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個曾提出將設計思維變革組織和激發創新的IDEO,終于承認設計思維并不完美了……

        2018-11-06 16:41:10 閱讀 243118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快公司FastCompany
        分享至:

        成立于1991年的設計公司IDEO無疑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他們以設計見長,但卻涉獵廣泛,服務了消費類電子、通信、金融業、工程機械、媒體、食品飲料、教育、醫療器械、家具、汽車行業和各國政府部門等各種看似不相關的行業。

        能服務如此多的企業背后的秘密,與IDEO一直以來堅持的價值觀密不可分。

        早期致力于產品設計開發的IDEO發現,無論何種產品,總是由了解終端用戶開始的,而這種了解可以用在產品之外的各種領域創新,比如服務、界面、體驗、空間乃至企業轉型。

        這種思維還被其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總結為:

        “ 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方法,從設計師的方法和工具中汲取靈感,它整合人的需求、技術的可能性以及實現商業成功所需的條件。”

        2011年,布朗還曾出版一本名為《IDEO,設計改變一切》的書籍闡述其設計思維的理念。這本書的最大價值是啟發了讀者以設計思維解決抽象問題,而且還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頭腦風暴、換位思考、善用便利貼等等。

        20181106161748478.jpeg

        但在過去的一年中,IDEO一直廣為推崇的“設計思維”理念遭到了炮轟,大家稱之為扯淡,與包容性設計背道而馳,是一場失敗的實驗。甚至有人拿它跟梅毒相提并論。

        紐約大學城市規劃與公共服務副教授娜塔莎伊斯坎德就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寫道:

        “ 設計思維并沒有真正鼓勵它所宣稱的創新。相反,這是‘一種保護和捍衛現狀的戰略,而且是一種過時的舊戰略’。設計思維將設計師的特權置于她所服務的人之上,這樣做限制了參與設計過程。”

        IDEO之前對類似的批評意見甚少回應。然而,在今年的快公司創新大會現場,IDEO合伙人、麻省坎布里奇分部領導人邁克爾·亨德里克斯(Michael Hendrix)與Co.Design senior欄目資深作者馬克·威爾遜(Mark Wilson)坦誠交流,并且探討設計思維為何飽受抨擊。

        20181106161747913.jpeg

        邁克爾·亨德里克斯(Michael Hendrix)

        “我認為批評設計思維是公平的,就像批評其他設計策略一樣。”亨德里克斯說道。“設計思維的失敗案例當然有很多,但成功的典范也不少。正如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和組織內部的不同流程也同樣存在反面教材。”

        其癥結之一是許多人以膚淺的方式使用設計思維方法。亨德里克斯稱之為“創新劇場”。企業需要提高創造力和創新力,同時又想快速實現這些目標,于是它們選擇了抄捷徑。

        “我們引進了很多看似創新或能夠提高創造力的東西。”亨德里克斯說道。“比如采購一大堆馬克筆和便利貼,放在會議室用于頭腦風暴會,比如制定新的著裝規范,比如在一周日程中安排游戲娛樂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激發創造力或創新力的好工具,都可能屬于設計思維方法,但如果缺乏把它們聯系在一起的歷史或策略,無法追蹤它們的進度和影響,那么,它們就只能淪為一種戲劇形式,大家可以指著它們說,‘我們嘗試過了。’”

        20181106161747986.jpeg

        電影《實習生》劇照

        亨德里克斯回憶起曾在某客戶的會議室旁邊看到一扇門,門上貼著這樣一個標語:“創造性思維專用室/DVD存放室”。這個隱喻恰到好處,沒有了策略和訓練,工具本身(比如設置專門的頭腦風暴室)終究是不會起作用的。“如果你不懂得如何以適當的方式使用這些工具,那么擁有工具反而是有點自欺欺人。”亨德里克斯說道。

        他認為,把握好設計思維的挑戰之一在于方法結構的平衡。方法結構能夠幫助設計師持續成功地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也有可能變成過于嚴格的標準。“如果你把一件事情做得死板且公式化,它就注定失敗。”他說道。“在創意過程中,你需要依靠里程碑,但你不能讓它淪為一個失去了靈魂的反應過程。”

        達到平衡狀態很難,對于缺乏正確文化的企業更是如此。亨德里克斯發現,企業文化中存在兩個可能導致設計思維失敗的元素

        首先,同事之間需要相互信任,能夠放心分享大膽的創意。在頭腦風暴會上,總是唱反調或故作聰明的人注定得不到其他同事的信任。“我們確實需要建立對彼此的尊重,培養敢于說出真實想法的安全感,如此才能繼續向前。”亨德里克斯說道。“懂得把握做出評判的合適時機,這點很重要。如果一個公司的文化總是帶著評判眼光,而且層級分明,傾向于嘉獎最聰明的那個人,那這種公司就不適合采用這種方法。”

        其次,在不提倡游戲的企業文化里,設計思維同樣也會失敗,因為游戲是設計思維真正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游戲和玩樂不需要別的理由,它們創造了合適的條件……激發了大家的創造力。”他說道。“在高度優化、倡導效率、推崇理智主義的文化里,游戲和玩樂會被推到一邊去。倒不是說這些東西不好,原理分析非常重要,但如果能與游戲和玩樂共存,它們會發揮更好的作用。”

        20181106161748548.jpeg

        他認為,企業不愿投入精力,為設計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最終便導致了所謂的“創新劇場”效應,無法真正推動創造力。因此,設計思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達不到它所宣揚的效果。“我們可以把強大的創意引入一個組織,但如果他們不愿意接受這一創意并以有效的方式進行開發,那它也只能枯萎死去。”

        歸根結底,亨德里克斯認為,設計思維方法使用不當的某些人并不足以抹滅這種方法的價值。但他也承認設計思維存在局限性,可能過于刻板,企業文化可能和它的原則互不相容。這似乎意味著,設計思維曾經是非設計師理解設計的主要方式,而如今這種統治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了。

        “我認為,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探討它何時能夠產生好的效果,何時會事與愿違。”亨德里克斯說道。“如果說我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大概就是積極面對挫折,坦白承認它還需要一個成熟的過程。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那就更好了。”

        責任編輯:wly

        認可我的創作,就鼓勵一下吧

        0人打賞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