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晓波:先做再说,守住创业初心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20016人看過

        2017年4月19日,由“ARK DFC—Design For Change 先做再說!”大會在上海舉辦。財經作家,巴九靈新媒體、藍獅子財經出版社創始人吳曉波,帶來了主題為《先做再說》的演講,演講中吳曉波對萬科、海爾、騰訊等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戰略規劃做了簡要分析,并對自己的創業過程進行了闡述。

        吳曉波比喻道:“創業就像一場完成自我的拯救,就像騎到一條惡龍的身上,這條惡龍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要把你摔下去。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時代,也可以說這是一個超級敗壞的時代,但是希望我們能夠守住基礎的倫理和初心。”


        重點獲益

        · 作為創業者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 了解成功的公司為何可以成功

        · 創業公司如何形成敏捷的創業模式


        圖文實錄

        我很喜歡「先做再說」這個slogan。昨天看了貝索斯上周四發的《致股東的公開信》,信中說道,亞馬遜走到今天,仍然要保持一種Day One的心態,就是第一天創業的心態。因為到Day Two的時候,企業就會出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會躲避冒險,所以,始終要保持Day One的心態。那么,如何保持Day One的心態呢?

        他提到了四點,「顧客至上」、「拒絕形式主義」、「適應外部」的變化,這三點在過去的《致股東的公開信》中講了很多年;但是,今年他有一個新的觀點,叫「快速決策」。

        他說,作為一個企業家和創業者,你所掌握的信息到70%的時候就必須決策了,因為當你掌握90%的信息時,這個世界的變化跟你已經沒有關系了。但是,那個70%很可能是關鍵性的70%,所以,你要面對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要敢于冒險。這與“先做再說”的主題非常接近。


        這些年,我在做產業研究的時候,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早年的時候,中國的產業變革是一個跟進性的變革。

        早年是“進口替代”,就是我們從國外引進好的技術、好的設備、好的公司管理模式,中國現在很多的工廠生產線的管理模式就是1980年代向日本學的。但是,走到今天你會發現,中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前面已經沒有對標人物了。

        我記得2005年,王石到杭州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曉波,你發現沒有,自從有了世界500強里這個榜單以來,從沒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曾進入這個榜單。”那個時候,他(的公司)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了。為什么?

        其一是因為,土地供給的不可持續性,以及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周期的年度性;其二,是房地產開發和人口城市化的對沖性。去年中國年銷售額超過2千億的房地產公司有5家,這5家里起碼有3家在世界500強里。這些房地產企業、以及中國的BAT,在全球都找不到對標物,甚至一些連鎖公司、中國的家電企業可能在全球都找不到對標公司。

        所以,我們現在面臨著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時代,如果仍然用當年的「進口替代」,希望在歐美找到一個對標公司,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地化模型、本土化模型已經越來越多,這時,公司的發展就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我在2015、2016年去海爾做過三次調研,之前也去過兩次。海爾在2012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白電企業,營業額第一次超過1千億人民幣,還收購了日本三洋(這曾是海爾在很長一段時間模仿的對象)。


        也是在這時,海爾發現,整個中國的制造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變革。小米的互聯網營銷已經崛起,整個京東的銷售額已經超過蘇寧、國美,中國出現了中產階級消費,整個制造業環節出現了巨大的解構,就是在那一年,海爾突然發現大家不到實體店買東西了。

        2012年前,海爾作為一個管理能力極強的公司,他的管理層有12級:1-2-3-4-5-6-7-8-A-B-C-D;2013年,海爾的整個管理結構變成了三級:小微主、創客、平臺主……

        我在2013年的時候見了一個去做海爾智能家居的人,他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開發了兩千多畝地做智能家居,今年整個生態鏈可以做到一百億人民幣左右,我就問他過去這些決策都是誰幫你做的,他說「先做再說」,因為沒有12個階層來跟你講清楚該怎么做了。因為高高在上的人根本不知道未來發送的變化在哪里,所有的變化都是從邊緣和基層開始發生,甚至是一種跨界的方式開始發生。

        那么大的一家公司,原來所有的科學管理模型、研發系統、戰略決策模型、干部培養隊伍模型、組織架構模型,全部在今天發送了巨大的變化。這是我們在今天幾乎看到所有的行業正在發生的一件事。

        去年,我出了一本書叫《騰訊傳》,這本書花了我5年時間。經常有同學問我,寫這本書得到的最大的感觸是什么?有很多。

        但其中有一個是我在寫《騰訊傳》之前從未想到的事情:這家1998年光棍節誕生的公司,是亞洲地區市值最高的一家公司,從誕生開始一直到今天近20年時間里,改變騰訊命運的產品,比如QQ、QQ秀、QQ空間、QQ游戲、微信……所有這些產品的決策者都不叫馬化騰,是公司里的一些中層干部、甚至是基層干部決定的。


