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對話用戶體驗設計》由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體驗設計專業委員會(IXDC)打造,這是一部圍繞“用戶體驗設計”訪談錄,對話嘉賓為用戶體驗領域中的佼佼者們,他們來自國內外企業、高校。訪談內容講述了他們的過往從業經歷,到他們如何產出優秀偉大的產品,剖析他們對用戶體驗的理解,并如何將這個理念深入貫徹到產品設計中。
本期嘉賓
唐沐,小米科技路由器事業部總經理。他致力于推動路由器產業變革,智能路由器普及,推動智能家居產品落地,改善人們生活品質。2013年,唐沐離開了工作十年的騰訊,離開了經他一手組建的騰訊用戶體驗設計中心,當時已帶領300人設計團隊,負責騰訊100多個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包括:QQ、電腦管家、QQMusic、QQ瀏覽器、QQ影音等億級用戶的互聯網產品。
課程亮點
是什么原因讓他選擇了老東家雷軍的小米?
除去新的挑戰外,他與阿黎、雷軍有怎樣私交與緣分?
面對用戶體驗在中國的十余年發展,他是怎么看的?
作為資深設計界的從業人士、管理者,對年輕的設計師們,有什么想說的話?
一起走進本期的《對話用戶體驗設計》。
采訪嘉賓:雷海波(視覺中國創始人及戰略顧問,太火鳥創始人/CEO)
文字實錄
雷海波:離開了工作十年的騰訊去到北京,很多人問究竟是因為什么樣的原因?
唐沐:我覺得我想盡量簡單一點地描述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到現在為止也都似乎就不應該說太過于具體地去描述了,因為這畢竟會牽扯到兩家公司。但是我覺得這個其實蠻個人的一個決定,這個對我自己未來要做什么事情的規劃是蠻有關系的,其實我一直以來希望我自己能夠去完整地去做一個產品,不光只是做交互、設計、用戶體驗、前端這些東西,我挺希望能夠讓設計其實在更大的一個,更能夠發揮它影響力的地方去發揮作用,所以說其實還是那句話,我應該是從一個對設計非常重視的一個地方去到了設計可以發揮更大影響力的一個地方,我覺得這兩個環境還是有一些細微的一些差別,特別是對我個人來講,其實我是特別珍惜,或者是我特別感恩在騰訊這十年時間,真的讓我學習了好多東西。特別是說,見識了那么多互聯網各種形態的產品,我相信這些在其他公司很難做到這一點,騰訊是一家非常強大的公司,其實它做了這么多事情。然后在這些事情里面,我非常容幸我能夠參與到這里面,所以最終獲得了很多經驗、很多知識,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我未來做其他事情非常寶貴的財富。要說原因是跟我對未來的期待有點關系,然后我想為自己有多一點挑戰。
雷海波:這個原因當然是非常可以理解,因為去到一個新的環境,但是這個東家其實并不是一個新的東家,因為我們也知道您跟雷總(雷軍)以及阿黎(黎萬強)都有私交而且都有很多年朋友的關系,那這方面您能不能稍微講一點?
