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访HTC用研负责人:如何进行VR产品的设计?

        1 課時 時長:31:26

        分享至:
        收藏

        在2016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HTC西雅圖設計中心使用經驗研究部門處長陳宜秀先生接受了我們的專訪。采訪中,陳先生主要和我們談到了用戶體驗和體驗設計,對于時下非常火熱的VR行業(yè),陳先生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尤其對于HTC在VR一途上所做的努力,他也有很多自己實際參與其中的經驗之談,并且,他為想進入VR行業(yè)的設計師們也指明了道路,也希望更多的設計師能加入到這個極具潛力的行業(yè)。


        這個訪談有哪些干貨

        · 了解美國和臺灣體驗設計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 了解VR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需要怎樣的設計人才

        · 了解VR在UI設計、用戶體驗方面有哪些特異性


        訪談圖文實錄

        胡曉:現在全世界都在談體驗設計,這個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熱鬧,在行業(yè)中引起一個廣泛的影響,就您個人而言,您覺得2016年行業(yè)的一個關鍵詞是什么?

        陳宜秀:這個關鍵詞嘛,應該說是爆發(fā),因為真的是看到太多的行業(yè)開始投入這個范圍,然后了解到體驗設計的必要。以前產品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我個人有一個觀點,就是說從人類開始制作任何用的東西,就脫離不了體驗設計,只是當時沒有這么一個名詞,那事實上從古以來,我們人做任何東西都有想到,這個東西該怎么用、該怎么設計它,體驗才會好,只是沒有一個專有名詞來涵蓋它。

        今天,體驗設計是一個相當專門的(名詞),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成果來支持它,所以才有這么一個專業(yè),我想這個專業(yè)現在是一個爆發(fā)的狀態(tài),更多人了解它的重要性,然后更多人來投入。

        胡曉:昨天我去了滴滴,從和他們交流來看,體驗設計在他們公司不是一個談的特別重的一個名詞。如同您所說,其實這個DNA,在他們第一天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只是沒有人特別去強調體驗設計要這么樣做,昨天我在和滴滴交流之中也感同身受。

        陳宜秀:我非常同意您這個看法,我以前一直在想一件事,自古以來做衣服的、做菜刀的,其實他們各有一套,讓他們所做的產品更好用的方式,在他們這個行業(yè)里頭,也是他們DNA的一部分,不然這個東西根本就不能用。那么像滴滴這樣子的企業(yè),可以把這個部分放進他們的DNA里,認為這本來就是他們該做的一件事情,我覺得很多行業(yè)現在都有相同的看法。

        胡曉:在您看來臺灣和美國設計界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樣的,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一些區(qū)別?

        陳宜秀:這個問題真的是太大了,我只能就我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做一個回答。美國在設計方面是突飛猛進的,可是參與體驗設計這個行業(yè),其實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有學人機交互的,也有純設計出身的,他們對于設計的看法其實也不太一致。臺灣其實也是一樣,尤其近十年來,培養(yǎng)出非常多優(yōu)秀的年輕體驗設計師,這讓我感覺到臺灣追的非常非常快,在學習上來講,幾乎是跟國際同步的,專業(yè)社群也非常活躍,每年大概有一兩百場討論會、大大小小的讀書會等等,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事情。所以,各有各的趨勢,我覺得兩邊發(fā)展都非常的快。

        胡曉:您覺得互聯網的普及給設計帶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陳宜秀:中國見證了設計師勇于接受挑戰(zhàn)的結果,我深深感覺到互聯網在中國的應用,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只要人的生活上還有需求,這樣的挑戰(zhàn)就還存在,我相信也一定會有人去迎接這樣的挑戰(zhàn)。所以,新的挑戰(zhàn)到底是什么呢,就要看人的生活方式繼續(xù)演變的結果,而且透過互聯網,在任何國家、任何地方,我相信只要有心,已經不是有什么地方追不上了,不止是臺灣,中國也是一樣。中國互聯網突飛猛進,也是一個見證,什么東西要學都是很快的,只是行業(yè)能不能用得上,能不能看到它的價值。

        胡曉:您在體驗設計大會的演講主題是《虛擬現實如何改變未來》,我們知道現在HTC也在大力推進虛擬現實的產品,從手機業(yè)務轉向VR的這個轉型過程中,HTC做了一些什么樣的事情,讓現在這個VR的產品變得越來越出彩,越來越出色?

