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HTC西雅圖設計中心使用經驗研究部門處長陳宜秀先生作為13名主講嘉賓之一,他圍繞“虛擬現實如何改變未來”這樣一個主題,向3000名聽眾分享了虛擬現實科技的本質,以及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本段演講主要幫助大家了解,在虛擬現實與未來科技還橫跨著一道鴻溝的今天,建立虛擬現實生態平臺的重要性,并了解應該如何參與這個平臺。
精彩觀點節選
· 虛擬現實將人類的想象力從現實的限制下解放出來,它并不只是拿來模擬現實的,而是在很多現實里做不到的事情,虛擬現實能夠做到,這使得想象力的發揮有更大的空間
· 虛擬現實是顛覆性的科技,也有幫助人類文明演進的可能性,可是目前的虛擬現實環境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我們目前還停在一個很表面的了解,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跨界合作
聽眾重點獲益
· 了解虛擬現實產品和一般科技產品有什么不同
· 了解虛擬現實產品在應用上有什么挑戰
· 如何用虛擬現實克服想象及現實之間的障礙
· 了解虛擬現實生態平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參與這個平臺
現場圖文實錄
謝謝大家!這是一個冗長的下午,我們聽了12場非常精彩的演講。在這些演講中,他們涵蓋了體驗設計方面的層層面面。最后謝謝各位給我一個機會,來分享一下有關虛擬現實的一些想法。
虛擬現實怎么樣改變世界?我想這個演講可能是跟前面的演講稍微有點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希望能夠啟發性地幫助大家了解虛擬現實的可能性在哪里,以及他可以幫我們做什么事情,怎么樣開拓人類的未來。
虛擬現實是一個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夢。很多人可能看過這個部分,莊子·齊物篇(論)。這個是莊周夢蝶的故事。在這段文字里頭,他提到了虛擬現實的兩層意義。第一層意義是:莊周和蝴蝶的夢境如此真實,使你沒有辦法分得出來,到底蝴蝶是莊周還是莊周是蝴蝶。在虛擬現實來講,我們說這是身入其境,是一個強烈真實的臨場感,或者說沉浸感。
那么能夠做到這一點呢?當然是需要一些技術上的成分在里頭,這也是今天大家衡量虛擬現實系統的一個標準。可是另外一方面、另外一層意義是這樣子,就是說一旦莊周成為蝴蝶之后,它可以從蝴蝶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而得到新的領悟。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其實現實限制了我們的想法,而透過虛擬現實,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到真實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想請大家先岔個話題,談另外一個東西,叫做“顛覆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y。這個名詞是在一本書叫《創新者的兩難》,Innovator's dilemma里面提出來的。它的意思是說一個技術假如可以取代舊有的技術,那么舊有技術的價值就消失了。然后這個技術從此就開始做同樣的事情。可是它另外一層意義,也可能是更重要的意義,是顛覆性的技術,同時也是一個文明的轉折點。
怎么說呢?以中國發明的筆和紙來說,它們不只改變了書寫的技術,同時也改變了知識記錄以及傳播的方式。而這邊呢?假如是90前的,像我們這種90前的,可能在我們一生中已經看過有好幾項顛覆性技術存在了。例如說圖象式的個人電腦。因為它的存在,改變了電腦使用的方式,改變了許多人受教育的方式。接下來,互聯網。當初亞馬遜長這個樣子,可是今天當然不一樣了。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層層面面。
在北京,我們的生活周邊充滿了互聯網改變我們生活形態的例子。而智能手機,同樣的,不止是拿來通訊,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以及其他科技、其他技術進展的歷程。所以我在這里想要跟大家提出來的,就是虛擬現實。It's about time。它已經經過了六、七十年的研究,而到今天,我們終于看到了成熟的產品,比較成熟的產品在市場上出現,而這樣的產品可以幫助我們做什么樣的事情。
各位看到的這一段視頻里面,事實上講的是一個臨場感,以及它在游戲上面可以改變、可以提供什么樣的場景,可以提供什么樣的經驗。今天在市場上粗略地劃分一下,有三種不同的虛擬現實的產品。
