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向阳:构建值得记忆的经历

        分享至:
        收藏

        在2016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來自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IXDC副主任委員辛向陽先生作為13名主講嘉賓之一,向3000名聽眾分享了主題為“構建值得紀念的經歷”的演講。他通過生動案例為大家詳解了體驗作為設計對象和傳統的體驗作為交互或服務設計的原則區別,以及體驗做為設計對象的EPI模型。


        精彩觀點節選

        · 體驗本身也是可以被設計的,它不僅僅是一個原則,而更像是一個主體,所以體驗這邊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目的;

        · 我們要邀請用戶(甚至是潛在的用戶)加入到設計的過程當中,通過協同創造更好地把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與設計整合起來;

        ·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是持續不斷發生的,其中的故事形成雙向和多向,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豐富這一體驗過程;


        聽眾重點獲益

        · 了解體驗作為設計對象和設計準則的區別

        · 了解體驗的EPI框架(expectation, progression, influence)


        現場圖文實錄

        下午好,感謝大家的到來,我已經參加了很多次IXDC大會。正如PPT上所寫的,這是我第五次參加了。而IXDC一共也只舉辦了七年,我發現我在這里的演講有三大特點。

        首先,我的中文不是很好,所以你們會聽到我用中英文來演講。第二,我演講過很多次了,很幸運,我能和IXDC一起成長,也能和在座各位一起成長,每一次我都很開心,能夠分享 ,我關于這個領域的一些個人見解。第三,我十分用心去準備我的演講,不像有的老師,十幾年都只用同一個演講內容,每年我會做大概十個演講,每次演講都會有新的內容,這也導致了我中文的不流暢,因為我的內容太新了,而我又不經常練習中文。總之,讓我快速地過一下我曾在大會上提及過的東西。

        我的演講一般都比較抽象,也就是在我和我的學生以及公司等進行分享的時候,我不會分享具體的過程。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希望能夠分享一些想法,一些概念和理論并從實踐中學習。希望這些想法和概念也能夠啟發你們對別的好的演講者的好的演講的深思。

        那么在第一次演講上,我提到了交互中的五個因素,演講的題目是交互設計中被遺忘的五個規則。這五個規則就是行為,人,目的,意義和情景。你們可以在網易公開課上觀看那次課程。第二次演講是在2012年。我的演講題目是交互設計以及組織的變化。因為交互設計和行為的順序和邏輯有著很大的關系,而這又和傳統管理思維有緊密聯系。管理和設計有著緊密聯系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但是今天沒有時間回顧我的演講了。在那次會議上我分享了很多簡單的圖解,內容從傳統設計到交互設計都有。設計已經從物品轉向行為,從功能轉向體驗,從產品轉向服務。

        然后到2014年,IXDC從一個交互設計組織變成了國際體驗設計組織。因此那一年,我的演講題目從傳統的交互設計的特點變成了體驗設計的審美和特點。當我們提到體驗的時候,例如傳統產品和交互的體驗,我們也會提及它的審美標準。那就是2014年我的演講的題目。去年是關于體驗和生活的意義,我提到了作為把體驗作為標準和把體驗作為主體的對比。很多時候當我們提及體驗設計,我們會把體驗作為交互設計的原則,服務設計和其他相關設計的原則。但實際上體驗本身就能夠被設計,因此我提到了作為原則的體驗和作為主體的體驗之間的區別。

        作為服務的設計師,還有體驗的設計師我已經有十多年的經驗,在過去年的經驗當中我發現了,作為現代人我們需要使用非常多現代化的應用,比如說易到、神州還有Uber,這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速。但是有時候你要進行注冊,尤其是進行移動支付的時候,要經過很多的注冊程序,而且中間經過各種各樣的驗證碼。天啊,寶寶真的認不出來這個驗證碼是什么,是Q還是9?那我使用的是英文版的蘋果手機,一旦使用中國的移動支付,我要花很多的時間,覺得太沮喪了。但是我們要成為現代人,必須掌握現代的技術,這就需要現代的技術給我們更貼心的用戶體驗設計,不然用戶體驗不夠好。

        盡管我做了很久的交互設計師和服務設計師,已經不止15年了,我還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真正成為一個“現代人”。作為現代人,我開始使用優步,神州專車和易到。你們知道為什么我會花了那么多時間嗎?因為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終于注冊了支付寶賬號,這是我注冊的過程,我試了好多好多次,但是就是沒辦法完成這一步。我沒辦法注冊到支付寶原因就是我看不清驗證碼。好多年之后我才意識到那是因為我用的是蘋果手機,而且還是英文版的,所以我沒辦法用中文版的支付寶,所以我落后了好多年,才終于趕上現代人的步伐。