        陳宜秀:這個公司其實很有意思的,就是我們一向不畏懼成為全球第一個做任何的東西。以我們的歷史上來講,我們做過第一個智慧型手機、第一個安卓手機,然后今天我們也很勇敢地去嘗試虛擬現實的系統(tǒng)。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機會運用了公司最強的技術,同時在研究上來說,我們也充分去了解目標的客群是誰,這個系統(tǒng)設計出來之后,體驗上來說哪里好哪里不好,去設計它。

        除了在技術上我們跟valve有充分的合作之外,在產品上我們就是做了HTC一貫做的事情,盡我們的能力設計最好的產品。在未來的方向上來說,我們相信虛擬現實目前需要的,(除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很扎實的產品之外,還需要一個很好的平臺,因為一個公司的力量終究還是有限的,我們希望這個平臺做出來之后,可以結合這個行業(yè)里頭,各個面向、各個團隊,一起把這個平臺和生態(tài)系打造出來,這是我們目前最想做的事情。

        胡曉:這幾年中國的VR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直到一片血海。某些剛剛進入VR領域的新人,憑著幾張PPT和市場分析報告,就能輕松地融到幾千萬,在這種魚龍混雜的亂象當中,很多中國人認為VR只是偽概念,甚至是一個騙局,針對這樣一種雜亂的現象您是怎么看的?

        陳宜秀:VR絕對不是一個偽概念,甚至于可以說,在人類接下來的技術演變演進過程中,我相信VR會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說現在市場上好像有點混亂,我想是因為大家對于VR的技術到底是什么,稍微有點莫衷一是。(現在)市場上起碼有三種不同的VR產品,它們的性質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以手機為主,頭戴式的VR,市場上大家看到的非常多;第二像這個坐著的半身的,有基本的追蹤系統(tǒng)的VR,這個部分也有;第三就是像HTC Vive這樣的Room-Scale的全身的,而且有一個比較大的活動空間的VR,這三種VR性質不太一樣,使用的場景也不同,它們能夠做的事情也差別相當大。

        我們所做的產品,技術含量是比較高的,因為平常的時候,人就在不停的搜集資訊,做身體協(xié)調,這樣走路才不會跌掉、端茶不會燙著,可是要在VR的環(huán)境里做到跟一般的行動一樣自然,這個技術要求非常高,因為等于說它的benchmark,比較的基準是跟人的神經系統(tǒng)、人的腦一樣的,所以目前做得到的技術并不多。我相信大家對這個行業(yè)很投入,是因為看到VR的前景可能是什么,是技術做到那個程度值得投入,真正對將來會產生影響的,恐怕這樣的產品會繼續(xù)出現,而不是現在市場上的大多數產品。

        胡曉:VR成為全球一個比較熱的現象,目前VR產品對于VR技術挖掘是什么樣的一個程度?

        陳宜秀:我們是停留在一個很表面的程度,可以這么說。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想辦法挖掘它,是因為他們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前景,只是這個前景,對2016年(的)今天來說還是太模糊了,所以有很多人還在做不同的嘗試。隨便舉個例子,在我生活和居住的西雅圖,就有數百家新創(chuàng)公司,現在正在嘗試用VR做各式各樣的應用,游戲當然是占其中的一大部分,因為有很多很好的科技、很好的想法是從那邊來的,可是VR已經被應用到許多其他的領域,想辦法來幫助那個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個部分真的是我們樂于見到的。

        胡曉:VR目前的整體發(fā)展,您覺得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階段?

        陳宜秀:真的是一個初期的階段。大家有機會體驗一下HTC的產品,我們已經取得一個初步的成功,可是真正要走的路還很遠。有太多人在今天,可以看到VR在他所做的工作上的可能性,可是怎么樣去發(fā)揮這個可能性,怎么樣從中間收獲他的成果,真的需要很多人的幫助,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跳進去做unity program,然后做3D的直接的鍵碼,所以在中間需要很多套裝的軟體,這些軟體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出現,所以我想很多人都要跳進來一起幫忙。

        胡曉:目前虛擬現實技術還沒有被廣泛應用,影響VR更進一步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陳宜秀:就像我剛剛提到的,推廣、教育、開發(fā)軟體的成熟,這些都有一定的限制。好比說今天很多做設計的人,不需要自己去寫程式,因為已經有很多套裝的軟體,幫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作業(yè)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專注在自己想做、自己想要的事情。VR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假如這樣的套裝一旦成熟,它可以幫助很多人,拉近他們的概念和他們完成的成果的距離,換句話說,(就是)克服了工具的限制。

