成熟的產品,有非常好的整體體驗,更多的用戶。兩者之間有巨大的鴻溝,大部分的設計師都沒有跨越過這個鴻溝,也就是對用戶體驗理解的層面,決定了這個鴻溝。想到這個鴻溝,我們首先要想到,我們要理解技術的閃光、邊界,只有理解了技術的閃光,我們才能搭建技術和用戶之間的橋梁,只有理解了技術的邊界,才能知道什么是可為、什么不可為,才能了解其實一個產品,像素的正確往往比美麗更重要。而用戶,我們應該理解用戶的場景、狀態,要有同理心,不僅僅是表面問題的優化,更多要看到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痛苦。所以我們認為,首先我們應應該有搜索的技術專家,資深的地圖使用者,商業模式的研究者,等等,以后才是各個產品的設計師。因為他們理解的深度,決定了我們產品是否能持續跨越這些鴻溝。他們思考的不僅僅是像素的優雅,更要思考用戶使用一款產品時,什么是這個產品該有的樣子?
Adobe和我們的理念非常相通,都是通過數據了解用戶喜好,并以出色的內容實現和用戶的溝通。但做了這些,我們認為遠遠不夠,因為用戶體驗發展非常迅速,幾年前,我們想到的是PC、電腦,但其實在最近幾年,我們所有人都在談論移動化,think mobile,而今天,我們已經走到了AI的門口,think AI。在過去幾年中,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超過了大家的想象。
人工智能簡單來說,包括輸入、思考、輸出三個部分,輸入指的就是能看得懂人類的文字,聽得懂人類的語言,像人類一樣看懂我們的世界。聽覺上,百度的自然語言處理已經應用了非常多的時間,大家有百度可以試一試下面的語音按鈕,幾乎可以聽得懂我們所有的話。在計算機視覺方面,我準備了一段短片,請大家看一下。(播放短片)
剛才的視頻展示了計算機視覺技術快速的進步。思考決策方面,已經應用到了生活中,無論是圍棋機器人,還是手機導航,還是看新聞的個性化推進,都是計算機深度學習的快速進步。目前來說,在人工智能的思考領域,在個別部分的垂直領域,人工智能已經能達到個人助理或秘書的思考水平標準。
輸出方面,除了簡單的文字輸出,其實在語音合成上也有所發展。
未來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樣的形態?未來的產品是不是還有一塊屏幕,有可視的界面,讓我們可以指指點點?未來的產品,設計如何跟用戶交互,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技術進步超過我們的想象,在2014年我們也無法想象,到今天街上會有很多不用汽油的汽車。今天我們想象不到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汽車駕照可能是一個古老的概念。更無法想象他們從學習到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也許都有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在幫助。
關于未來的產品,我想播放一段前段時間我們制作的一個視頻,表達我們對未來產品的一些思考。(播放視頻)
未來很美好。但需要我們一步步的探索。對于今天在座的每位設計師來說,我們都經歷了不止一個時代。我們既掌握著未來,又不可避免在過程中遇到挫折。但還好,我們不斷有屬于設計師的勇氣和夢想,有Adobe這樣的伙伴,可以不斷幫助我們實現創新的夢想。
最后我想用一句UXC內部自勉的名言分享給大家:“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從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再次感謝Ad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