唐沐:所以我到現在為止,我仍然可以說,在我打工生涯或者是在我整個事業里面只待過兩個人待過的公司,一個是雷軍,一個是馬化騰。我覺得他們兩個人是挺大不一樣的,但是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讓我感受到對設計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所以我覺得非常有幸這兩位老板都特別關注設計、重視設計的。我跟阿黎比較熟一點,雷總比較忙。領我入行是阿黎,我很早認識了阿黎,2001年的時候進的金山,當時阿黎已經在那工作一年了,那時候我覺得應該是整個中國最早的UI設計。我覺得從現在來看是挺生手的角色,很快地進入到那個環境下面,然后和阿黎一起來做各種各樣的設計,面對著當時非常多的挑戰。因為其實軟件UI這一塊沒有人做過,我仍然記得一開始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是那種非常追求要把這件事情做到已經完美的程度。舉個小例子,應該是WPS這款的軟件,它的設計界面的排版,其實沒有去設計也沒有需要美化的東西,都是標準空間,文字、下拉菜單等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標準空間它排布在一起的時候,你能不能清晰地看到這種排布或者會有點不舒服,這種不舒服你能不能講得出來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就是光這些問題我記得當時我們都是花了很多時間去討論,以及在排版的各種嘗試,其實我們鉆得越深就越會發現一些先行者,比如說當時微軟他們,我們會發現他們在做標準界面的時候,其實也是遵循一些很難發現的一些細節,一些規則,但是當時我覺得當你發現那些細節的時候,那時候對我來講才算是上道了。我覺得阿黎對我職業引導非常大,就是在最初的兩年時間在金山做UI設計,當時還有另外一個同事一起做的。
雷總,坦白來講在金山的時候接觸并不太多,我想可能只有在一些比如說像晚會這樣的場合才能看到他,因為我離開金山最后一次晚會是由我和當時另外一位HR主持的,我記得當時主持完之后,我不知道雷總直接要求還是怎么樣的,又要求我來一起飛到北京,在北京的晚會場上又去做主持,我相信是那件事情才讓雷總對我有印象。后來又有一件事情,當時聯想是大公司了,去看聯想的晚會主持,他說未來希望我們能再去做這個東西,你要朝著這個目標去發展,我當時對他印象特別深,他似乎對每一件事情都有更高的要求,都可以朝更深的方向去深挖,去追求它的極致狀態,這個是我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因為當時騰訊這個機會非常不錯,我覺得是可以做的,我就去了騰訊。在2013年,基本上是前幾個月的時間,又重新接觸了小米這家公司,和以前可能在金山的環境又是非常大的不一樣,也是機緣巧合,又接觸到雷總,我跟阿黎平時都有聯系。講一個小故事,當時為什么會有這種最初的接觸。是我去北京出差,然后阿黎說一起吃飯吧,我說行呀。然后那天晚上就去辦公室見面,阿黎特別忙,我就說我等你一會兒,等的時候我就觀察,因為當時已經是9點多了,我在想,已經9點了怎么都是像“打了雞血”似的,怎么走來走去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有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他現在做的很多事情遠遠不是我們所感受到的設計,他在做營銷、做品牌、做電商等等,就是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我的初步印象就是我覺得這家公司是成長太多了,我覺得跟我以前認識的阿黎不一樣了。
后來臨走的時候要去吃飯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他說雷總在上面去打個招呼吧,后來一想已經是十年沒有見了,然后就聊了4個多小時,后來是到了午夜之后我跟阿黎去吃的夜宵。反正總跟我講了很多小米的各種情況,然后他們是怎么做事情的,他們是怎樣看待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其實這些還是蠻令我振奮的,之后又做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斗爭,各種情況的考慮,最后其實是比較快的做了決定,所以我覺得這是緣分。
雷海波:那時候雷軍花了4小時的時間跟你溝通,肯定會講到很多商業機密的問題,那說明那個時候他應該是很坦誠地跟你聊吧?
唐沐:是的,我相信他是很坦誠,他在頭十句之前就說,來小米怎么樣?當時我也是一瞎子頭蒙了,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后來我聽了他很多介紹以后,我頭腦里面在慢慢轉化?,F在的雷總,其實我覺得他的性格會變成是他很愿意去分享,因為他覺得沒關系,他把思想整個分享出去,就是把整個品牌做大,大家都是一起賺錢,廣結善源,也可以讓小米再繼續發展。
雷海波:其實設計師出身的人作為創始人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您現在也是加入到了充滿設計的團隊,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您不是設計出身的,那這里面是不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從學財務的然后轉型到一個設計管理者?
