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2016年[設計教育再設計]第五屆國際會議服務設計&社會創新分論壇,該論壇從服務設計與創新方向的設計出發,與參與嘉賓共同探討怎樣的課程才能更有效地傳達服務設計與社會創新的核心思想。
在本段演講中,來自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鞏淼森副院長,發表了題為“服務設計與社會創新:方式與意義的范式轉變”的演講。演講中,鞏教授談及DesisLab在服務創新設計方面的工作,他表示這不僅是一個研究生課程,更是對這方面的探索、研究和實踐。
重點獲益
· 了解DESIS LAB進行了哪些課程上的創新
· 理解服務設計和社會創新的概念和內容
· 了解服務設計與創新如何適應市場需求
圖文實錄:
我將利用差不多二十分鐘的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所領導的這個DESIS LAB在服務設計和社會創新方面的工作。按照會議的要求,我主要是把這個作為一個研究生的課程來介紹的,但是同時這門課程的介紹可以反映我們在這方面的探索、研究和實踐。
我會介紹一下這個背景,介紹這樣一個課程本身和介紹一定的經驗和反思。背景方面,因為是我做的這個課程,所以我介紹一下我學習的背景。和這個最相關的是我在米蘭理工進行的博士的學習,在MIT做博士的聯合培養。右邊是我基本的知識模塊,當中主要的是服務設計和社會創新。
我故事都是和DESIS LAB相關的,我在2010年回國成立了這樣一個實驗室,我們探索了五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其中一個重要的探索平臺就是這個研究生的課程。因為會議時間關系,就不展開講這些名詞概念,用語言來解釋語言非常費勁,不是國際會議能說清楚的。如果大家不清楚,可以看看這兩本書,前面已經有朋友買過了。沒有必要把它當成圣經,它就是一本書,當然它里面充滿了智慧,值得一讀。
就我個人而言,我將把服務設計和社會創新在方式和意義上都進行范式轉型,也即是方式上強調戰略設計戰略思考,強調問題解決,強調系統的可靠性。同時它是意義的轉型,意義一方面講倫理、社會責任,另外一方面是講美學,是講這樣一個觀念的創造。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DESIS LAB這邊在教學這一塊領域的探索,主要包括我們2008年開始的每年一到兩次的DESIS Workshop,以及我們在研究生和本科生階段開設的設計服務的課程。這是2008年我們和一批意大利的同事回國和設計學院的同事共同做的一個非常長的這樣一個工作坊,那時候我們把服務設計的概念比較系統的引入到交通大學來。如今這些參與者都在業界成為了中堅力量。這是當時的一些工作的場景。
其中有一門給研究生上的課程就是PSSD,從2010年到目前我們一直用不同的主題來做這個課程,這是我們的一點積累。比如說2010年、2011年我們做公共服務,2013年做Design for Celebration,2014年做食品和農業這一塊,2015年做的是EV 3.0,關于電動交通和服務這一塊。沒有時間展開各個課程的情況和成果,課程本身的介紹在我們圖書館門廳可以詳細了解。
今年我們把這個課程直接改為服務設計和社會創新,這個話題被廣泛的討論,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因此我們直接把它改成這樣一門課。這門課強調設計方式、設計方法和設計文化上要有新的思考,用整體的思維面對復雜的問題,去理解和展望復雜問題的愿景。
這門課的基本的框架,首先是要學生理解當代這個社會產業的情況,需要對設計提出新的范式的要求。第二個,掌握基本服務設計的概念、方法和工具。第三個,了解社會創新這樣一個領域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理解。
這個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是基于DESIS LAB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它是一個科學和教研的平臺,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和農業、公共服務、積極福利、健康與老齡化、公共交通與智慧城市等領域。
在農業這一塊我們主要是探索農業的這樣一些品質和它的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在健康這個領域我們主要討論如何利用更少的資源解決未來老齡照護以及看護的問題。在積極福利領域我們也是一樣,通過一些社會創新的方式,來研究如何讓我們的弱勢群體能夠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和更低的生活成本指出,在可持續交通這個領域,主要是探索未來的交通的新的方式,以及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關聯。
第二個特點,這門課是項目導向的,用了在做當中學的方式,不然抽象的講是很容易讓人產生睡意的。所以這門課集合了講座、研討、案例分析、案例研究和課題拓展,課題拓展就是項目,是課程核心的部分。每個小組在完成這個課程的時候,同時完成一個課題,這個課題以項目的形式呈現。今年2016年的課程的初步概念已經在我們的設計學院的大廳展出,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一看。
同時今年的這個課程內容會在明天的工作坊當中有一個非常短的概述,在設計學院的302課室。同時我們這門課也是設計學院整個國際課程群以及剛剛成立的一個全英文的國際研究生課程當中核心的課程之一。這個課程同時也是國際合作平臺的重要的載體。在過去的五年里面,我們有很多訪問學者參與到這個課程當中,和我們一起指導和探討,作為課程本身,也和他們做科研上的合作。
最后稍微談一談在多年探討之后基本的反思和討論。第一個,大家很熟悉的一種說法,設計驅動創新。前面主講嘉賓演講的時候,我們討論到如果每個人都能設計,那么設計學院的設計到底是什么樣的設計?我們有什么樣的核心功能?或者說設計經常和創新捆綁在一塊兒,設計和創新是什么樣的關系?社會創新到底和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和產品創新,有什么大的本質的差別?它們之間和設計又是什么樣的關系?
