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小龍微信之夜的精華都在這里,互聯網人必看!

        2019-04-12 09:30:48 閱讀 221457 本文來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微信第8年,日登錄量超過10億

         

        在中國,每天都有5億人說我們做得不好,每天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么樣做產品,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

        今年是微信第8年,今年8月,微信日登錄量超過10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里程碑,這可能是國內歷史上第一款APP有10億DAU的數量級。

        最近我們發布了微信7.0版本,有5億人吐槽,有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還有8億人看不懂我們一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們沒有標準答案,當你看到微信的啟動頁面,你可能會有一個想法:這個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過了一年你的想法會變一點,再過一年又會變一點。

        正因為這樣,我才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啟動頁面,因為他把想象空間留給了用戶自己,10億用戶有10個億的理解,他會找到打動它的點。微信這個不會變,我相信將來也不會變。

         

        遵循好的設計原則才能設計出好的產品

         

        有一個朋友說,在互聯網界,微信就是一個異類。所謂異類,就是和其他的產品都不一樣。我其實很驚訝,也很自豪。

        你覺得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的產品?是說它有很多的用戶?說它讓人上癮,還是什么樣的?

        德國的產品設計師Rams總結過好的設計的十個原則:

        是有創意的;

        是有用的;

        是美的;

        是容易使用的;

        是含蓄不招搖的;

        是誠實的;

        是經久不衰,不會過時的;

        是不會放過任何細節的;

        是環保、不浪費任何資源的;

        是盡可能少的設計,少即是多。

         

        我們更多倡導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產品分享用戶。

        我們沒辦法讓10億人來投票決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來。那怎么才能通過改變尋求設計的優化,讓它變得更好呢?這個決策必須遵循好的設計原則。

        我們必須要用我們的產品不停的適應時代,而不是因為害怕用戶的抱怨就不去改變它。

        尤其是UI上,我們永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滿意。但是,我們可以讓產品越來越美,符合甚至引導當前用戶的審美,而不是落伍于時代。

         

        談談微信的起源

         

        當時我寫了一封郵件給Pony,開啟了微信這個項目。如果那個晚上我沒有發這封郵件,可能就沒有微信這個產品了。

        在微信上線之前的一年里,我們把QQ郵箱做到了國內第一名,然后在郵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嘗試,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折騰的郵箱里面的閱讀空間。

        我們后來的很多產品,都有郵箱階段的影子在里面,比如訂閱號、朋友圈。

        當kik出現時,我希望給我自己或者少數人做一個溝通的工具。我們剛好有一個團隊在做QQ郵箱手機客戶端,所以湊了十個人的團隊開始做微信。

        這就是微信的起源,我們當時堅持了一個原則:一個新的產品沒有獲得一個自然的增長曲線,我們就不應該去推廣它。

        在今年的八月份,微信的日登陸用戶已經超過了10億,這應該是國內第一個日活超過10億的產品吧。

        我其實特別慶幸,能伴隨這樣一款產品走過了八年。

        并且我一直把自己當作產品經理而非職業管理者看待,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好的產品需要一定的獨裁,否則它將包含很多不同意見以至于產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微信一路走來所堅持的兩個原動力

         

        初心,是用熟了的詞,我換一種說話,叫“原動力”。原動力其實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它很強大,以至于可以堅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難去達到它。

        微信的原動力,可以總結為兩點:

        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我會親自動手寫代碼來打造出一個foxmail這樣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個優秀的工具,對我來說是值得癡迷的。微信的基礎點,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具。

        當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產品,你就不能接受一個很爛的功能被加在用戶的身上。

        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線,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戶看來,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

        什么是“與時俱進”的?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其實腦袋里面是有一個念頭的,微信會介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它應該緊隨時代的潮流,甚至引導時代的潮流。

        如果不把它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如果只是定位為一個通訊工具,那就會過于片面,或者讓我們的未來沒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間。

        第二,原動力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我們的原動力是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對未來的一種洞察。

        但是所有專業洞察的背后,我覺得原動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說,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慶幸,這么些年過去了,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

         

        微信的使命是做最好的工具,而不是抓住用戶的停留時長

         

        作為一個好的溝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我們為了提高這種效率可以千方百計想辦法。

        用戶其實并不會按照你的內容多少來決定它的時間分配,但我覺得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們非要停留時間更長的話,我們當然有很多辦法來做到這一點。但是這只會讓用戶覺得不爽,因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

        所以拿一個停留時長衡量一個APP,這個跟我對互聯網的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互聯網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

        微信永遠都不會把用戶停留時長作為一個目標。相反微信可能關心的是一個人在這里發一個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筆支付,找到一個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夠做到最快速最有效,這才是最好的工具。

         

        小程序的使命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和獲得回報

         

        現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我覺得這是好事情,我并不擔心這里面會跟我們構成很大的威脅。雖然是做同一種東西,除了平臺和團隊不同,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差別在于,你的原動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這種載體,來做一個流量的生意,我一點都不看好。只讓自己好不讓別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會太長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剛才提到的,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和獲得回報。不能因為擁有流量,我們就要分發流量,要讓小程序來體現這個流量價值,這跟我們自己的原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于小程序,我們的決心非常大,但我們并不急著說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為它畢竟是一個生態,不是一個To C功能,所以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

