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化设计如何赋能业务

        1 課時 時長:14:17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智能化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設計的智能化呢,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什么變化,會對設計師產生什么影響呢?


        2018年美團開始投入外賣的智能化設計,啟動了斑碼智能設計平臺這個項目,至今已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物料生成能力、商品圖片質量提升、文案生成、視頻生成等4個智能設計方向12種智能設計能力。


        通過智能化設計,可以在營銷設計提效、個性化推薦、站內廣告素材生產等多個場景,服務于線上運營、商家變現等業務。他們具體是如何做的,來看看IXDC對斑碼技術負責人張曉星先生的專訪吧。


        【張曉星峰會演講】:O2O領域智能設計如何賦能商家的探索與實踐



        Q1 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如何與設計師協同工作?

        A:作為技術負責人,我個人主要是負責最底層的圖像、視頻,還有多媒體的智能算法。

        我帶的團隊,在做一些算法方面的設計之外,還會跟設計師一起,對各個業務方去做一些推動工作,去協同后臺、前端,包括PM的一些項目合作。

        我們會定期的去跟設計同學review一下,比如說當前的一些設計方案、設計潮流;或者和設計師一起去做業務調研,比如說可以給商家提供一個什么樣的更新穎的設計能力。

        做了這些用戶調研之后,我們會聯合各方的技術一起去商討這個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安排后續的開發任務,最后推動整個業務上線。


        Q2 數據驅動帶來了哪些設計創新,最初是如何構想轉變的?

        A:斑碼這個項目最開始啟動,是源于當時美團外賣面臨著設計需求和設計供給嚴重的不匹配這樣一個情況。

        當時外賣進入到首頁內容個性化的階段,不管是海報、落地頁,還是其他的營銷資源位上,它對于千人千面的要求,不管是產量上、產效上,還是產能上,都造成了設計面臨的壓力非常大。

        所以我們就想到,是不是可以借助技術的手段,去協助設計師做一些工作,就是低效、高成本,并且對設計師自身發展又沒什么益處的這部分工作,讓算法、讓技術可以代替設計師去完成。



        當我們做完這些工作之后,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改變,設計的產能和產效都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

        舉個例子,美團設計方面的項目,每年是有外包預算的,可能會有幾百萬,借助斑碼的能力去協助設計師做提交后,外包成本降了大概10%-15%,這是從外包的費用上去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從效率上,在原來純人工設計的時代,不管是運營需求還是PM的需求,響應的效率其實是比較低的,可能提了一個需求5天后才被響應,甚至不一定是設計師在響應,而是外包團隊在響應。

        在我們提供這個平臺之后,一些常規的或者簡單的設計任務,運營和PM可以直接進入內部平臺,按照自己的需求、文案,去設計海報、banner或者資源位,甚至都不需要設計師去做后續的審核。

        為什么不需要呢?因為我們平臺的能力,本身就是技術跟設計一起完成的,它的產出結果本身就已經符合了對外賣品牌的認知,設計物料的質量是完全符合這個認知風格的。

        所以說,需求的周期可能就會從5天、7天縮短到10分鐘,這個是我們感到比較欣喜的一點。


        Q3 智能設計如何賦能商家,如何協助商家運營及成本控制?

        A:我想從視覺設計和內容設計兩方面來說。

        第一個是視覺設計,其實就是常規情況下設計師會做的一些工作,比如說設計一些物料,商品圖片、海報或者落地頁。

        具體的功能,比如說Banner設計,對于同樣一個banner的內容,我們可以對它做任意尺寸的拓展,讓物料能夠投放到各種資源位上去。

        再比如說菜品主體的加工,我們做摳圖、做商品圖片的美化,甚至會對它做靜態圖片向動態圖片的轉化。

        這些都是從視覺設計上,把圖片資源做得更豐富、更符合商家訴求。

        成本上來講,一些電商平臺,包括我們外賣的服務市場,有很多第三方的代運營公司,會給商家提供有償服務,那么這個實際上是為商家節省了經濟成本。

        另外一個是內容設計,這個其實是美團外賣比較特殊的地方,不僅幫商家做視覺上的設計,也幫商家做內容上的設計。

        比如說,我們去幫商家設計各種產品的組合,幫他設計一個更好的套餐,或者更豐富的套餐種類,去滿足更多C端用戶的訴求。

        也包括圖片打標,然后在打標上、腰帶上去呈現出更多的決策信息、利益點,包括商品的品質和商品的賣點。

        對商家來講,可能很難用明確的經濟成本來衡量這件事情。但如果我們不做的話,商家就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包括時間精力、體力上的精力去做這件事。

        所以內容設計,可能是在內容上能夠為商家起到節約成本的作用,一個是時間成本,一個是運營精力。



        Q4 如何運用大數據去了解和分析用戶需求?

