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體書店要復興?「數據打工」了解一下

        2018-05-30 11:44:00 閱讀 255941 本文來源:IXDC
        分享至:

        20180530111751703.gif

        Amazon 干死了不少實體書店后自己開始試水一家實體店面 Amazon Books,這次有機會到西雅圖 University Village 親眼看看。

        進去前真的是懷著不少敬畏之心的,完成這次走訪后深深的被這家書店的很多思考與野心所觸動:這不是一家書店,是一家亞馬遜線下的數據實驗室,是一家“人為數據打工”的商戶,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的狼...

        店面這么低調的存在也在意料之中,讓我瞬間想起幾代 Kindle(包括 Kindle Oasis)廉價物實的外包裝一樣。

        20180530111838876.jpg

        從空間的功能性規劃與裝修風格來說,這絕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書店,樸實簡單,甚至沒有任何“風格”可言,但一進門的推薦貨架就給我當頭一棒:4.8分以上高分的精選書。不再是 The New York Times Top 10,也不是 Editors' Choice。

        20180530111910869.jpg

        這種基于評分的書架隨處可見。

        20180530111941887.jpg

        不再是雜志社、書店甚至店員的意志在左右什么書籍會出現在這里,而是數據。

        接著值得注意是這里,仔細看以下書架和其他書店有什么不同?

        20180530112045894.jpg

        20180530112108406.jpg

        大部分書籍都是4星以上,但我也發現一些3星左右書籍或者 review 數量并不多的評論會出現在書架和 Review Card,其實全部4星以上書籍肯定可以填滿這家書店,我很好奇 Amazon 對于書店書籍甄選的原則。

        別小看了 Review Card,它還可以這樣玩:

        20180530112140580.jpg

        20180530112202383.jpg

        這樣玩:

        20180530112232356.jpg

        還可以這樣:

        20180530112300806.jpg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部分卡片正在被更新,而有內容的 Review Card 截止數據統計時間都比較新,說明這些卡片的內容更新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頻度,應該有一個數據維護系統不斷將書籍位置,Review Card 更新內容輸出打印,而店員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指示將它們更換。

        接著我發現了這個 If You Like 貨架。

        20180530112343349.jpg

        離近點可以看明白了...

        20180530112415063.jpg

        20180530112434093.jpg

        是不是很眼熟,這不就是電商平臺上運營玩法,我相信這背后大部分都是數據驅動的成果。

        書店不大,但是分布其中有5-6臺 Price Check 的機器,這也是 Amazon 比較獨特的一個地方,書籍背后的價格標簽通常是推薦市場價格,但你可以來這里掃一下碼獲取 Amazon 的折后價格,無處不在的海報,店員也都不斷在提示這里購買和 Amazon 在線價格是一樣的。

        20180530112503385.jpg

        20180530112521144.jpg

        掃描完立刻給出最終優惠價。

        這個步驟看似比傳統書店要多一個步驟,(書籍背后直接有價格活著貼上打折標簽)但從行為上不斷強化消費者對于 Amazon 的價格感知,從而推動消費,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 Amazon 的不少 SKU 有頻繁即時性的價格浮動(除了大的折扣,通常上下浮動很小)需要通過這種發式獲取到最新價格。

        Echo 和 Kindle 也是絕對少不了的主角,占用了比較重要的中間走廊位置,所以不管去哪個區域你肯定會經過這么一個數字產品展臺,里面也包含了幾款不多其他廠商的產品。

        20180530112555811.jpg

        Answers 這個區域是會有定期的產品教學,看時間排得很滿,但人氣一般。

        20180530112623683.jpg

        Kindle 在休息區與兒童書籍區的植入( Kindle Kid 版本)估計被使用幾率要比那個展臺高一些。

        20180530112657339.jpg

        20180530112719236.jpg

        20180530112810015.jpg

        在 Amazon Books 各品類商品見的交叉營銷做的很克制,兒童區只有很小的部分售賣玩具相關產品,其實它可以做得更夸張,但這恰恰就是 Amazon 的風格。

        20180530112842119.jpg

        來看看位于書架兩側,走廊部分的專題書架:

        20180530112919859.jpg

        是不是也是電商事件運營的思路。

        20180530113003026.jpg

        同時還有這樣與時俱進的 If You Like 專題貨架...

