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IXDC大會期間,花瓣網CEO胡松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講述了花瓣網從創立到逐漸本土化的發展歷程。他表示花瓣網希望能夠幫助設計師把設計價值傳遞給大眾,同時實現其個人的價值,并通過聚合設計師的力量去影響整個行業、產業的發展。胡松還提到花瓣網是怎樣通過用戶篩選去驅動內容的。
重點獲益
· 了解花瓣網如何幫助設計師傳遞設計價值
· 了解花瓣網如何推動行業進步
· 了解如何通過用戶篩選來驅動產品和內容
精彩實錄
花瓣網的起始與本土化
在我們創業早期的時候就想找一個比較朗朗上口的名字。當時想對設計師來說很多創作都是依托于畫板的,所以就取了花瓣這個諧音名字。Logo是兩片花瓣,一片花瓣是設計師,另一片是大眾用戶,我們希望能連接設計師和大眾。
2011年的時候我們看到國內當時也有很多模仿Pinterest的網站,這個模式很適合國內又在花瓣團隊的能力范圍內,早期花瓣的確是照搬拼取。搬回來之后我們一直都在看,國內用戶對于產品的使用跟需求的場景是怎樣的,在國內幾年發展過程中發現設計師對這種產品依賴性很高,這種產品對于設計師來說創造的價值也是最高的。
所以我們有意識的以設計創意這個群體的需求去導向整個產品的迭代,我們定位是專業的圖像搜索和設計服務提供平臺。經過模仿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花瓣變成了垂直于設計領域類的網站。
開始做的這幾年被設計師選擇之后,我們接觸到了很多設計師,發現中國的設計師其實都是一群非常有才能的人。但是從我來看,大家的收入、社會認可度都不是很高。哪怕是一個很有名的設計師,社會認可度也不會很高。這個核心原因就是大眾對于這個群體的接觸缺乏渠道,對于設計師的水平沒有分辨力,所以也沒有一個平臺來為設計師的能力做背書。而剛好花瓣很適合去連接設計與大眾,為設計能力的推廣和背書,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也想垂直到設計領域里面去。
責任感推動產品和行業進步
現在推的兩個產品,第一個是半年前上線的美思,美素是在IXDC第一次對外公布。這兩個產品實際上是想幫助設計師將設計能力變現,我們注意到國內設計師的收入跟能力并不匹配,能力大大高于收入。作為設計從業者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覺,做美思的時候發現很多企業有設計需求,但不知道去哪找設計師;很多設計師有很好的設計能力,但因為不能被企業找到所以無法提供服務。美思實際上就是連接設計師跟企業,讓設計師為企業服務,從而實現自己的設計價值。
在美素出來前,國內有很多的版權圖片平臺和統一平臺售價都比較高,從業者如果使用版權圖片,付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國內的素材圖庫這種暴利的市場不利于整個設計行業的良性發展。價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推出美素,希望把行業的版權圖片架構往下拉,以非常低的價格把設計師的圖片跟大眾對接,去普及圖片使用,我們覺得只有所有人都在使用版權圖片的時候,創造者才能獲得最好的收益。
我們希望普及設計價值,能夠以設計師的設計能力去推動國內的產業升級,產業升級需要設計,需要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我認為接下來很多企業會和設計師的需求結合,這其實也是我們做美思的原因。大眾這幾年對產品是越來越偏向于功能需求,還包含情感訴求的一些產品,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設計價值與個人價值
在花瓣出現之前國內就有很多的設計網站、社區,它們都是典型的讓設計師之間交流。從這幾年的環境來看,設計師之間的交流并不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因為不能解決設計價值實現的問題。要實現設計師的個人價值,首先需要大眾認可設計師的價值,而不是領域內對設計師的認可。現在很多設計師創立的品牌,其實是非常希望被大眾所認識的,設計師創造的作品,同樣需要大眾的認知、認可,才會得到應有的價值。花瓣希望去向大眾普及設計價值,從而提升設計師作品的價值,幫助設計師實現他的個人價值。
花瓣網對設計行業肯定是有影響的,我們認為用戶是愿意被花瓣網影響的,因為網站聚集了中國最多的設計師,當他們聚合在一起的時候,實際上大家設計的力量能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其實我們的功勞在于聚集設計師,真正發揮影響的還是設計師本人。
用戶篩選驅動內容
國內的圖片網站應該有兩個典型,第一個是百度圖片這樣以搜索引擎來驅動的圖片庫,第二個是以用戶來驅動的圖片庫就是花瓣網。我們的用戶在各個網站的時候覺得這張圖好看,然后就把它收藏起來。所以花瓣圖片的產生本身就有設計師個人的審美,所以整個庫的圖片質量非常高,這也是大家圖片搜索不用搜索引擎而是花瓣的原因,因為機器的抓取永遠不如人為的篩選。現在我們做圖片審核,實際上整個花瓣只有3個編輯,所有的圖片都是以用戶去驅動,因為用戶之間都會轉載,轉載點贊這樣的一些行為會附加于算法,然后去幫助好的圖片呈現出來,審核團隊實際上就是把一些違規的圖片刪除。花瓣人為不會干涉內容,花瓣的產品到內容的驅動,都是由用戶來驅動。
適合人群
· 企業管理者、創業者
· 產品開發者
· 設計師
· 設計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