第一個就是頭戴式,然后把手機放進去的。這個是根據手機里頭的慣性感應器來作為基礎的。第二個是坐著的虛擬現實。第三個是全身的可以移動的虛擬現實。然后這三種產品性質上是不一樣的。HTC,VIVE的產品在坐著的時候,它的活動范圍是1.5公尺×1.5公尺;而它在站著的時候,換句話說可以移動的時候,它的范圍大概是5公尺×5公尺這樣子的活動性。
事實上,對于虛擬現實的體驗有一個相當重大的關鍵。因為可以移動,于是你可以做像這樣的事情。現在市場調查公司已經在建立虛擬現實的一個消費經驗。我今天也才知道青云剛剛分享的阿里已經做了一個虛擬商城出來了,我還蠻希望能夠拿到那段視頻。然后因為可以走動,于是你可以在像一般的商場里頭,去體驗購物的經驗。
今天早上在峰會里頭,我也提到了曲璟所提出來的報告。就是在這樣的時候,你可以輔助眼動追蹤來了解在這樣的商場里頭,消費者到底關注些什么東西。
第二個當然就是建筑和工程。在我所居住的西雅圖,有一所大學叫做“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這個學校除了建筑系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系叫做臨建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他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做法,因為很多時候,以前他們研究怎么樣蓋一個房子的整個流程,必須透過蓋一幢又一幢的房子來累積經驗,來優化它的流程。
而今天不需要了,他們在學校里頭蓋了一個很大的工地,然后請設計師、土木工人、工頭進來模擬蓋房子的每一段過程,然后來優化這個歷程。在學校里頭,我所帶的另外一組設計的學生,現在正在設計設計師跟客戶之間怎么樣利用遠距的虛擬現實的這種設備來合作、討論建筑的種種細節。
考古人類學。考古人類學基本上來說是一個沒有辦法重現的東西。因為怎么說呢?古跡就是古跡了嘛,對不對?那已經是好幾百年的東西,我們當然可以透過種種的artifact,種種發掘出來的東西來想辦法,還原以前的人類的生活狀態或者是以前人類的居住環境。可是那究竟只是理論。根據那些數據,我們事實上是可以用虛擬現實去重建那個時候的場景,然后讓人在里頭重新去經歷,來驗證假如說那個場景是人真的住的地方的話,那些理論和那些數據還正不正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虛擬現實的應用,因為現實已經不存在了。
第二層,我認為虛擬現實的重要性在于創作。所有的創作基本上是透過想法,先有想法,然后透過工具,然后把我們的想法做出來,成為作品。在這個過程之中,第一個要克服的障礙是工具,因為工具并不好使用,不適合、不容易使用。第一件事情是要克服工具的障礙,然后能夠把使用工具的能力提高。舉個例子來說,王羲之的《蘭亭序》。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作品,可是真跡已經不存在了,可是也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模本。為什么學書法要臨摹別人的作品?練筆。因為只有在臨摹完之后,你能真正掌握你創作的工具,才能做出你真的想做的東西。
而今天透過虛擬現實,我們可以做到一件事情。例如說把工具的因素除掉,然后讓你的想法更貼切你的創作,因此你的創作和你的想法都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例如說通過虛擬現實,你可以在3度空間里面直接地去繪畫、直接地去做雕塑、直接對你的作品進行操弄。換句話說,虛擬現實能夠將人類的想象力從現實的限制下解放出來。它并不是只是拿來模擬現實的,而是在很多現實里做不到的事情,虛擬現實可以幫助你做得到。這使得你的想象力的發揮有更多的空間。
第四個是心理治療和精神疾病。很多時候所謂的精神疾病就是缺乏現實感,對于現實的認知不清楚、不健康、不正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常常在治療的過程之中,你就是必須要想辦法,讓它能夠跟現實相處。例如說很多恐懼癥的情況之下你必須要用系統解敏感的方式去治療他。在這一點上,用現實的方式去治療有實質上的困難。可是虛擬現實沒有這些限制。因此我們看到有非常多的精神科醫生開始使用虛擬現實來做他們的治療,目前看到有非常非常好的成果。
所以在這一點,我們暫時停一下,看說虛擬現實接下來要怎么辦呢?因為它既然是一個這么顛覆性的科技,然后它也有這么多的幫助人類文明演進的可能性,可是目前的虛擬現實環境已經到了那個程度嗎?沒有。因為對于它的潛能,這個科技對于未來的影響力,我們只是目前還停留在一個很表面的了解。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跨界合作,例如說交互設計。這是一個交互設計師的新挑戰。有很多舊有的交互設計的方式不是不能用,在沒有更好的規范之前,我們當然也可以拿來用。可是這個科技將來的可能性是不止這樣子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它當做一個360度的平面來設計,建立新的互動設計規范。目前在外面有很多的游戲,他們互動方式都不一樣,因為大家都在嘗試,大家都在各顯神通的時候。可是早晚我們必須要回歸到設計規范來。
