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访辛向阳:设计是否应专注某个领域?

        1 課時 時長:22:24

        分享至:
        收藏

        在2016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辛向陽教授接受了我們的專訪。采訪中,辛教授談及中國的設計教育現(xiàn)狀,如何才能培育出更好的設計人才,教育應該如何與企業(yè)需求接軌,設計學生應該如何去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如何更好的進行設計表達,以及如何對接企業(yè)項目。


        訪談精彩內(nèi)容節(jié)選

        · 要專注還是要更寬泛一點?其實這兩者并不矛盾,你可以專注做一件事情,也需要很多個領域支持

        · 應該把更前沿的設計理念放在中小學美學教育里面,課程是可以設計的,關鍵是要了解教育目標

        · 設計的表達永遠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手繪還是技術的表達,我有想法,但我的想法還需要有人替我去執(zhí)行


        這個訪談有哪些干貨

        · 了解設計教育如何與企業(yè)需求接軌

        · 了解設計師應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

        · 了解設計學生如何適應企業(yè)的需要


        訪談圖文實錄

        · 江大畢設新趨勢

        我想從畢業(yè)設計來講,從去年開始應該就看到不少新的,同學們關注的領域。從研究領域開始發(fā)生變化,像過去的傳統(tǒng)交通工具、家具、家居用品,到更多和健康、醫(yī)療、生活方式、社會創(chuàng)新相關的項目,這是一個從關注的領域的角度。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技術實現(xiàn)得手段發(fā)生了變化,過去我們設計的概念、表現(xiàn)方法、手段集中在視覺去表現(xiàn),從去年開始變化了,看到很多技術的表達帶著時間的情感維度的設計作品需要新的比如說物聯(lián)技術、互聯(lián)技術、AR技術的支持,這方面能夠看到比較多的這些實現(xiàn)手段和表現(xiàn)方法的合作比過去要多。

        · 設計作品需要考慮全鏈路

        我常常跟同學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盡管我是老師,可以對你提出很多要求,但是反過來如果我親自做這個畢業(yè)設計,我和你們的工業(yè)設計系主任和教學院長一起做,你們站在一個評判者的角度,也可以給我提出很多的意見,設計是這么一個東西,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第一,永遠可以得更好;第二,好壞的判斷標準,不同的人對一個作品判斷的角度不一樣,從用戶的角度也有不一樣的需求,除了直接用戶還有消費者,消費者和用戶可能是一個人,有可能是不同的人,讓用戶和消費者都滿意了,中間商會不會滿意?

        這個時候,要說同學們的作品有沒有改進?當然有,但是我更在意的是孩子們在這個時候:第一,他要意識到這個問題,設計沒有好壞,永遠可以做得更好;第二,他要知道自己的設計作品,需要很好的去講清楚,這個作品和他相關的,從利益相關者、用戶到消費者,各種利益都要關注到。不只做個設計師,從個人得角度出發(fā)的判斷標準,能清楚的看到這些年我們的轉(zhuǎn)變,同學也好、老師也好都在適應這個變化。

        這個不光是我們自己有這個必要,從就業(yè)、用人單位、社會對設計師的期望值還有附加價值、創(chuàng)造全新的價值也好,從漸進式創(chuàng)新到顛覆式創(chuàng)新,它都要求我們了解市場,了解社會,運用到美學和傳統(tǒng)的工業(yè)設計之外的很多的心理學、社會學相關的知識,這是必須的。當然這個不是說有了那些東西就能做好設計,設計師在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一定有屬于我們這個領域,我們要更多了解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的知識,我們也不希望成為那方面的專家中的專家,我們要了解,但真正還要掌握好自己擅長的這個方面。

        · 關于設計比賽

        應該說過去一段時間,江南大學在紅點、IF拿過很多的大獎,在國內(nèi)包括全世界,紅點還給咋們學習排名,在亞洲排第幾,在全世界排第幾江大過去做得很好,這幾年還有同些們獲獎,但是我們不是在宣傳,不希望把這個作為導向我非常開心。

        如果同學們自己主動自發(fā)的參加任何一個設計比賽,不管是國際的還是國內(nèi)的,企業(yè)贊助的還是國家的,只要拿到大獎我都會為他們開心,但是我不會作為教育中的方法,把教育需要傳達的知識只是通過這個方法來傳授,我更注重于項目,如果做好了設計,他們得到認可,他們應該高興,我也會為他們高興,最終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掌握知識而不是拿獎,知識掌握好了,獎就拿到了。

        · 專注?還是不斷嘗試?