        在19年我們還有幾個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1、搜索的直達。

        我們希望在線下,小程序是一種掃碼的方式來觸達,在線上,是可以通過社交傳播和搜索觸達。這會是我們在未來一年的一個工作重點。

        2、小程序需要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讓用戶可以作出選擇。

        舉個例子,當你要買一個家鄉的土特產,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個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發現你的一個朋友在土特產小程序里買過并且有好的評價,那你就會很放心,這就是社交評價的作用。

        3、小程序的找回。

         對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會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標,通過微信主界面的下拉,來迅速的找回。但是我覺得這里還是不太足夠。

        對小程序和用戶之間的粘性,我們會繼續想辦法來強化這一塊。

         

        小游戲的價值不是要獲得更多現金回報,而是各式各樣的創意

         

        小游戲做到現在,從商業的角度,發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滿意,因為它離我們的期望還有一個差距,我們期望并不是我們要獲得更多的現金的回報,而是現狀是這里面真正高質量原創的游戲還不是特別多。

        小游戲的原動力是,它應該是一個關于創意的平臺。并且讓產生創意的人體現價值。

        當我們的游戲里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創意的時候,并且讓這些創意得到它應該有的回報,那么我們這個平臺才能真正變得很有價值。

        我認為任何一個平臺應該要有自己的夢想所在,如果他沒有這種夢想的話,很快就會把自己當做一個流量的經營點,很快把流量耗光了,這個游戲就結束了。

         

        公眾號下一步任務是如何在平臺上產生優質的內容

         

        以前說過公眾平臺不是為你們準備的,但確實公眾平臺確實被自媒體用得最好的一個領域。雖然不是為大家準備的,但我們其實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務大家。

        最早的公開課里面分享過一個數據,當時的公眾號閱讀量其實70%、80%來自朋友圈的轉發,只有20%、30%是來自于訂閱號的。

        對于平臺來說,一個好的平臺應該自然會鼓勵更多的內容創造者創造好的內容。

        我們應該有一種機制讓更多人在這里面產生更多優質的內容,我們通過合議的角度打擊洗稿,也是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目的,否則平臺內容就會變成劣幣驅逐良幣,也會讓平臺優質內容越來越少。

        怎么在公眾平臺上產生優質的內容是平臺下一步的任務。

         

        朋友圈功能后續的迭代更新

         

        從發布到現在,每天進去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現在每天有7.5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100億次。

        其實我們人的社交是沒有發生改變的,或者說社交的需求并沒有發生改變。我們在線上的社交只是線下的社交的一個映射而已。

        朋友圈本質上是一個什么,朋友圈其實開創了一個新的社交的場所,其實它不止是一個時間流。我把它比方成一個廣場。

        你可以過去打一個招呼,或者參與一下。然后你轉身離開到下一個,再去參與一下,或者不參與,或者只是簡單的打個招呼的去點贊就走了。這樣的話,當你把朋友圈給看完的時候,那時候你從廣場已經逛完了。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點,正因為它是個廣場,你去點贊或者是評論意味著你在廣場里面公開大聲的說了一句話,意味著廣場很多人都可以聽到,這樣帶來的壓力感是比較強的。而且當你的好友越來越多,可能這一股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雖然朋友圈確實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達方面會很有壓力。所以我想我們需要有一種新的方式,讓用戶可以比較勇敢的自我表達。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的話,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話,我可能直接讓相冊變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個人相冊是可以完全分開的,是兩個概念。

        很多人說微信要大力來做視頻了,我并不認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種技術領域的事情呢?視頻只是一個技術,微信要做的是通訊社交的事情,所以視頻對于微信來說只是一個載體,微信要做的是在這一塊來說希望做社交。

        我們也有足夠的耐心,通過后續的版本迭代,不斷去打磨它,因為這樣一個拍攝記錄世界,這樣一個動機對用戶來說并不是一個習慣,這里是需要花一些時間耐心地去慢慢推進的。

         

        關于微信的其他功能

         

        好看是我們下一年的發力重點。我們希望卷入幾億用戶,通過社交推薦這種模式,將閱讀變成一個日常的事情。

        我們并不考慮什么是信息流,而是用一個什么樣合理的方式來展現信息。

        我們并不會去跟風來做一個AI,而是說,AI是要落地到我們實際的一個功能或者是場景里面去的。

        只有我們對待用戶有一種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會使用戶更長久的使用我們的產品。

        潤物細無聲的才是一個最好的用戶產品體驗。

        企業微信后續新的變化是基于一個新的理念——希望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人就是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對我們而言,我們要考慮的是對我們已有的用戶提供什么服務,這個更重要的問題。

        因為人口總是有限的,服務才是層出不窮的。

        微信要開始面對下一個8年新的挑戰。但這個新的挑戰不是來自于競爭對手,而是來自于在用戶層面,我們要面對新的用戶時代新的用戶產生的需求。

        “萬物之中,希望至美。”如果微信不能給用戶帶來哪怕多一點點希望,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判斷我們做的事情是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它也是我們衡量的準則。



        關注美啊教育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更多交互設計咨詢及好文!

        20190408174937853.jpg


        責任編輯:czh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