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DC2017大會深圳分論壇暨CE China用戶體驗與產品設計創新論壇,以“萬物物聯,設計驅動體驗創新”為主題,邀請來自國際互聯網企業、設計服務公司的總監、專家們,通過演講與對話分享他們的經驗成果。
本段演講是和碩設計設計經理高茂豐的《智慧生活的創新開發趨勢》,主要分享了有關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一些話題。
重點獲益
· 了解智能時代產品發生了哪些變化
· 了解智能硬件創業容易走入哪些誤區
· 了解智能硬件下一步的發展趨勢
圖文實錄
大家好!大家早安!我是和碩設計的高茂豐。今天很開心可以來這邊和大家分享有關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議題。
為什么由和碩設計來給大家介紹這個事情?和碩科技集團是現在全世界最大的iPhone生產制造商之一,除了幫蘋果做設計和制造之外,我們還幫助很多知名的科技品牌和電腦品牌生產他們的硬件,因為有這樣的環境背景,我們很榮幸今天可以來和大家分享和碩設計在這段時間里面我們得到的一些經驗以及對智能硬件這件事情的看法。
我們先把時間拉回2014年,智能硬件開始萌發,開始蓬勃發展的元年,那時候大家都想把觸角伸向更多不同的地方,那段時間,我們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看到很好的例子的表現,比如在親子、家居、醫療、飲食都可以找到不錯的案例。其實做智能硬件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一年多前經歷過智能硬件的泡沫化和資本寒冬,那時候產生很多的犧牲品。現在大家開始想的是,下一步智能硬件可以做什么,當智能硬件發展回歸平穩之后,我們的下一步怎么進行?
這是和碩每年都會做的關鍵字云,從里面可以看到目前科技發展的現況和未來的一些趨勢。這里面可以看到的是,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有各種智能化的行為發生,現在你在淘寶上輸入智能水壺就可以找到各種不同的品相讓你選擇。所以很多東西好像只要冠上智能化就引起一個話題,像1999年任何東西加上.com就會引起不同的話題性,這樣好像什么都可以智能化,卻又不代表做什么都可以。
智能化很重要的一個行為就是和網絡的連接,上網這件事從以前到現在有什么不一樣?這是我們以前看到的上網,大家對著電腦屏幕然后和網絡聯結在一起,可以購物、聽音樂、聊天,但是現在的上網變成完全不一樣的行為,現在上網是充斥在我們生活里面任何事件里面,比如跑步,在跑步的時候,你耳朵聽的是網絡串聯的聲音,你可以用手機查詢你慢跑的路線,做良好的記錄,還可以使用手機去查閱當下的天氣,最后可以用通訊軟件約好會面的地點。
我們再從單一的產品來看,智能硬件的演進是什么樣的形式?以電話為例,在以前到現在,我們做同一件事的時候,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改變?比如二十多年前,當我們和朋友約出去玩,到一個地點就拼命找到付費的公共電話然后撥打對方的傳呼機才可以找到對方,現在用智能手機就可以看到對方的位置在朝著你接近。現在慢慢衍變為大家用智能手機做生態主軸的環境發展。
我們從工業設計發展進程來看產品的演進。產品一開始只是注重外觀和機能上的表現,演進到現在的智能產品,這之間有一個階段叫做交互產品,交互產品不像智能產品來得這么智能化,交互產品多了更多和人之間互動的特性。這樣的改變還具備向上提升發展的歷程,智能產品比交互產品多了更多運算整合的能力以及軟硬整合的進化。在這樣進化的過程中,除了性能、機能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包含如何滿足用戶期待的進化以及好的人機交互之間的演進。
我們講了這么多的智能硬件還是要先回頭看什么是智能硬件。我們認為所謂的智能硬件是通過IT技術使產品性能獲得提升的硬件,又回到剛才的問題什么是性能,我們認為好的性能應該包含幾個不同的特性,比如滿足人的需求、達到好的交互,甚至滿足用戶的期待。我們想的是性能提升的同時能創造出來的價值到底有多少,智能硬件是我們在實體世界和虛擬的數據資訊之間做交互的媒介,交互的手段就是創造整體價值的來源。
我們看一個和碩之前做的案例。這是一個適合全家人使用的智能體重計,身體健康資訊測量是家庭里面的剛性需求,而家里面有些成員,比如小孩或者是孕婦,他們在短時間里面都會有身高和體重很明顯、很顯著的變化,而且他們對衛生、清潔的需求又有特別的要求,所以這也就是康寧玻璃為什么找我們做抗菌玻璃應用方式的原因。
這款通過耐敏抗菌玻璃做的智能體重計,它做的事情和一般體重計做得很接近,我們在里面加上一個巧妙的手勢交互,讓產品的價值有更好的提升,通過一個簡單的手勢動作就可以測量出當下的身高。并且這些更詳細進一步的數據也可以被記錄下來,在同樣的群體里面,我們就可以用這樣子的數據分析,在同一個群體里面,小孩子成長的曲線和別人比起來是比較好的還是需要再彌補一些的。