完整地使用經驗。在這一點上很多用過HTC,VIVE的人都知道,有時候你必須要把頭戴拿下來,到PC上去做一點事,然后再戴起來,然后再回去玩。有時候還要拿下來,再回去做點事,再拿回來。換句話說,使用經驗還是破碎的,還是不完整的。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完全在虛擬現實里頭的完整使用經驗。一旦進去了就不用再出來,一直到你累了為止,然后你就去睡覺。
所以在這一點上,有兩個空間是有可能的。第一個是VIVE HOME,就是你的個人空間。第二個是VIVEPORT,那就是你的商業空間,例如說從那邊你可以去下載各種不同的游戲或者是應用。而VIVE HOME是你個人休息、玩游戲、看視頻、放松的這么一個空間。我們希望把兩個空間都能夠做到完整。
接下來的一個門檻是定位追蹤輸入技術的改良。目前我很高興地看到,其實在這一次IXDC的大會里頭有很多個拿來模擬,就是說拿來說明虛擬現實的影片。而他們都用的都是HTC VIVE。那我們設計了兩個搖控器,這兩個搖控器事實上是不夠的,因為在不同的應用和場景里頭,你可能想用不同的器具。我們希望能夠改善這樣的技術,而使得應用和經驗能夠更豐富。
最后就是一個完整開放性的系統。它不應該是一個獨樂樂的東西,它應該是一個在虛擬現實里頭可以自由地對外、跟其他的虛擬現實互動的科技。所以這個部分我們還在繼續做努力。
說老實話,今天已經有太多太多的產業,在每一個不同的區塊開始投入到虛擬現實這個大的環境里頭。在西雅圖就有兩、三百家新創公司在嘗試各種虛擬現實的可能性。而我們也看到這里頭,我們需要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服務,很多內容的開發者。然后我們也看到有不同的科技,以及學術界都跳進來了。所以這在一點上,我們很樂見的是大家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貢獻出來。因此,HTC成立了一個加速器。那這個加速器目前的據點是在舊金山、臺北跟北京。
我們對于北京這邊的高度興趣,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今天早上還有人在給我抱怨說,你們最近都不理我們了。因為我們實在是興趣太多了。所以我們會盡量地去支持有興趣跳進來的公司。因為這個VIVE加速器想提供的是這樣子的服務,例如說資金,例如說指導或者是媒合各種的伙伴。因為我們相信虛擬現實是一個對未來、對人類的未來的夢想有重大影響的科技。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太多人類的夢想,而只有夢想不能等。
謝謝!
適合觀看本演講的聽眾
· 用戶體驗設計師
· 高端產品經理
· 虛擬現實開發者
· 內容開發者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職于HTC西雅圖設計中心使用經驗研究處長及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曾任職于AT&T 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和亞美亞實驗室(Avaya Labs),累積 近30 項專利及設計獎。之后轉任美國威瑞森無線通訊(Verizon Wireless)智慧型產品經理,與各大手機廠合作開發智能手機。曾任 UXPA(用戶體驗專業協會)新澤西分會會長。2014年譯作《設計的心理學》由臺北遠流出版社出版。
這里擁有全球領先的用戶體驗創新知識。全網獨家,更權威,更全面。
每一年,來自全球領先企業的專家、CEO們都給我們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與前瞻觀點。幫助數以萬計的從業者們解決產品、設計、運營、技術、管理等5大內容類別的困惑與瓶頸。在這里,你可以觀看50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高清權威視頻課程。
IXDC帶你建立全球視野與能力,解決專業困惑與職場瓶頸,足不出戶汲取讓你成長的海量知識。聯系在線客服:18826260168
直播常見問題更多>>
-
1、我如何觀看直播課?
-
2、直播課程結束后,還可以再學習嗎?
-
3、直播結束后,多久才能回看?
-
4、我該如何與講師互動?
-
5、我可以在APP上觀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