        假如說,想要做一個雕塑,以前可能要先學很多不同的材料,現在在VR里,你就可以把一個雕塑做起來,你的數據都有,再想辦法通過其他的方式讓雕塑出現。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看到很多的藝術家、很多的創(chuàng)作者,利用VR來拉近他們的想法和結果之間的距離,那樣的事情真的是讓人很感動。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今天都有辦法在VR里找到這樣的工具,所以在VR的整個產業(yè)里,真的需要很多人進來制造工具。

        胡曉:很早以前索尼也有這些產品,但是可能早期的技術沒有這么成熟,我在商場也看到有放這些大的眼鏡,主要目的是用來看電影的,不是玩游戲的。這種產品,從消費者的接受角度來說,新鮮感肯定是有的,關鍵這個東西如果太笨重的話……

        陳宜秀:對,因為有各式各樣不同的VR產品,大家都在嘗試,所以不見得到時候只有一種,然后使用的場景不同,根據攜帶方便的程度和你所想使用的效果,我想不同的產品在市場上都有存在的空間。

        胡曉:之前Google Glass熱了很久,很多人買了這個玩意兒,雖然說這個產品現在下去了,但我覺得這個產品,可能產品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或者是設計或者是技術,有它自己的進步和調整,我覺得它的體積小總歸是一件好事。

        陳宜秀:是一件好事,沒有錯,包括VR也是。就算今天HTC Vive, 我們也不認為,它是一個完成度真的那么高的產品,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然后我們也在努力地做下一階段的改善。有些東西也受限于今天技術上的限制,假如能的話,我們當然也想改進其中一些部分。

        胡曉:判斷VR產品的優(yōu)劣標準是什么?影響VR產品優(yōu)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陳宜秀:我剛剛提到不同的VR種類,最大的差別(首先)就在體驗,體驗的程度決定它所用技術的性質是什么。簡單說,剛才說的三個:第一個是移動性的VR,比如放在手機里;第二是半身的,坐在那使用的;第三個就是Room-Scale,可以整個站起來做的,站起來走動使用的。(它們)所共有的一個基礎就是怎么定位,怎么追蹤,然后人在動的時候,你的系統(tǒng)怎么樣反應人在動這件事情,根據你所用的技術,你可以做的比較好或者比較不好,就是這樣。

        第二個部分就是說,你的頭戴裝置,你所用的熒幕到底是什么,這個熒幕的掃描的速度,Refreshment Rate, 跟它的解像程度,當然是絕對影響了你的體驗。

        第三個是這兩者之間怎么合起來。好比說在我們人來說,移動的時候我們眼中看到的東西,和我們腦中所知道的,或者人的身體移動跟我們眼睛看到的幾乎是同步的,而在VR里的移動,怎么樣放在你的應用里,處理完之后再放進你的頭戴裝置的顯像里頭,中間是有一個延遲的,因為它不需要去Process。

        如何把這個東西做到最快,使得中間幾乎同步,沒有落差,人才不會頭暈,這是一個技術的要求。那么這個要求做的好,體驗就會好,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有些系統(tǒng)感覺上很好,有些系統(tǒng)還有待加強的原因。我想所有人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就是怎么樣把系統(tǒng)做的更快更好。

        胡曉:VR產品在用戶研究和測試中,有些內容是在互聯網上有提供,比如說有些APP,(我們)想了解一下,它和目前的互聯網產品有些什么樣的差別,這中間有沒有什么高科技的東西?

