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题研究:字体·图形·动态

        1 課時 時長:11:11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2016年[設計教育再設計]第五屆國際會議基礎設計分論壇,該論壇從設計類課程本身的設計出發,與嘉賓共同探討如何實現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及其理論體系和可行的教學方法。

        本段演講中,來自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朱琪穎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主題為“專題研究:字體·圖形·動態”的演講,朱教授選擇了視覺傳達設計中最基礎的字體與圖形,結合動態媒介進行視覺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對動態媒體形式手法的學習打破了過去單一的靜態傳播模式,改變與豐富了視覺傳達的表現方法,并探索出了諸多的可能性。


        重點獲益

        · 如何通過基礎視覺設計去展開思考

        · 視覺傳達設計如何與動態媒介相結合

        · 如何才能豐富視覺傳達的表現方法


        圖文實錄:

        我在五年前參加國家會議的時候碰到我們的老院長林教授,我大概已經有近十年沒有遇見他了,他問我,你這么多年來教授什么樣的課程?我就跟他簡單說了一下我的情況,我本人這些年教授的專業性的課程。他跟我提出三點:我希望你今后在后面的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擔任這樣的三門課程,可以有長足的發展。

        第一個,一定要擔任一門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一定要做到這一點,無論怎么樣的工作,一定首先要做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教學。第二個,他希望我一定要擔任一門具有前瞻性視野的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中。第三個,我希望你今后有能力的話可以擔任一門整個江南大學的通識教育的課程。他說,如果你可以完成這三點,我覺得你的教育生涯會比較圓滿。

        我聽了以后也很有感觸,因為當時林老師1997年回國的時候,第一年就是教我們這個班,基本上他在1997、1998年的期間都是教我們這個班,從最基礎的圖形版面到后面的海報專業課程,所以當時我們的國際化程度沒有現在這么高,當時的教育思路是圍繞他的體系展開的。但是因為我畢業以后專注的點從傳統的海報形式轉到品牌、企業形象這樣的領域里,我比較傾向于對于動態化識別的研究。

        所以我回來以后,我覺得可能我們要找一門這樣的課程或者找這樣的方向,我把這種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的核心課程做一個結合,所以我在學院里面擔任這樣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不是常年開設,因為這是根據工作室教學的制度展開的,我主要的方向是基礎文字和圖形與動態識別的結合。

        其實內容很簡單,也不是特別復雜,我們都知道最近這么多年來很流行一個詞匯就是“動態圖形”,我其實就是把動態圖形的概念引入到教學中,把最基礎的文字和圖形特有的視覺語言加以強化,主要表現手法變了,不再是靜態的印刷媒介,而是動態的媒體形式來呈現。

        這門課程現在已經改成“設計方法”,我們下個五年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了變革,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要鼓勵學生進行觀察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具體的課題切入,找到解決的路徑和方法。其實最主要的就是這部分的內容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一些通過案例分析研究字體和圖形存在在動態媒介中的價值,動態的表現方法,還有一些專門的技術基礎教授,然后切入到真正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強調在前期有大量的文本閱讀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基礎鋪墊我認為很重要,不是說一開始就著手一個點進行切入。

        這是我過去三年做的概念性課題內容,我們主要是圍繞基礎的字體和圖形展開,有字跡,主要是對文字設計動態化的展現,另外是活字和美術字的回顧和過程。另外我們還是對社會關注以及對于中國制造這樣的大社會問題的著眼點,我覺得培養設計師也好、培養學生也好,這樣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觀察度非常重要。

        我們在去年和今年展開的是鄉愁和溫故知新這樣的課題,主要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溯。今年我們是想再做幾年這樣的大課題,回到設計的原點,探求設計的本質是什么。