其實我們想的是數據的測量和記錄是一個智能化的行為,除了用手機做記錄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有更多更自然、更貼近用戶的交互方式?我想大家都有這個經驗,當你的身高有變化的時候,家長就會請你靠在旁邊,用一本書架在你頭上,在后面畫一條線,用這樣的方法來記錄你身高的變化。現在通過自然的交互手勢就可以創造產品新的價值的存在,我們這邊看到我們如何找到一個適合的技術讓交互的行為有更好的體驗。
這個體重計在臺北國際電腦展展出的時候有發生一些小插曲,當時展覽會場里面有一個身材比較豐滿的外國朋友,他試用這個體重計之后,看到體重馬上顯示120公斤,可是身高只有60厘米,為什么身高只有60厘米?原來紅外線打到他的肚子就反彈回去,所以他的身高只有60厘米,這是我們后續會解決的硬件問題。
雷軍曾經說過站在風口豬都會起飛,但是馬云說風口過去豬還是會掉下來。智能硬件發展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們看一些科技的現況,這是2015年、2016年的科技發展曲線,2015年科技發展曲線在最高點,但是2016年取而代之的是物聯網的應用發展方式,這代表大家以前想的是我要做什么,現在是我要怎么做。
前面講到摔死的豬,還要看他怎么摔死,每種不同的死法有不同的定義。有些人把自己的資金燒完了,還沒有辦法獲得預期的獲利,有些人是他們的發展過程不如他們的預期,所以導致他們的失敗。總體而言,大部分的失敗是在三角戰略沒有交集,比如沒有滿足用戶的商業需求或者用戶的需求和你沒有好的交集,我們發現失敗這件事往往存在沒有認清技術的所在,你錯估硬件的成本或者低估技術的難度,最終都會使你的產品走向失敗的道路。
一是功能的疊加上引發的連鎖效應,只是單單在產品開發過程里面加一個小功能,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心血、人力才能做到更好的整合,而且往往不一定會成功。在左邊的圖表里面看到,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如何籌錢然后再燒完,不斷循環這個過程,這是很恐怖的循環。右邊的圖就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它曾是網絡眾籌的明星,一開始設定了非常豐富的功能和強大設定表現,最后產出的結果是使用紙版折出來的產品。
我們看到兩只眼睛的機器人是美國一個眾籌非常成功的產品,成功募資超過300萬人民幣的資金,可是對于一個售價只有549元定價的機器人來說,300萬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它到現在還沒有辦法正確的量產和出貨。
還有一個產品成功募資超過兩千萬人民幣,但是時間過了三年,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順利的出貨,這些都是硬件成本上我們必須考慮的事。最后一個是硬件的技術難度,我們的技術限制沒有辦法和使用者的需求達到交集,尤其是軟硬整合的任務里面,困難度是一般的4倍以上。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做假的技術的演示,但是沒有辦法突破真技術的限制。
智能硬件這樣的產品,隨著復雜度越來越高,已經不像以前,只要在開發產品時掌握工學和美學,就可以很容易做好產品,現在要更多的關注產品好的創新和好的交互體驗,必須要在三角戰略,比如在用戶需求、技術限制、商業模式之間找到一個好的交集,我們才可以做出好的產品。
這是以前的平板電腦,10多年前的平板電腦長這樣,那時候平板電腦有很多功能,可以反轉,有大容量電池,可以提走,它以不同的樣貌呈現。但是平板電腦演進到現在已經變成這樣,下一步的平板電腦將成什么樣?我們以前認為產品的多功能像左邊的設備這樣,有彩色的屏幕,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它。可是現在一樣在產品的演進、技術的限制被突破之后,現在的多功能已經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我們可以從其他的例子來看,比如Smart watch,它輸入法的演進也可以看到一些脈絡,以前是鍵盤輸入,現在已經可以用語音輸入,下一步會不會有更新的輸入方式、更新的交互方法在等我們開發呢?這是當初蘋果手表發表會上的照片,現在智能裝置越來越小,人機交互的界面越來越小的時候,你該怎么做良好的交互?你看現在兩只手放到屏幕上,就擋住所有的部分,所以蘋果在后面增加了另外一個功能,就是小滾輪,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解決智能手表方面的問題呢?