唐沐: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面臨著轉型的這個挑戰。比如說一個男孩要變成男人,我覺得這個就是忽然之間他有一個孩子,他要從丈夫的角色變成父親的角色,這也是一個轉型。你很難講這個跨度,從會計到設計,這個跨度也是相當大的。我跟他們聊天或者是我跟阿黎他們聊天,我覺得他們比較看中的,或者是小米比較看中的是我的這種轉型的能力,這應該是其中之一。如果我的目標清晰;特別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花可能比平常人更大的經歷和決心去做這件事情,我相信這里面可能要學習很多東西,但是現在學習的渠道要比以前多得多,所以我會認為這個渠道不存在著什么障礙,關鍵是在這幾年我一直在想用戶體驗這件事情它的范圍到底有多大?我后來想清楚了,我發現這個范圍真的非常大。也就是說,你如果把它朝大的方向說,其實可以在很多時候可以發揮到自己的能力,這一點我是有非常充分自信的,所以基于這種對用戶體驗這個行業的認識,還有我認為是能力吧,再加上我認為轉型并不是一件難度那么大的一個事情的這種心態,這也就促成我可能會不斷地去轉型做一件事情。
當時其實從會計到設計,我覺得當然是有一些機緣巧合的因素。比如說我覺得可能很幸運的是當時金山會看中我來做,其實在找金山這份工作之前我還找過其他的工作。其中有一個是深圳的彭博的,它是做多媒體教育的。我去他們公司不是去做財務,是做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師。但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當時穿得非常職業,拿著我過去的作品,因為我在大學打工的時候有一些作品,他們問了我幾個問題之后覺得還是放棄,我曾經也是追問過他們為什么不要我,我覺得即使當時的專業是會計但也不能搞種族歧視,畢竟我做了這些東西,但是后來也是不了了之。而且當時還有另外一個機會是去廣州電臺,有一個叫《城市之聲》的頻道,當時那個頻道有一個叫演義訓練班的東西,已經通知要我去了,我后來也是沒有去,反正就是一些看起來挺跨界的工作機會,后來比較幸運地選擇了像金山這樣的行業,其實我當時真的沒有想太多,覺得金山這個公司感覺當時做事的人看起來比較靠譜,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說起來很巧合,我的高中同學在金山,他其實也推薦我了。
雷海波:你當時沒有覺金山是屬于民族軟件業的一面旗幟嗎?
唐沐:我了解了之后知道了它是民族軟件業的旗幟,我覺得很多時候,這個運氣或者跟機緣巧合在人的成長經歷中占挺大的范圍的,所以第一步踩對了點之后你后面才會更好的發展。我當時剛好是在合適的時間去了合適的地方,而且遇上了對的人,其實像我的高中同學以及阿黎,這些人是我在成長過程當中很幸運地遇到了他們。
雷海波:現在各個行業都非常重視用戶體驗設計,每個行業關注的角度都不一樣,那您認為中國的用戶體驗設計和國際一流團隊的體驗設計有什么區別?如果說有差距的話,你覺得差距在哪里?如果有領先的話,領先在哪里?
唐沐:我自己在想,其實中國的市場和海外的市場是挺大不一樣的,有非常多的差別。中國發展到現在這樣一個階段,經歷了很多快速的東西,它可能和國外那么長時間經歷了發展階段,雖然殊途同歸了,這種快進式的做法一定會對人產生影響的,對人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或者對產品的看法,對使用產品的心態,甚至是性格這些東西,其實我覺得都會有很多影響,所以其實我會有一點點挑戰。我覺得可能這種市場環境對于外部的,就比如說從國外來的設計師或者設計團隊,其實他們挑戰有點大,就是對這種市場的認知。就哪怕說我們不談過程只看結果,就可以看到海外產品在中國真正成功的并不是特別多,當然如果要把手機或者電器也叫做互聯網產品的話,或者他們發展互聯網產品的話,像蘋果他們,他們真的很成功,他們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很成功,其實他們是跨越了,用它的硬件承載了它的軟件,承載了它互聯網服務進入到中國,但是坦白來講,這種承載也是經過延擱的。比如它嘗試推一些服務性的東西,但是在中國可能并不是特別好的,比如說地圖,可能地圖在全世界范圍內都不是特別好,比如說它曾經有過的電子卡片,還有書城,在中國這些都推得不是特別好,在中國的成功可能更像是硬件上的成功。
我始終覺得既使是像我們這樣整天沉浸在中國互聯網上的這些人,就是我們做用戶體驗做得并不是非常好,更不要說經常只是在外圍來看中國互聯網,他們可能真的是太國外思維,或者是“高富帥”,不夠“屌絲”,他們思維里面可能也會有一些欠缺這個,我覺得這個東西還是要稍微長時間的沉浸才可以獲得的。當然其實海外的設計公司、設計師也有非常令人尊重的方法以及設計能力,這些是毋庸置疑的,我覺得差距一定是在這些地方。而且中國的設計師、設計師團隊一定要向他們學習這種東西,但是一定要靈活應用。我跟蔡明聊過,我們也都算是在大公司里面經歷過大設計的,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或者正面的地方真的是可以使我們學到一些方法,還有他們的認識,他們做創意的一些方法。但是稍微不那么成功的就是似乎還沒有一個很成功的、落地的案例,這個確實是個現實。
雷海波:在過去的十年從業經歷,剛剛好見證了中國交互設計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從您的角度來總結一下,中國用戶體驗這個行業都經歷了哪些變化?