        好的,讓我們把話題轉到谷歌和百度。中國政府不允許我們在大陸使用谷歌是有很多重要原因的,但是我們也因為種種重要的原因會去用谷歌。我舉的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注冊支付寶,一個是谷歌和百度,是想說明用戶體驗也有不同的種類和級別。實用性體驗,目的是追求效率;情感體驗,目的是積極的用戶體驗以及引人思考的體驗。你不禁會思考中國政府為什么要這么做。那背后應該有很重要的原因。而思考用戶體驗背后的社會和文化影響對于我們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我想提一提,體驗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于交互設計,用戶體驗和服務設計。想想哈雷·戴維森(摩托車品牌),用戶體驗一直都是戴維森品牌的摩托車十分重視的一個考慮因素,包括發動機的聲音,人體工程設計,以及它代表的生活方式。用戶體驗成為了哈雷戴維森的關鍵標識。所以不要認為在有了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之后才有了體驗。

        不僅僅是設計師,其他行業,例如經濟學家,像Pine和Gilmore,他們也嘗試著從他們的角度理解體驗,思考如何將體驗本身轉化為可以消費的商品。并且用了一個很有趣的圖表來說明了體驗的四個領域。包括虛擬現實領域,教育領域等。了解一下別的專業領域的人是如何理解體驗的,對我們自身也有好處。他們也會讓我們更好地進行設計。因此在《體驗經濟》一書中,他不僅提到了酒店管理,傳統餐飲業以及金融,更加提到了現在所謂的患者體驗,公共服務和教育等。這些對我們而言也變得十分重要,因為我們對稅制不滿,對政府服務也有所不滿,這就是英國脫歐的原因。當然他們已經后悔了。我們對我們的教育制度滿意嗎?也許不是,很多家長都心存不滿,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去思考應該怎么提升體驗。

        迪士尼樂園,你們當中應該有很多人去過。如果沒去過的話可以去上海的迪士尼體驗一下,那將會是一段很好的體驗。但這段體驗和我注冊支付寶以及酒店服務的體驗是不同的。因此,這段與眾不同的體驗也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它說明每一段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你和你的朋友在同一天同一個時間按照一樣的路線游玩迪士尼,但是你和他的體驗不會相同,因為你個人的教育背景,個人信仰,以及你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你與迪士尼里面其他人的互動等。因此每段體驗都是獨特的。

        有一種有趣的框架式的方法叫作IHIP,它能夠說明服務體驗的一些特點,每段體驗都是無法觸摸的,各色各樣的。而每段經歷又都是獨一無二又不可分割的。僅僅在你和其他人進行互動的時候,才有可能觸發一段體驗,僅僅是你自己,不與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交互的話就沒有體驗可言。而體驗也是稍縱即逝的,這是指當你踏出迪士尼樂園的時候這段服務就結束了。你沒有辦法把服務帶回家,沒有辦法像買傳統商品,傳統電器一樣購買服務。另外我想說的是共同創作。許多人在服務設計,體驗設計和交互設計中會提及共同創作。但是有時候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也千真萬確,我們邀請用戶和潛在用戶加入到設計團隊中來,一起做設計決定,這就是共同設計。所以體驗的過程就是你與交互對象共同創作的過程。

        這是John Haskit教授。很多人都不認識他,他在十幾年前在IIT(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學,后來從美國搬到了香港,當時我也在香港。他在設計歷史,設計管理和設計經濟領域是一個資深的備受尊敬的教授。當時我還是一個十分年輕的教授。介紹一下背景,他當時在教一門叫做《設計與合理地創作》的課程。這門課程與經濟有很大關系,很多學生都難以理解課程內容,所以我嘗試和我的學生一起,甚至和Heskett教授一起想辦法讓這門課變得更好。

        一年又一年,總共四年過去,我雖然是一個年輕的教授,但是我在交互設計領域已經有了比較深的造詣。但是作為年輕教授我沒有錯過任何一堂Heskett教授關于設計與經濟的課程。當時我在香港理工大學,也沒有細想太多,過了很久才把我的個人觀點和教授進行交流?,F在,我來到江南大學,我留意到我和這邊的同事之間的關系,現在到我成為了資深的教授,反觀現在年輕的教授,我會想盡辦法幫助他們成長。有些教授會十分努力,從其他人身上,從我身上學習。

