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居住科技中的交互創新思考
本次將著重分享近年來在智能服務方向中的探索與思考,思考設計新樣態及創新探索。從印刷設計、數字媒體、互動藝術到各種形態的智能終端設計,場景從智能家居拓展到居住服務以及整個IOT智聯網生態。很幸運我們趕上了AI浪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下一代人機交互的方向是什么?以及居住產品中的思維方式與交互創新該如何進化?本次分享介紹居住科技發展中的“設計新樣態”,“交互創新與組織管理”,“如何通過創新賦能城市居住”三部分內容,透過實戰背后的思考給予設計師們對該領域的深度體感與未來全新想象。
今天大會的主題是體驗·創新,從線性的發展歷程上來看,產業側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它的本質上是消費側的數字化的延伸,以此形成互相推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商業閉環。
在前20年,整個的兩次大的數字化浪潮中,核心是由計算平臺的規模化來驅動的,PC+Internet,它的規模化本質上是人們通過鼠標跟鍵盤在數字圖文影音,在物理維度是數字圖文影音;在人的維度是數字化了社交關系、興趣和需求。因此成功的一個產品是數字化廣告。
中間起到了非常核心的作用,所以整個的一個數字化的邏輯是說,先有一個技術起點,同時以算法、設計、人因和軟硬一體化的方式,將這種技術起點打造成成熟的交互模型,最后應用于新的計算平臺,和發展新的計算平臺。通過這種計算平臺的規模化,能夠促進一個繁榮的服務生態,而服務生態的繁榮又反哺整個平臺的規模化,以此形成共榮,開啟一個新的數字化浪潮。
隨著HCI發展為HII,感知通道和信息表達媒介都比較單一的可視化圖形用戶體驗GUI,也正在發展為感知通道和信息表達媒介都比較豐富的,且多種模式、多種形態交織連接在一起的用戶體驗,我們稱之為多模態用戶體驗MUX。
在自如內部,我的團隊,負責平臺型產品的設計以及孵化,在居住領域,人們在越來越多的接觸到,這些能力的基礎本質上是人機交互的能力。今年自如也即將發布第三代智能產品智能觸屏,在系統跟打造標桿兩個維度,我們這樣看待這件事情,整體市場滲透率依然非常低,所以在我們看來它的體驗有兩個環節,一個是外觀層,另一個是人機交互層。
1.消除變異-減法策略
減法策略,操作其實很簡單,想象將某個產品或者工作流程中的某個部分刻意清除出去,剩余的部分則保持原狀。這個方法的難點是:擺脫固有思維的限制。例如想象電視機沒了屏幕、或者電燈泡缺了燈絲。把你曾經認為必不可少的部分刪減掉,這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去掉某部分,而不改變其他部分,然后想象有此時的它有什么優勢?哪些人會需要它?想辦法從框架內找一個替代品。
同樣的,如果一個產品界面入口刪除點擊手勢,還可以與入口交互,那替代方式會是什么呢,搖一搖、碰一碰、重力感應,還是什么?有一次討論城市設計經理王要瑋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敲一敲手機的背面,那么如果用在觸屏上是否可以用敲擊設備替代點擊手勢,完成自定義場景的主動執行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結構性固著,人們傾向于把物品看成一個整體,當物品的某個部件不復存在,或是這個部件的安裝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就會覺得不自在,會產生思維障礙。
2.分解重組-除法策略
3.生生不息-乘法策略
4.逆向乾坤-矛盾策略
5.巧妙連接-屬性依存
未來決定用戶體驗質量的關鍵因素越來越多,這些因素都在深遠的影響著人與機器、人與智能體交互的過程。新模態探探索前沿有趣,但多模態的意義不至于單個領域的縱深探索,模態與模態之間是否跨域聯動,有機協同,關鍵要看多模態的協同關系。
居住科技中的交互創新實踐
由大衛霍克尼的《拼字游戲》出發,介紹自如設計中心的核心設計原則CBUC(產品價值感知、品牌調性、簡單易用、帶來愉悅感),依此基礎建設交互創新實驗室,在居住科技的領域進行了由界面到控件、線上到線下、多感官方向全體驗的深入探索。重點介紹在智能場景搭建、智能設備交互、表象隱喻與功能的平衡等方面的實踐案例,發布以智能燈光為核心的“全屋智能燈光1.0”。介紹實驗室在家居場景和交互在線上體驗的突破創新實踐,將美好的居住生活體驗以讓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在線上展示,提升用戶的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