以前我們和資訊世界的交互是很有限,充其量就是鍵盤和鼠標,歸功于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它帶給我們很多交互的體驗和新的交互的可能性,未來也許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提供我們和資訊世界有良好交互的方式。像現在非常火熱的VR眼鏡,如果你的電話突然響起來,你怎么辦?這個問題你該怎么解決?我應該把電話資訊顯示在屏幕前嗎?我是要顯示在360度的哪里還是用其他方法告訴你電話響了還是要拿下眼鏡?
現在大家正在積極努力找這個答案。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提供大家參考,比如肌電感應進行指令輸入,當然它有其他的問題產生,比如之后會不會有誤觸或者錯誤的動作被錯誤的判別?這是Aria手表的表帶,它可以通過肌電感應你不同的手勢,你用單手也可以操控手表,比如你開車的時候只有一只手也可以接電話,電話會不會撥出去?這是我們開發的時候,遇到技術和實際用戶交互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
最后用和碩之前的案例來看,如何去做到良好的人機交互?Smart clock是一個家庭用的智能顯示器,就是一個智能熒幕,我們和熒幕的距離不會有太大改變,你和電腦熒幕保持一定的距離,掛在墻上的時候,你和它的距離就有變化。這是日歷,有些人家里用過,日歷是很好的把資訊層級做分類的產品,不同的距離對日歷的解讀不一樣,最遠的距離就可以看到今天的日期是什么。你想知道進一步資訊就細看里面的文字,了解里面更深層次的資訊,通過人和產品的距離改變,其實它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主要包含兩個技術:一是眼球追蹤,二是機械視覺。
它可以知道你是家里的哪個成員,針對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信息,比如是爸爸就會提醒晚上的球賽是幾點,如果是媽媽就會告訴你最近的超市特價的內容是哪些,當你前進到一個距離跟他產生變化之后,他知道你是誰,也會給你提供你想要知道的信息以及更深層次知道的資訊,這是屬于機械視覺的部分。 還有一部分是眼球追蹤,當你靠近到一個距離,它自動會啟動眼球追蹤的功能,當你的視線停留在某個區塊超過一定時間,那個區塊會自動進入下一層級給你更新的資訊。通過適當的兩個技術,就可以讓產品和人的交互產生變化。所以上面的攝像機不是為了自拍,而是創造這個技術提供給用戶良好的交互方式,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最后我們看到的是在智能硬件開發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只是看到表象的部分,也就是冰山浮出的20%,還有很多是我們看不見,必須要努力的地方。在開發好產品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滿足用戶的需求,然后再找到對的商業模式,最后去挑選一個合適的技術,或者是好的技術伙伴,這樣子才能做到好的創新。最后還要加上有限時間的概念。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這里。如果大家對和碩設計或者和碩科技集團有興趣,可以掃描二維碼,或者稍后我們可以好好聊聊。謝謝大家!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資深產品設計人,于科技產業超過9年設計經驗,曾任GIGABYTE TECH 高級工業設計師,擔任多款暢銷產品之設計。轉投和碩后任職和碩上海設計中心資深設計經理,擅長于產品策略開發與體驗整合等設計任務,曾負責過九陽、震旦、思科、惠普、索尼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多項設計專案,具備豐富創新思維與開發經驗。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新知識。全網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以萬計的從業者們解決產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
直播常見問題更多>>
-
1、我如何觀看直播課?
-
2、直播課程結束后,還可以再學習嗎?
-
3、直播結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該如何與講師互動?
-
5、我可以在APP上觀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