        經常有人對我說,辛向陽,你很幸運,你遇到那么多偉大的人,聽過那么多有用的課程,這些都幫助了你的成長。在中文里,我們稱之為“貴人”。實際上我意識到John Heskett并不是我的貴人,他不是主動站出來幫助我的,他之所以是我的貴人,是因為我和他建立了聯系。過了好些年我才意識到這段經歷是一段多么重要的人生體驗,也正因為這段體驗,我擁有了自己的聽眾,我會不斷地告訴年輕的老師們思考我和Heskett教授的關系,并從中得到啟發。

        我們人生成長當中有很多的事情發生,有好的、不好的,同樣的道理它們都有影響力,那么影響力多大?因此如果你能將你的工作,成長過程的體驗,每一次的學習,聽課、聽大會都變得非常難得、難以忘懷的,在情感上、實際上都非常有影響力的,那你一定成長為優秀影響力的設計師。幾年前在日本我們看到這么美麗的櫻花,當時我們整個小組都是設計師,當時是海嘯發生的時候,距離海邊是一千多里地,我們知道海嘯摧毀力極大,日本這一次海嘯發生引發了很多的事情,包括核電站的這種摧毀,對于整個人類帶來了災難。

        知道與別人的交流能夠幫助你的成長。當一段體驗成為故事,它也有了聽眾。我是有目的地去講授這個故事的,當然還有它背后的含義和結構。有了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它便從我自己記憶中的一段經歷,變成了一段意義豐富的體驗。我用了好些年才理解,它是如何變為一段體驗的。社會交互是遲早都會發生的。正如John Dewey所說:“體驗從未中止,體驗事物的過程并不同于其成為一段體驗的過程,被體驗的對象完成其過程,我們也就有了一段體驗。這樣的一段體驗是一個整體,有著它自己的質量和獨立性”。

        去年我在上海進行了一個演講,我提到了一段體驗本身的架構,你們可以上網去看看那次演講?!耙欢误w驗:期待,過程,影響”。這個視頻放上了Youtube,優酷以及騰訊視頻,現在我們沒有時間播放了,但是也沒有關系。那么,在幾年前,也就是八年前,當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就在那里,經歷了這場地震。這一切都是意料之外的。它和我與John Heskett的那段經歷完全不同,至少我當時是有目的地去與John Heskett進行交流,但是這場地震發生的時候我毫無準備,沒有人可以預料到。

        但是很多年之后,出于種種原因,這段經歷總是會浮現在我的腦海當中,讓我不禁深思我和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關系,讓我思考為什么我會快樂,為什么我不快樂。這段經歷照亮了我生活的意義,這段經歷不是刻意而為之的,但是它仍然成為了一段意義深厚的經歷。一段經歷是有質量的,它不僅有質量,還有目的和情感。統一意味著它是一個整體;而有知性,意味著它能夠被分享;有人會問,這些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用戶體驗的層次和種類,有不同的標準能夠用以判斷一段體驗的好壞,這時體驗就十分重要了,因為它把中心從設計生活方式變成了設計生活的意義。

        盡管我沒有舉出實際的例子,實際上我有很多項目要求我的學生去思考和理解設計生活意義是什么意思。設計師從創造者變為了促成者,這一點尤為重要。有許多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今天沒時間展示給你們了。但是我會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我是日本優秀設計獎的評審之一,2011年,日本發生了一場大海嘯,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幾年后,有一個設計師團隊叫做Sakura-Line 311,他們在海嘯發生的海岸線上做了一些十分吸引人的紀念碑。沿著長達170公里的海岸線,在海水蔓入的地方,他們每隔10米就種一棵櫻花樹,這有著極高的紀念意義。不僅因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更因為它十分實用。萬一海嘯再次發生,人們就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跑。在我的其他演講里還有很多很好的例子,你們能夠在別的地方觀看。

        對于用戶體驗行業的同學,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家,他們的作品值得一讀,例如Alan Cooper, Ban Shneiderman, Bill Buxton, Donald Norman.當然好的作家遠不止這幾個,為了更好地理解體驗,John Dewey, Richard Buchanan, 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以及一些好的社會科學家的作品也值得一讀。謝謝大家。


        適合觀看本演講的人群

        · 用戶體驗、UX、UE從業者

        · 產品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從業者

        · 設計學生及老師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辛向陽

        辛向陽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于沈陽建筑工程學院(現沈陽建筑大學)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本科,2000年獲美國西弗吉 尼亞大學,雙專業(平面設計、油畫)藝術學士;藝術史副學士,2002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交互設計碩士學位,2007年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哲學 博士學位,現任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新知識。全網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以萬計的從業者們解決產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

        直播常見問題更多>>

        • 1、我如何觀看直播課?

        • 2、直播課程結束后,還可以再學習嗎?

        • 3、直播結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該如何與講師互動?

        • 5、我可以在APP上觀看嗎?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