        下面我簡單分享一下,因為剛才的主持人說,你一定要加快速度,因為后面有一些視頻要給大家看,我簡單說明一下這是我們今天要展示的學生作品,因為我們的課程是安排在四年級這樣的階段,因為我們是工作室的教學制度,在這個課程結束以后有的學生會選擇我們的工作室進行畢業設計的延展,所以很多的課題是帶到后面的畢業設計過程中,就是最后的半年畢業設計環節。

        這個同學是2013年畢業的,主要是做同性戀的問題。因為2012年的時候有一個熱門的網絡詞匯“基”,我們知道中國香港地區對于同性戀這個群體的稱呼,2012年到2013年大量流行起來搞基、基友這樣的詞語。這個學生本身是在荷蘭的設計公司上海分公司進行實習,我們知道荷蘭是最早的承認同性戀群體的國家,所以他的總監是荷蘭人,他非常希望切入這樣的課題。我們經過討論和整體的分析,我們覺得也可以作為一個社會熱點的話題進行切入。

        2013年的時候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新聞事件或者是社會環境的問題,就是霧霾,我們另外一組學生主要是做霧霾的展現,當時在整個的中國,無論北至南還是東至西都呈現了大量的霧霾現象和霧霾問題。我們試圖通過動態視覺的語言來探究這種霧霾的形成以及解決渠道等等。

        這是我們做的字跡的活字的動態視頻,是對于活字的整個發展歷史回顧和對工藝上的介紹,用現代化的語言穿越時空帶來更新的體驗給現在的群眾。這是另外一個課題,我們字跡的另外一個方向,我們試圖用文字設計的方式展示中國三十幾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區域,我們通過這樣的一個動態設計將三十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展示,像旅游地圖一樣呈現給大家。這是我們中國制造的主題,我們希望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國貨品牌,體現中國的創造和設計的能力品牌,然后進行展現。

        當然我們不僅僅是有動態視頻,還有一些基礎的平面視覺部分呈現,雙十一大家都非常熟悉,是阿里給我們中國人現代社會帶來的購物狂歡節,我們這個學生暑期在阿里實習,很榮幸去年的江南大學菜鳥驛站被評為阿里全國排名第一的發貨驛站,這位同學對雙十一非常感興趣,所以選取了雙十一這個主題做視覺的動態化的呈現。

        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所展現的具體課題,下面就展現一下學生的作品。(視頻)

        下面一個是關于霧霾的作品,他們兩個人做的,因為是兩個人合作的,所以做了書和視頻整體的表現形式。(視頻)

        時間問題,我只能簡單分享這些作品,謝謝大家。


        目標聽眾

        · 設計師和設計教育者

        · 產品經理及用研人員

        · 管理者、創業者及投資者

        · 設計愛好者和學生


        關于[設計教育再設計]系列國際會議

        該會議由無錫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學主辦,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無錫市工業設計協會承辦。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體驗設計專業委員會(IXDC)等13家單位協辦。共五屆。

        · 2012年:“范疇、方法、價值觀”針對設計學科成為一級學科的背景,反思了設計學學科研究對象、實踐方法和判斷準則的定位問題;

        · 2013年:“新領域、新問題、新對策”更多地從實踐的角度探討了設計思維在包括健康、服務設計、公共事務管理等諸多新興領域的應用拓展,以及設計咨詢服務自身的轉型升級問題;

        · 2014年:“哲學概念”明確地提出了哲學方法在理解設計領域復雜現象中可以發揮的抽象和理論構建作用。

        · 2015年:“新現象基礎:體驗、策略、健康”圍繞企業用戶體驗、戰略策略、健康醫療等新興共同話題或實踐領域,用經驗分享和學術抽象兩種手段和現象學的方法,在探討設計實踐和設計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時,嘗試將現象學的方法運用到實踐升級和教育轉型當中。

        · 2016年:“精心設計的教育:經歷、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會議的收官之作,也是把會議從“設計教育”引向另一個主題的承上啟下之作。

        官網: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朱琪穎

        朱琪穎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副教授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擔任江南大學視覺傳達系的本科教學工作。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