唐沐:我算在金山的經歷是12年,在騰訊10年。其實說經歷的話,我覺得過程里面還是發生過很多的事情,很難一下子舉出很多例子做這種代表性的,但是差別非常大,也許每一次去開UPA年會也好,交互體驗日也好,就類似這些會議,可能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很大不一樣,最起碼從從業人員來講就有所變化。
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UPA,當時人非常少,有200人,大家當時講更多的是 “如果你被別人叫做美工你應該怎么辦?”所以這個很有意思,我發現到現在大家還在討論這個問題。但是,你也會看到輕舟已過萬重山了,其實已經是很不一樣了,當然還有很多公司是處于起步階段,但是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它已經渡過了這個階段了,已經不再說什么是交互設計,什么是體驗設計,因為它已經是在不斷應用了,然后人最開始就那么幾個人,大家可能更多是從視覺、從工業設計朝交互設計上面做事情,轉型。這個是到目前為止我會發現很多很厲害的人都進入到這個行業,包括很好的海外交易背景的一些海歸,還有一些在國內,以前學心理學的,他們畢業之后從業其實可能很少進入到像互聯網公司的行業里面,因為他們可能找不到一些共同點,最多就是轉去做HR了,但是各行各業的人其實都在朝著用戶體驗這一塊來,這是人的方面。
另外一個是公司的方面,最早開始我覺得不用懷疑,就是把這個概念提出來,以及關注這一塊的應該就是IT公司,就是互聯網公司。到現在為止,所有的公司都是知道這個詞的,然后都設想自己的產品、自己的服務怎么樣在用戶體驗上做得更好。這個以前不敢想的是房地產公司,我個人也有接觸過幾家,他們邀請我去講課,或者是邀請我去做一些事情,我覺得他們的思想已經蠻超前了,而且很多地方真正存在用戶體驗。比如說房地產公司,他們的物業管理,他們蓋房子的分戶型的理念;比如說裝修的事情,甚至提供裝修,甚至要提供一些用于中小企業使用的房地產,甚至是養老地產、旅游地產,這些里面都存在著大量的用戶體驗設計。所以我覺得現在為互聯網、用戶體驗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回到傳統行業。如果你能看準,或者是可以在比較有影響力的位置的話,你會發現其實能做的事情很多,你能很輕易地發現這個洪溝其實挺多,一塊是互聯網,另外一塊是用戶體驗,我覺得在傳統行業里面也是可以做到非常大的差異化。
雷海波:最早開始做用戶體驗的是互聯網公司居多,后來是硬件廠商,數碼類的公司進來了,然后最近這兩年是手機類的廠商紛紛建立用戶體驗的團隊,當然他們可能還是先從視覺UI這個角度先切入的,最近我發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就是軟硬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特別是從手環開始慢慢延伸到別的產品,比如說前兩天盛大推的戒指,你覺得這里面有哪些趨勢是現在設計師可以把握的,或者是可以去適應的新潮流?