        來看看這一組霸氣的專題書架選題:數據!

        20180530113031189.jpg

        數據!

        20180530113106452.jpg

        還是數據!

        20180530113142319.jpg

        游覽結束。懷著敬畏之心來,懷中敬畏之心走....

        相信來到這里沒有人會覺得驚喜、失望、無措或是贊嘆,Amazon Books 極度克制,它似乎提示每個人,這是一家書店,一家你們熟悉的書店,做你們該做的事情無需關注我本身太多。但你能又在這里發現太多細節展露出驅動它的絕不是某個實體權威,而是一個值得敬畏的智慧:數據。店員在這個空間里似乎按照數據的指示與消費者互動:更換卡片,上架新書,更換貨架主題或是結算一個亞馬遜賬戶線下的消費。

        人們習慣了在線的信息與商品消費方式之后,對于數據權威的信任甚至是崇拜早已不是問題,只是它以如此真實和自信的方式展露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甚至覺得有些震驚,但沒有片刻的質疑...數據崇拜,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而可怕的是,我想不到任何一家其他書店甚至商家可以擁有同樣的能力。

        亞馬遜開設第一家實體書店時,不少媒體有這樣的諷刺性評論,認為“打垮實體書店的亞馬遜也成了其中一員。”但當人們看到,亞馬遜由網站數據驅動的實體書店設計,讓它們與其他實體書店產生了巨大的差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改變他們對亞馬遜實體書店的態度。

        Amazon 似乎是在嘗試(驗證)一種在物理世界中使用數據進行銷售的模式,一種可以被復制到其他各種品類商品的數據使用方式。而 Amazon Books 只是這個數據使用方式的第一個樣板,就像最早 Amazon 開始在網上賣書一樣,現在它回到了物理世界,帶著它值得敬畏的數據。

        從 Airbnb、Amazon、Deliveroo 到阿里巴巴,越來越多的線上數字品牌開始重視實體世界的存在,同時利用數字和數據來改善體驗。讓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交互從屏幕延伸到一個持續連貫的體驗。Fjord 趨勢報告2018中《實體復興》章節中也提到“忘掉數字化,聚焦實體世界。服務設計的未來將是實體和數字的融合。”


        本文轉自知乎,作者 Rokey Zhang,EICO創始人


        Fjord 高級服務與交互設計師 Diego Dalia 將在 IXDC2018 工作坊中,帶領參會者進行大量實操,分享《實體復興:實體設計與數字設計的融合》 (點擊鏈接,了解詳情)探索設計如何將實體體驗和數字體驗結合起來,《電目睽睽:設計用戶身邊的生活服務》 (點擊鏈接,了解詳情)依靠人與機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優化線下體驗。


        在7月19日的工作坊中,亞馬遜高級用戶體驗設計師王法將在IXDC2018工作坊中帶來《如何打造智能化、平臺化的電商瀏覽體驗》 (點擊鏈接,了解詳情)結合亞馬遜及國內外電商瀏覽頁面設計實例,與參會者一起剖析探討如何為用戶打造智能化、平臺化的瀏覽體驗,并分享其中的設計策略和設計技巧。

        20180530114005458.jpg

        現負責亞馬遜全球頻道瀏覽及海外購的用戶體驗設計,
        曾直接負責或主導團隊負責過騰訊QQ HD、微軟Azure云助手等產品。

        20180530114048830.jpg

        責任編輯:大同

        認可我的創作,就鼓勵一下吧

        0人打賞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