        很多老師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問自己的問題,也是老師之中互相之間不斷爭論的一個問題,是要專注還是要更寬泛一點?其實這兩者并不矛盾。想做好家居,你要了解其他的東西。做設計的過程中,做個研究項目,你注意兩件事情:第一,領域,我說的領域是指學術上的領域,你是研究交互也好,工業(yè)設計、產(chǎn)品設計也好;第二,行業(yè),產(chǎn)品設計可能是家具、交通工具,還可能在其他的行業(yè)。工業(yè)設計是個領域,家居是個行業(yè),專注一個行業(yè)不等于你不要了解更多領域的知識去支撐。

        家居設計像Homer Miller,我前兩年跟Homer Miller聊天的時候說,我現(xiàn)在關注健康領域的事情,從傳統(tǒng)的簡單的人機工程學到健康,到更復雜的人們的需求,以前人機工程學關系簡單,人體測量嘛那后來的人因工程,從生理的測量問題到心理的,情感的,文化的,社會的全出來了。其實,做好家居你可以專注做一件事情,你的領域的涉及面,像Homer Miller專注在家具領域,他的涉及面是很廣的。

        其實對于我自己,在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說辛老師交互設計和體驗設計研究很多,那我的交互設計肯定不是用在APP上,也不是手機界面上,我的交互設計做好了專注這一個領域的研究之后,我交互設計既可以應用在廣義交互上,即可以應用在界面上,也可以用在服務設計上面,也可以用在體驗設計上面,關注一個點,做好一個行業(yè)點也需要很多個領域支持。如果你把一個學術研究領域研究好了,它可以滲透到不同行業(yè)。

        · 設計教育幼齡化

        至少三年前江南大學就和本地的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合作,幫他們設計課程,把應該是更前沿的設計理念放在中小學美學教育里面,把傳統(tǒng)的美學教育放在一邊去了,把現(xiàn)在最新的體驗,設計思維放到他們中小學教育里面了,課程是可以設計的。包括江南大學設計的國際會議,以前的設計會議集中在設計教育,從前幾年提倡的大設計、設計教育,到今年從設計教育到大教育,跨界是沒問題的。

        產(chǎn)品設計你可以設計小學的課程,但是注意一點,要做足用戶研究,不是簡單說一些痛點一些簡單的需求問題,教育有很多的問題,教育這個領域幾千年以來是一直有人研究的,從西方的亞里士多德,中國的孔子也好,孟子也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值得我們?nèi)チ私獾模瑒e人研究過的東西我們要了解,設計課程要了解教育目標。

        人為什么要接受教育?接受完教育之后,我們成為什么樣一個人。現(xiàn)在我們很多中國的家長不太滿意國人的教育,應試教育,考試很好,出來之后不知道該怎么成為一個思想自由、行動有主見的人,這時候教育要思考很多的問題當然,用設計思維做教育沒問題,但是不是簡單的工業(yè)設計,跨界是可以的,教育學的理論他要研究,對人的關注。

        教育設計來說,產(chǎn)品都是課程,這種產(chǎn)品出來學生畢業(yè)之后是二級產(chǎn)品,高級商品都可以,你希望這個孩子從這里到什么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你要想得非常清楚,這就是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設計。

        · 中國設計教育在進步

        落差很大,一個是國內(nèi)和國外,一個是學校和企業(yè)。這里我敢自信的說,江南大學這兩年的變化還是蠻喜人的,我們從12年做改革,做了整合創(chuàng)新實驗班,是從全院不同的專業(yè)挑選出來一部分孩子,他們自愿申請,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課程,所有的課程、所有的教材、所有作業(yè)完全是跟他過去一點都不一樣。

        這個實驗班去年出來第一屆畢業(yè)生。去了國外讀書的發(fā)現(xiàn):辛老師,我們在國外學的研究生的東西,你本科就教得好象比我們老師還好。這些孩子到企業(yè)去,包括騰訊、阿里,太好用了,來了以后無縫對接。一個國內(nèi)非常著名的設計公司,產(chǎn)品經(jīng)理對我們創(chuàng)新實驗班的孩子說,做設計的決策能力,每一個設計學生是有依據(jù)的,總的來說國內(nèi)和國外教育是有落差的,但是江南大學整合創(chuàng)新實驗班這個落差是完全彌補了。

        現(xiàn)在其他的學生有落差,為什么呢?國外的設計教育從包豪斯開始,一代代進化都是和整體社會需求、經(jīng)濟的轉(zhuǎn)變,包括技術的升級是同步上去的。國外他們的每一步走得非常踏實,他們也非常清楚,從三四十年代包豪斯,從德國到美國稱為新包豪斯,開始和商業(yè)、和社會結(jié)合的非常好了,設計的服務也社會化了,這時候設計的角色,包括設計在社會中發(fā)揮的作用,對設計的教育影響是很大的。

        我們國內(nèi)從80年代開始,當時是國家輕工業(yè)部管理這個方向,送了幾位老師師到德國、日本學習,學習的時間并不是特別長,但設計教育在中國起步了,雖然他們沒有機會像今天的孩子似的,在國外讀一個完整的學位。我個人也是,本科畢業(yè)之后到國外把本科、碩士、博士重新讀了一遍,這個對我個人影響很大,我們的設計教育在過去,剛剛引進的頭幾十年,更多還是在機能層面、方法層面的學習、消化和吸收,最近幾年,包括江南大學主辦的計教育再設計,其實就是想完整的從知識的社會語境、經(jīng)濟和現(xiàn)代的技術語境,重新思考設計教育應該在我們當今的中國,在世界體系中中國的語境下面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