唐沐:我覺得一定會給設計師帶來很多機會,但是也不能高興得太早。我感覺現在這個東西一下子就被所有人都看好的時候,可以冷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會怎么樣。我簡單講一下我的思考,舉幾個案例,一個是谷歌做的谷歌眼鏡,其實不可否認,谷歌真的是太敢想了,太敢做了,他們資源有很多,他們會花很多時間、花很多資源去做這些前瞻性的產品。當時覺得眼鏡這個東西太不可思議了,但是靜下心來想這個應用工具的場景的時候我會發現它是有些缺陷的。我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其實你很難說服用戶,現在在身上存在的一些東西之外再增加一些東西,其實這些東西在他們日常生活當中是很難去教會他們去使用的,我覺得未來人的身上只能是越來越少,不能越來越多,你很難去說服一個人平時不戴眼鏡的人走在路上或者是把眼鏡戴上,或者你隨身帶一副眼睛,我覺得有點難說服他,所以其實我會有一個預測,覺得谷歌眼睛的應用場景可能比較有限,而且很難做到讓非常多的人都使用它。其實當時從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到智能手機(Smart phone),這個是非常聰明的核心,他把現有的,能夠讓人戴在身上的東西,變革成為跟以前不一樣,但是完全可以替代的東西,我覺得這種變革是非常順滑的,是非常合理的和絕對有道理的。
另外一個比如說手表,我覺得手表也算合理,因為它現在其實被很多人看好,我覺得它替代了之前一款普通的產品,達到了一塊智能手表的這樣一個定位,所以我是覺得也許手表也有機會,手環因為它可能比較輕,很多人會認為戴這個東西比較時尚,也有人在戴,但是我是想除此之外有點難去說服人在身上附加其他東西。比如講到所謂的智能內褲,智能內褲反而是有可能的,因為它是替代,它不會讓人多戴一點東西,多穿一些,可能更合理的也許是鞋,我覺得戴手環是心率、運動量、呼吸,如果鞋帶是一個簡單的感應器是不是也可以做到這里面,我覺得只要是顛覆性的改造、創新,機會可能都會大一點。這個是我講到的第一個案例,就是谷歌眼鏡的案例,我個人的一個判斷是說,你很難說服人們在身上多加一些東西。
第二個小案例是叫做手勢操控的技術,現在看起來這個技術也是如火如荼,大家都覺得特別有意思,特別現代感,特別很超前、很科幻,電影上會看到很多的各種操作。我相信智能電視機的這種廠商他們會思考,說我要不要去用這種手勢操作去控制電視機,但是真的從用戶使用的角度來看,你需要靜下心來想,我其實簡單拿一個遙控器就可以按,但是我要上下搖晃,各種累,何必正看著電視還要這樣晃動,我覺得好累,雖然這個新技術已經是出現了,那是否要使用這個新技術呢?這個新技術到底合不合理,我覺得這個是很值得去思考的,我覺得這兩個案例要稍微地唱一下反調,就是能夠讓大家適當地去冷靜一下,去重新地想一想這些東西是不是符合人的預期,是不是符合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的,是不是有可能你做到一些你覺得很酷,其實是反人類的一些設計。
雷海波:作為資深設計界的從業人士、管理者,能不能對年輕的設計師說幾句話,認為他們應該注重哪幾點,應該培養怎么樣的素質?
唐沐:就別想太多,不要去想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你的團隊會變成什么樣子。因為環境是隨時在變化的,就哪怕說十年前,我有沒有想說要把當時的設計團隊變成CDC這樣一個規模,這樣有影響力的團隊,我坦白講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其實都是你不斷地在做手頭的事,然后致力于把它做到最好的時候,當你做到那一步的時候,你會發現到那個點,然后很多連接線就會出現,你可以去做一個選擇,把自己連接到哪條線,然后又努力去做那個點又會出現很多連接線,我就想可能最大的一點就是這個,一定要踏踏實實地著眼于現在你手里面的事情,把它做到極致就好了,不用想太多,想太多會抑郁。
推薦人群
1、UX、體驗設計、交互設計、產品設計新人
2、有一定工作經歷的設計管理者
3、跨界、多領域的設計從業者
4、熱愛設計、互聯網的學生、老師及愛好者們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現任小米生態鏈副總裁,負責小米智能家居/VR/AR/人工智能幾個領域的產品研發,持續就新科技、新產品方向進行探索。
2013年加入小米科技,負責小米三條核心產品線:小米路由器/小米VR/小米AI音箱的研發工作。其中小米路由器已經累計銷售近2000萬臺,連接上網設備8億臺; 小米VR累計銷售150萬臺,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VR平臺之一;小米AI音箱(小愛同學)作為小米的第一款人工智能產品,僅發布半年就獲得了百萬銷量,成為人工智能市場最受矚目的產品。于2015年,獲得《中國商業創新50人》榮譽。
自2001年起,唐沐就在中國研究和推廣用戶研究和用戶體驗設計。在十二年的時間里,在產品設計、設計管理、視覺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研究等多個領域進行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
2003-2013年間,組建騰訊用戶體驗設計中心(CDC),并擔任總經理。帶領300多人的用戶體驗團隊,負責騰訊100多個產品的用戶體驗。著有暢銷書《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銷售近百萬冊。在此十年間,也為中國互聯網培養出了近百位產品設計帶頭人,至今仍活躍在各大互聯網公司管理崗位。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新知識。全網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以萬計的從業者們解決產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