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與聶永真、馮宇等9位當紅設計師,聊聊他們心目中的啟蒙大師

        2019-05-09 15:19:06 閱讀 224122 本文來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改變這世界,平面設計大師力》這本收錄了77位大師作品的重點整理書,邀請了許多臺灣知名設計師們撰寫推薦,但令人更好奇的是,這些平面設計師們心目中的偶像會是誰呢?


        本次,我們邀請了聶永真、霧室、三人制創、何佳興、馮宇、賴佳韋、蔡南升、廖韡、鄒駿升等人,一起來聊聊自己心目中的啟蒙大師。


        #01:聶永真推薦—— M/M Paris


        我最喜歡的M/M Paris竟然靜靜的放在最后一個沒有被作者做任何下注(sad)。」 


        M/M Paris自1990年代初創立以來,毫不費力游走在音樂、時尚、藝術界之間,將商業與文化融為一體,創造出驚人的效果。


        他們以客制化的字體和手繪字母,運用插畫和拼貼,將作品呈現出多層次、繁復性,且往往帶有神秘感。M/M Paris跟客戶的關系與其說是客戶,不如說是合作者-「我們是設計師,但我們定義里的這個角色,不僅是某人想法的媒介而已。」所有合作對象都是重量級角色,其中還有許多跟他們兩人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


        #02:霧室推薦—— Irma Boom



        Irma Boom與M/M Paris的作品,對我們來說就像是可觸摸的夢境。」 


        伊瑪布姆的書,本身就是一件收藏品。所有元素彼此爭奇斗艷——她對尺寸和格式進行實驗,沒有任何東西未經思考。色彩無比繽紛,各式紙張、印刷制程,技藝精美,而且每個地方之所以這么做,都有它的原因。


        布姆向來以毫不妥協的風格聞名于世,她設計的書超過250本,其中有50本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永久收藏。


        #03:蔡南升、馮宇推薦——橫尾忠則



        蔡南升:「橫尾忠則的設計散發著神秘、讓人無法忽視的特異能量,宛如藝術般有著極強烈的自我主張。這個時代的天才在平面設計里追求自我表達極限、演繹熱情的能力,常引我反覆觀看與思考。」 


        馮宇:「橫尾忠則是我的偶像!而且如果沒記錯,我們當年應該是臺灣第一本采訪他作為當期特集人物的雜志呦~」 橫尾忠則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流行藝術嗅覺,有時被人稱為「日本的Andy Warhol」,他也拓展了日本平面設計的強域。他跟恪遵現代主義教誨的同時代設計師完全處于天平兩端。意象強烈的作品,表現在色彩和形式的暴走,任何東西一到他手中,舉凡和服標簽或是兒童游戲紙牌,皆轉化成意象的大噴發。他除了有一大票的崇拜者,1972年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也為他舉辦了特展。


        #04:三人制創推薦—— Paul Rand



        每次只會提一個最完美的設計案,且不容許客戶修改他的設計。能夠把一個企業LOGO做到極簡極節制但又能夠深植人心成為經典,Paul Rand是我們在做設計的路上最景仰的精神導師。」 


        Paul Rand在去世前不久,才被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形容為「當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蘭德除了幫賈伯斯的NeXT電腦設計logo,也為產業巨頭IBM、UPS快遞、ABC電視臺、西屋電器、Enron能源公司創作商標,對美國人來說,這些都是真正代表性且深植人心的形象。 


        蘭德對于藝術和商業之間的深刻理解,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關鍵。Laszlo Moholy-Nagy形容他:「兼顧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同時使用詩人和商人的語言。他根據需求和功能來思考。他有能力分析自己的問題,而且他有無窮的想像力。」 


        #05:何佳興推薦—— Emil Ruder 


        我喜歡西方的Emil Ruder和東方的橫尾忠則,一經典嚴謹,一感性活潑,兩者互補,彼此相融,讓平面設計更兼容并蓄。」 


        Emil Ruder跟Armin Hofmann,都是巴塞爾設計學院(Basel School of Design)的主要課程規劃者,他也是后來被稱為國際版式風格的大力擁護者。魯德深信排版對于理念的傳播有重要影響力,他對這個主題著述甚多,其經典作品《排版:設計指南》(Typography: A Manual for Design )至今仍公認是排版實務的必讀之作。 


        #06:賴佳韋推薦—— Saul Bass 



        我相當推崇Saul Bass,他的作品在我學生時期給我極大的震撼,看似簡單粗糙的圖形卻擁有巨大的力道,將想傳達的訊息干凈俐落地一記直拳重擊你的心里。 」 


        Saul Bass普遍被認為是電影片頭的設計大師,他跟導演Otto Preminger、Alfred Hitchcock、Martin Scorsese合作過。他能將原本兩、三分鐘的電影片頭,提升至另一層次的藝術境界,并聰明地運用字型、大膽的圖像和動畫,以全新方式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07:廖韡推薦—— Josef Müller-Brockmann 


        學生時代很喜歡看福田繁雄、Stefan Sagmeister的作品;專職平面設計后,向往田中一光的現代與文化感;從事書籍與排版工作時,Josef Müller-Brockmann是心中圭臬;而身為體育愛好者,Otl Aicher與龜倉雄策設計的奧運標志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雖然「字型先生」的綽號屬于文克勞威爾,但瑞士設計師Josef Müller-Brockmann絕對真正值得這個頭銜(他甚至是還是克勞威爾心目中的英雄,對其影響深遠)。他的名字永遠會跟他致力提倡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連在一起,而他在1961年的著作《平面藝術家和他的設計問題》(The Graphic Artist and His Design Problems ),至今仍是所有平面設計師必讀的作品。 


        #08:鄒駿升推薦——Otl Aicher


        我欣賞Otl Aicher、Wim Crouwel、橫尾忠則、Saul Bass等人。我對Saul Bass的作品一見鐘情。Hipgnosis的作品太杰出。直到現在,我還在懊悔當初在紐約MoMA pS1的藝術書展,沒買下橫尾忠則的原版版畫(因為窮學生負擔不起那樣的價格)。」


         Otl Aicher是197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設計總監,他創作出平面設計史上數一數二最受人景仰的視覺設計。他是公認寫下了第一份紙本「品牌指導原則」的設計師,他獨一無二的視野和嚴謹的實作所立下的典范,在40多年后仍舊影響著平面設計界。


        責任編輯:czh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