        陳宜秀:我覺得現在在開發(fā)VR產品的時候,我們其實真的還不太知道標準在哪里,因為很多VR的應用,現在出來的,都在嘗試新的想法。(VR產品)很多是游戲,游戲這個東西就沒有所謂易用性的問題,因為有動機就不難,然后所有的人在玩游戲的時候動機都是很強的。在其他的設計上來說,其他的應用上,我想大家也都在嘗試新的方式。

        很多人就是把目前平面的界面設計的方式直接搬上去,例如說按鍵,例如說不同的菜單啦之類的都一一搬上去用,可是對我們設計的想法來說這是一個限制,因為VR是一個三度空間的東西,它還有很多設計的可能性沒有被嘗試,那么我們希望看到的其實就是更多的互動,(更多)交互設計的新想法能夠進來,而不是完全受限于原來這個平面的,這個UI平面的這些規(guī)范,事實上我們要建立新的規(guī)范。

        在測試VR的軟體的時候,像我們內部也發(fā)展過一些軟體,我們也找人來做測試。剛開始為了讓他們能夠熟悉VR的這個環(huán)境,我們通常會讓他們玩兒一兩個小游戲,這個時候麻煩來了,因為所有的游戲都讓他們興奮得尖叫啊干嘛干嘛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反而希望他們情緒能夠鎮(zhèn)定下來,我們才可以進行我們所謂的交互的測試,所以這個是測試VR的產品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

        胡曉:區(qū)別于手機這些交互,VR的產品UI界面設計和交互設計有一些什么樣的特點?

        陳宜秀:我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夠充分了解VR是三度空間的這么一個部分。很多人在設計的時候,會把VR當作一個360度的平面,意思就是它只是一個球體的平面把你包圍起來,所以它終究還是一個平面,然后想辦法用以前對于平面的UI設計的了解來做這樣子的設計。這個想法基本上也不算錯,因為在我們有新的設計規(guī)范出來之前,借由舊有的規(guī)范也容易讓使用者開始上手,只是說這樣子的發(fā)展是有限的,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三度空間的設計能夠出現。

        胡曉:除了三度空間的設計,在其他的體驗設計上面有什么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陳宜秀: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說出來讓大家參考一下。在VR的使用環(huán)境之下,使用者常常是很敏感地想知道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他在一個新奇的一個空間里,雖然他(還)站在那個房間里,卻已經不是他的房間了,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新的環(huán)境,他到處地想要去尋找,在這個新的環(huán)境里到底他能夠做什么,然后這個環(huán)境里面的物體會怎么樣跟他做交互,他們的注意的焦點是在這里。所以在這一點上,對設計的人來說就有很多的機會,我可以相當有把握的說一句話,這個使用者、用戶是在一個探索的狀態(tài)里,所以在設計上要幫助他去探索這個環(huán)境,要不斷提供他新的探索的機會。

        胡曉:前陣子我看了一個電視廣告,一個男主人戴著眼鏡,好像是發(fā)現美女了,然后在商場里到處跑,因為是沉浸式體驗,他會覺得特別逼真,也不知道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什么變化,所以他可能自己做了很多奇怪的動作,他其實都不知道,所以,其實外面的人就感覺這個人好奇怪。

        陳宜秀:是,對。所以我特別喜歡看人家來參加我們VR的測試,因為很多時候,比如測試手機或者測試網頁,這樣的測試的時候還是一個社會性的情景,他知道你作為一個研究者一直在旁邊,然后他給你一些意見,做反饋的時候,究竟還是有禮貌的。一旦在測試這個HTC Vive的時候,他根本把你撂在一邊了,就一直在“啊,這個怎么怎么樣,好好玩”的,情緒性的一直在沉浸式的環(huán)境里頭,一直在那邊覺得,哇這個東西太刺激了或者怎么樣,你站在旁邊,那你一邊涼快去,他根本不理你了。

        胡曉:因為其實這些東西,他之前從來沒有去接觸過或想象到,VR帶來的完全是一個新的世界。

        陳宜秀:真的是。

        胡曉:目前VR方面人才競爭還是很厲害的,面對這樣的大趨勢,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設計師、用戶體驗師,應該從什么地方學起,關注一些什么,會讓他會更好進入這個行業(yè)?

        陳宜秀:我覺得多交流,多去參加相關的類似研討會,多在網上看類似的作品,自己多去玩,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做產品,可是我們也努力跟其他VR公司保持聯絡、互相切磋。目前真的像您所說的,人非常地缺,因為這個部分太新了,很少人真正做過VR里頭的交互設計,很多都是從游戲的開發(fā)里(去找),他們是游戲的設計師,可是今天除了游戲和娛樂之外,有更多的領域其實也需要VR里頭的設計者來幫忙。

        胡曉:我身邊也有一些人在尋找一些機會,能不能進入這個行業(yè),也會去嘗試找更多的機會看看怎么樣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像HTC有沒有一些所謂的規(guī)范性的東西釋放出來?