        A:我舉一個具象點的例子,像我剛才說的商品的賣點,商品的賣點其實有很多,大的種類上來講,它包括4大方向:

        一是利益點,就像我們通常所說的滿減;二是商品的基礎屬性,比如說商品是新品,上新的;三是商品的一些特殊的賣點;第四是配送,配送其實也是C端用戶非常關注的問題。

        這幾個大的方向,是我們設計和交互的同學,在前期經過非常廣泛的用戶調研,總結歸納出來的。但是,這4個方面該如何進行展示呢,總不能隨意的就呈現給一個C端的用戶,于是我們做了兩步:

        第一步,對這幾種方向的利益相關點做隨機投放,后臺收集到第一波用戶的行為數據后,我們再去分析,哪一種用戶對哪一種利益相關會更care。

        舉個例子,比如說點外賣的時候,我可能更傾向于去選一個便宜的,但是也有一些白領用戶,他會更care品質,是不是品牌的商家做的、是不是健康等等。甚至一些白領女性,如果她需要瘦身的話,可能會更關注能量是不是低,這些都是用戶不同的個性化訴求。

        這個時候,如果把“高品質的東西”這個賣點推給我的話,實際上我的用戶決策,對于這個賣點信息并不是特別care的。也就是說,其實這樣去投放的話,它的效率并不是特別高。

        第二步,我們利用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這樣的相關性之后,就可以去做更精準的投放。

        比如說,我的用戶畫像是對價格敏感,每個商品的賣點就應該更多的去呈現價格的優勢。如果說另一個用戶,他可能對配送更在意,他希望更快的拿到外賣,那么賣點可能就要更偏向于配送。

        在后臺,我們有一個依據于大量的用戶行為以及大量的商品信息,去做的一個個性化的匹配。


        Q5 斑碼接下來會從哪些角度去繼續深化智能化設計?

        A:我們大概會從兩點來做。一方面是從技術方向和設計方向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則是關注于用戶的個性化匹配。

        一方面,我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視頻理解和生產上。隨著抖音、快手這種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美食品類或者說餐飲品類的一些內容,也得到了比較快的更新迭代,比如一些吃播、美食類的直播節目,其實流量也蠻大的。

        所以,我們不僅是要基于傳統的文本圖像來表達一個商品的信息,視頻這種表現形式,一方面能起到有效吸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幫助C端用戶更直觀的去了解商家或者商品的更多信息。

        我們之前在外賣領域內對C端用戶做過一些調研,很多用戶喜歡點老店,為什么喜歡點呢?可能是因為他比較保守或者傳統,不喜歡嘗新。也可能是因為信息的不透明,如果不去到店里的話,用戶是很難get到新店的各種信息的。



        比如說,他不知道價錢怎么樣,不知道出餐的速度,也不知道衛生是不是干凈,做的菜品是不是健康……那么,其實在視頻里,不管是對商家還是商品來講,都能起到一個真實描述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智能設計這個方向,很多團隊包括我們自己團隊做的一些工作,更多的還是偏向于一個“物”的層面,實際上“人”的層面也是同樣重要的。

        就像我剛才提到的個性化推薦的例子,誠然你對物已經有一個很好的描述,或者有一個很好的加工,但是這種描述和加工是可以多樣化的,不一定只有一種最優的解法。

        那么,當有多種最優的解法可以選擇的話,實際上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引進“人”的維度、特征來做了。

        所以我們后續會從物和人的有效的匹配,這種關系的有效的挖掘層面上去做,爭取進一步的去提升轉化的效率。不管是對于平臺來講,還是對于商家來講,其實都是有意義的事情。


        Q6 要從事智能設計,對設計師有什么更新或者更高的要求嗎?

        A:在我看來,智能設計有三個特點:第一個是領域的特點,它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新興的方向;第二個是交叉方向,它有智能、有AI,也有傳統的設計;第三個是體系性的問題,不能用一個問題來描述它,它是可以拆分成很多細膩的問題的。

        從這三個方面出發,不僅是對于設計的同學,包括我、包括技術的同學其實也有這些要求:

        首先,從新型的領域出發,那就要求這個同學,他的思路是足夠活躍的,他的視野要足夠寬闊,而不僅僅只局限于目標,只限于自己的這部分專業的領域。

        另一個就是交叉,設計其實是偏向比較感性的這樣一個工作,但是技術往往是偏理性的,這就需要設計師具備一些理性思維的能力,用理性的思考方式來看問題,協助技術一起對問題進行定義、做拆分。

        再則,說到體系化問題,它可以拆分成一些很小的問題,這些小問題也許是一些比較傳統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由一些資深的設計和技術同學,去做關鍵問題的一個攻堅。

        這個其實是我對做這個方向的設計的同學,可以說是建議,也可以說是一個要求。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張曉星

        張曉星

        美團外賣

        外賣智能設計平臺(斑碼)技術負責人

        博士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曾就職于搜狐負責多媒體技術研發工作,2017年加入美團外賣,目前主要負責美團外賣圖像、視頻內容挖掘、生成、編輯等方面的相關工作,致力于圖像相關技術的積累及落地。見證和推動了外賣設計從人力驅動到數據驅動,一步步走向智能化的過程。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新知識。全網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以萬計的從業者們解決產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