這里面有一個考慮,首先創新本身如果作為一種現象,當它發生的時候,它就是它。有的人叫它社會創新,有的人叫它技術創新,有的人叫它商業模式創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角度的認知,但是它是一個事情。
以我的經驗,我們今天很多事情的發生可以稱之為創新的話,那么它不可能是單純的社會創新,或者說單一的技術創新,或者單一的商業模式創新。創新本身是一個整體,我們這么叫它,只是從我們的認知里去描述它。所以我想,社會創新也好,其他創新也好,它有多面性,它本身是綜合的。
當然每個創新本身的側重點可能不太一樣,以目前我們問題的挑戰的復雜程度來說,我們的創新通常需要多維度的創新,多面的創新,多面的努力,才能應對我們的重大挑戰。
這個里面我們認為,在很多創新過程當中設計起到了驅動力的作用。也就是說設計由原來的一個技術創新或者商業模式創新的附屬,要走到創新的源頭和核心。不知道這個路有多長,但是這是我個人的愿景。當然,這個時候的設計會是多元化的,也會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文化。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表述就是服務設計。
因此,當我們把創新本身整體的去理解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不能光集中在用戶體驗的這個層面上。通常我們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的時候,我們會拿用戶體驗來說事。但真正的要使事情發生的話,我們需要更加透徹的去理解事物的創新的內在的邏輯和結構。這是第一個討論。
第二個討論是,今天的教育,我們是培養設計師和培養設計研究人員,但是當我們做這門課程的時候,我們立足的是為了培養未來的設計師和研究人員,而不僅僅是培養今天的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設計師和研究人員。
我們在六七年前開設這門課程的時候,很多同學就會問,我學服務設計,我學這些東西,能找到工作嗎?我說不能。在當年的社會語境下,沒有這樣的職業。但是事情在很快發生變化,特別是2015年,去年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產業界和教育界廣泛認識到服務設計的重要性,紛紛開設課程、找老師,企業也請服務設計的專家去交流。服務設計公司、咨詢公司也是一批一批起來。
這個時候時機成熟了,我們早年培養的一批學生就成為這里面第一批適應這樣的變化的。因此在當今社會快速變化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只著眼于今天培養出來能找到工作,而是五年十年之后依然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是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這樣一個能力,這是我們這門課程所強調的。
最后我這樣的觀點也分享了好幾次,就是我們這門課程是試圖從一個教學的活動,去繼續的往前走,到一個社會的行動。不光是在學校里課堂里學習,我們還要把idea付諸實施,更緊密的結合我們實際的問題,實際的客戶和實際的用戶。
這還不夠,進一步我們要把我們的想法和創新的點子能夠變成一個社會企業,在我們這個語境上,一旦商業化了,馬上就沒有那么高大上了,所以說變成社會企業,才能持續的為社會創造價值。如果設計師的設計足夠妥當的話,是可以成為社會企業的。我們這個聯合實驗室已經孵化出兩個企業來,一個是可益會,我講過很多次,目前已經成型,還不是很成熟,還有一個是王晶背書,還在籌備階段。
因此我想設計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提供這種設計提案,提供這種設計愿景,還有搞幾個活動。我們應該通過我們的能力,真正為社會創造持久的價值。當然這個價值,我們不能單干,我們得跟社會伙伴、企業伙伴一起來合作。
這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目標聽眾
· 設計師和設計教育者
· 產品經理及用研人員
· 管理者、創業者及投資者
· 設計愛好者和學生
關于[設計教育再設計]系列國際會議
該會議由無錫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學主辦,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無錫市工業設計協會承辦。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體驗設計專業委員會(IXDC)等13家單位協辦。共五屆。
· 2012年:“范疇、方法、價值觀”針對設計學科成為一級學科的背景,反思了設計學學科研究對象、實踐方法和判斷準則的定位問題;
· 2013年:“新領域、新問題、新對策”更多地從實踐的角度探討了設計思維在包括健康、服務設計、公共事務管理等諸多新興領域的應用拓展,以及設計咨詢服務自身的轉型升級問題;
· 2014年:“哲學概念”明確地提出了哲學方法在理解設計領域復雜現象中可以發揮的抽象和理論構建作用。
· 2015年:“新現象基礎:體驗、策略、健康”圍繞企業用戶體驗、戰略策略、健康醫療等新興共同話題或實踐領域,用經驗分享和學術抽象兩種手段和現象學的方法,在探討設計實踐和設計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時,嘗試將現象學的方法運用到實踐升級和教育轉型當中。
· 2016年:“精心設計的教育:經歷、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會議的收官之作,也是把會議從“設計教育”引向另一個主題的承上啟下之作。
官網: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