        QQ用戶到一個億的時候,他都不知道怎么賺錢,小窗口賣廣告,結果與新浪同樣的流量,它的價格是新浪的六分之一都賣不掉;那就賣靚號,比如888收你500塊;再后來就賣QQ會員;再有一段時間,馬化騰說2C不可靠,那就2b,成立了RTX騰訊通……

        結果有一天,他們招來一個員工,因為手機丟了通知不到他,等他收到通知來報道,工位已經被搶走了,于是他們給了他一個崗位叫「產品經理」,2000年的產品經理是什么?就是沒事干對著電腦看,然后他看看看,突然發覺韓國有一件東西叫虛擬道具,給你送朵花、帶個帽子收你五毛錢,他就打了個報告做了QQ秀……這就是我們在一家成長最快的公司看到的景象。

        所有的創新,很可能都不是一個預先科學、決策、調研、集中兵力的結果,對一個創業者來講,他并不是意味著放棄管理、決策和調研,一家公司要形成一種「先做再說」的能力。

        「先做再說」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沖動主義者、感性主義者,對一個創業者來講,需要有一個更理性的觀念。在公司內部,當一家公司無法預先做到100%信息搜集的時候,其實對一個公司來講,需要形成一種更敏捷的創業模式。

        這時,公司從組織架構來講,要建立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中,甚至公司內部的團隊都需要有一種特種兵的戰略模型。

        過去一年多來,大家對小米有很多爭議,但是從產品角度來看,我認為小米公司內部架構的產品模型是全國最先進的,他在手機線以外有一條很大的生態鏈公司,其中有3家左右已經是獨角獸公司。

        公司如何能把小米所形成的用戶關系導聯到整個生態鏈中,并把研發關系導聯其中、把品牌關系注入其中,形成一種生態型發展模型,這是我在全中國所有大中型硬軟件企業里看到的最先進的。

        最后聊聊我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的變化,剛才Will說了我很多的身份,但我現在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財經寫作人,現在我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寫近60篇專欄,錄50期視頻,錄260期音頻,這大概占到我70、80%以上的時間,所以,如果你問我身份,我還是會說自己是個財經作家。

        同時,我也在經營藍獅子財經出版公司,三年前我開始做自媒體,自媒體的過程也是一個被逼到死路上的一件事,其實我是個蠻后知后覺的人,微信公眾號是在2012年8月份上線的,我到2014年5月才下決心要做。

        吳曉波頻道的第一篇文章叫做《騎到新世界的背上》,我說我是一個舊世界的人,我從1993年開始寫專欄,1997年開始寫第一本書,一直寫到今天,如今我看到的變化并不是我的創作能力開始下降,我看到的是我所依托的平臺一個個被我寫垮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獲取資訊進入到一個去中心化的狀況,我們自己需要給自己做一個平臺。

        所以,3年前開始做的時候,僅僅感覺到我需要完成一次自我的拯救,我需要從舊世界跑到新世界去,在這個時候,你要騎到一條惡龍的身上,這條惡龍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你摔下來,但是你沒有辦法,必須騎上去。

        做自媒體的時候,我去找了寶珀的中國區總裁,說自己要做個自媒體,他說好啊,然后就投了100萬,我特別感恩。這么一個職業經理人,在面對這么巨大的不確定時,他也需要先做再說,尋找突破的可能性。

        如果總結一下我為什么很認同「先做再說」的觀念,我認為今天中國的商業世界,好像是一個只有倫理沒有道德的世界。什么叫倫理?比如不作惡,比如客戶至上,比如善待員工、合法納稅、不破壞環境。但是,你在商學院中看到的所有如何建立商業模式、如何辦一家好的公司、如何做一個好媒體……這些所謂的道理已經不在了。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時代,也可以說這是一個超級敗壞的時代,所以我們真的要,任何一件事守住基礎的倫理、守住初心,然后撒開膀子去干。

        全場視頻:先做再說——DESIGN FOR CHANGE大會

        免費

        20016人看過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中國領先的創意設計與職業美學教育平臺。專注于創意設計及職業美學領域的知識傳播與人才培養。

        聚集全球精彩的創意設計、交互設計、工業設計、服務設計、設計思維及時尚美學等類別的教學課程、知識體系、大師觀點、人物訪談、培訓活動等內容,幫助你找到專業提升、職業發展的敏捷通道,實現你內心那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學設計,上美啊!
        關注微信公眾號(meiaedu)每天獲取最實用的干貨!

        直播常見問題更多>>

        • 1、我如何觀看直播課?

        • 2、直播課程結束后,還可以再學習嗎?

        • 3、直播結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該如何與講師互動?

        • 5、我可以在APP上觀看嗎?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