        陳宜秀:怎么說呢,一個公司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內部每天也在做這方面的設計和嘗試,也不是說我們的嘗試、設計和測試結果,就只是拿來做我們自己的軟體,那是不夠的,我們事實上就是想要建立一個交互的規(guī)范,然后讓其他的人能夠跟我們一起來遵循這個規(guī)范,或者告訴我們這個規(guī)范是好還是不好,然后怎么改進它。假如說這個交互的規(guī)范沒有出現的話,大家都是各做各的,那么總會碰到那種,我一旦換了應用就不知道怎么用的這么一個狀況,所以,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胡曉:VR是一個具備顛覆性的產業(yè),您也說過,今天VR虛擬現實和未來之間是還有一道鴻溝的,那么VR具體能顛覆哪些未來,您帶我們稍微暢想一下嗎?

        陳宜秀:我想這個部分所有人都還在努力的去找,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大概就有好幾個方面。例如說,在我所居住的西雅圖就有一個大學,華盛頓大學,華盛頓大學有兩個系,第一個是建筑系,第二個是有關的,叫做Construction Management,那么他們在做什么呢,他們負責的不是房子怎么設計,而是房子該怎么蓋這件事情。

        建筑工地是寸土寸金的,而且他們時間上非常寶貴,所以他們現在已經在用VR的技術,在研究建筑的流程,怎么樣把它重新做得更好。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廠房,里面有VR的設備,包括建筑工人、管理流程的人都一一來這邊設計他們的場景,讓人在里頭真實的在做建筑工地的各種作業(yè),用這樣的方式來做研究,然后把這個建筑管理的流程做的更好。

        在這一點上,VR有一個很特殊的優(yōu)點,因為虛擬現實不是現實,現實有太大的限制,我們不可能真的把所有事情做完一遍之后,因為做完一遍就不用再做了,然后我們不可能做一遍來研究該怎么做,那么用虛擬現實的方式,我們可以一試再試,可以嘗試各種方向,然后把這個流程真的改善到非常好之后,再應用到現實的工藝里去,這是一個蠻有意思的一個方向。

        在那邊也有一個設計系的一組同學,現在在跟我們合作建筑跟建筑的顧客,中間怎么樣通過遠距離的方式來討論建筑和設計,兩邊都在虛擬現實的環(huán)境里做這樣子的討論,那我們怎么樣讓這個溝通的過程可以做的更順暢,這是另外一個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提議,我們現在還在做。其他的呢,在醫(yī)療,在消費,我們都看到很多很精彩的例子。

        胡曉:我個人也特別喜歡建筑,特別喜歡城堡,像城堡這種大型建筑,就像您說的,不可能說重新建設,所以說如果虛擬現實能夠幫我們解決這些過程、流程、結構、測試的問題的話,我想對建筑行業(yè)是很大的提升,在其他行業(yè)也是,多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和機會。VR也是接下來的這個市場的大熱,我們也希望體驗到更多的產品,HTC其實在新領域的嘗試一直是挺多的,也非常高興IXDC大會能夠邀請到您。

        陳宜秀:謝謝您的邀請,我真的感到很榮幸有機會來分享,這個行業(yè)真的很需要大家的投入,HTC也成立了亞太的虛擬現實的產業(yè)聯盟,其中一個據點就是北京,我們對于中國的人才也是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夠幫我們一起把這個生態(tài)系的平臺打造出來。

        胡曉:太棒了,我覺得在北京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去交流,謝謝。

        陳宜秀:謝謝。


        目標聽眾

        · 有志于體驗設計的設計師

        · 產品經理及用戶研究人員

        · 企業(yè)管理者、創(chuàng)業(yè)者及投資者

        · 設計愛好者和設計學生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陳宜秀

        陳宜秀

        HTC西雅圖設計中心

        使用經驗研究部門處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職于HTC西雅圖設計中心使用經驗研究處長及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曾任職于AT&T 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和亞美亞實驗室(Avaya Labs),累積 近30 項專利及設計獎。之后轉任美國威瑞森無線通訊(Verizon Wireless)智慧型產品經理,與各大手機廠合作開發(fā)智能手機。曾任 UXPA(用戶體驗專業(yè)協(xié)會)新澤西分會會長。2014年譯作《設計的心理學》由臺北遠流出版社出版。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知識。全網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yè)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以萬計的從業(yè)者們解決產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yè)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