        會議的理念提出來了,還需要各個學院的老師慢慢去理解,怎么在他們?nèi)粘5慕虒W當中執(zhí)行。我相信這個差距是能夠彌補過來的,而且這種彎道超越不是跟著外國人去走,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語境,創(chuàng)造出我們自己的內(nèi)容。我在香港開設了交互式專業(yè),十幾門課只有一門課是從美國學習后拿到香港理工去的,剩下都是根據(jù)招生情況、這一年的學制、這些孩子今后的方向,重新設計的課程。我后來在江南大學,并沒有把在美國所學,在香港理工所設計的所用的東西拿到內(nèi)地來,我在江南大學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我們的學生,在中國這個語境下設計的課程中,保證們出去以后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我們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設計的。

        · 設計與表達

        我最近開玩笑說,14年寶馬的I8做得非常漂亮,拿了14年汽車設計界的金獎,但是用行業(yè)的八卦話說,沒上頭條。I8為什么上不了頭條?現(xiàn)在上頭條的是谷歌的無人駕駛技術,是特斯拉。我請過三次寶馬的設計總監(jiān)到中國來,他講的故事不是汽車造型,也不是簡單的技術,他講設計這幾款寶馬汽車的時候,把它當成自己的兄弟,當成自己的伙伴來設計。盡管I8沒有上頭條,但是I8的設計理念絕對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

        想掌握話語權,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就拿一個交通工具在行業(yè)里說,你還要了解這個行業(yè)相關的領域的知識,你要能理解產(chǎn)品經(jīng)理,或者市場調(diào)研人員他們講話的語言,每個領域用的語言不一樣,就像英語和西班牙語差距一樣的,掌握的背景知識不一樣,所以決策的工具方法也不一樣。

        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東西,才能很好的交流,才有可能讓我們自身的工業(yè)設計或者交通設計決策能被別人理解,這是第一點;另外一點,很多新的設計領域,新的設計理念出現(xiàn)了,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樣的設計師,像架構師,做后期的,做前期定義,前期定義的有前期定義的工作和方法,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前面這塊,有的設計師就喜歡那種人文情懷,就特別喜歡做后期,沒關系,但是要做就要做得超級精。

        設計的表達永遠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手繪,還是技術的表達。我有很多好的想法,90年代末能夠?qū)崿F(xiàn)游戲、能夠做動畫,絕對不比中國電視臺放的動畫差,但是十幾年不用了,我也不會了,沒關系,我的想法有,但我的想法還是需要有人替我去執(zhí)行。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能力做好所有的事情,設計師是有很多不同的就業(yè)機會,任何一件事情,做前端的定義,還是做后面的實現(xiàn)部分都要做精,想做精,設計表現(xiàn)的精,除了手繪,技術表達也要會。

        · 設計類學生對接企業(yè)項目

        以前我也幫學校做一些轉(zhuǎn)型教育,有人說,辛老師你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你可以講講你怎么樣,你原來是怎樣的,我說我沒想那么多,我想不到,我在學機械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要轉(zhuǎn)行做建筑,我從來沒想過學建筑學到跑去美國學藝術。但是有一點,在每一步成長過程中,盡管我不知道下一步可能會發(fā)生啥,但是我一定是有個目標的。

        長遠的目標不敢說有,但是價值觀是有的,判斷什么東西是正確,簡單的講,對得起良心的事情;另外短期的目標是有的,短期的目標我肯定會設置得高一點,實現(xiàn)不了那個目標,也許在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我的這個狀態(tài),我設計的目標在進步一段時間之后,也許不適合我了,調(diào)整是很正常的。

        我跟同學們講,事實最值錢,任何的經(jīng)歷,不管是開心的,甚至是有些挫折都可以是人生的財富,但是要記住一點,合理的、合適的價值觀,道德標準,良心還是要有的,這樣睡覺才能睡得安穩(wěn)。另外不要太過于糾結(jié)我有沒有實現(xiàn)某個短期的理想,理想要有,但是不要讓理想成為壓力,理想可以是動力不能成為壓力,不要因為實現(xiàn)不了就覺得很難過。


        目標聽眾

        · 有志于體驗設計的設計師

        · 產(chǎn)品經(jīng)理及用戶研究人員

        · 企業(yè)管理者、創(chuàng)業(yè)者及投資者

        · 設計愛好者和設計學生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辛向陽

        辛向陽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yè)于沈陽建筑工程學院(現(xiàn)沈陽建筑大學)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本科,2000年獲美國西弗吉 尼亞大學,雙專業(yè)(平面設計、油畫)藝術學士;藝術史副學士,2002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交互設計碩士學位,2007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哲學 博士學位,現(xiàn)任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知識。全網(wǎng)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yè)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shù)以萬計的從業(yè)者們解決產(chǎn)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nèi)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yè)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lián)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

        聯(lián)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