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巧用音量原理,打造優秀的引導體系

        2018-03-23 15:31:39 閱讀 251932 本文來源:藍湖 藍湖產品設計協作
        分享至:

        “這里需要更多的引導。”

        作為一名設計師,這句話你肯定聽過無數遍。而對于一個設計,缺乏恰當的引導是非常糟糕的。

        “處處引導,等同于沒有引導。”

        隨著時間推移,你會發現,對于產品設計中的層級關系和優先級理解的匱乏,是一種通病。

        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況用現實生活中的聲音來做類比。

        好的交互體驗,會恰到好處地運用“”音量”來描述元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功能信息。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元素都在“尖叫”,那么你聽到的便全成了噪音。

        正確地使用引導手段,就像在一個擁擠嘈雜的房間里加大音量說話,能夠更加有效地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謹慎地將“現實音量”用在交互設計中,有助于明晰設計中各元素的優先級。

        多花些時間在項目的早期,弄清楚交互設計中哪些元素需要重點突出引導(比其他元素喊出更大聲音)是非常值得的。


        音量標度

        我們根據聲音的分貝給音量劃分了等級。從12發霰彈獵槍暴擊聲,到一根針掉落聲,中間有很多的音量層級。

        在設計中,好的層級闡述之間的區別是很明顯的。

        20180323152415828.jpg

        上面這個圖表是個很好的輔助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辨別、闡述、表達哪些設計元素比其他元素更需要做著重引導。

        首先,你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1. 什么元素需要大聲一些?

        2. 聲音應該有多大?(屬于哪個層級?)

        3. 是竊竊私語,還是扯著嗓子喊出來?

        4. 如果有相近的兩種或更多的聲音,哪個音量應該高一些,高出多少合適?


        用真實的聲音闡述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音量來創建一套元素引導體系,包括:鏈接、按鈕或者促銷口號等。

        這里有一個我之前做的例子:

        20180323152555686.jpg

        上面這個例子的關鍵點在于,每一條促銷標語、每個按鈕或者鏈接,都有自己的“音量”。

        深思熟慮地且有選擇性地靈活運用色彩、尺寸和排版,相對于到處使用相似元素來講,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藍色的“提交”按鈕旁邊,放置的“取消”按鈕使用灰色,那么大家的注意力更多會聚集在“提交”這個按鈕上。

        再舉個例子,“保存”這個按鈕使用綠色,會在眾多藍色的按鈕中脫穎而出。

        而比較大的、橙色的按鈕,會比其他任何按鈕都顯眼,這是因為橙色是不經常使用的暖色,而藍色和綠色是經常被使用的冷色。

        所謂調大設計圖中元素“音量”,就好比是在喧鬧的街道上用擴音器將營銷語喊出來一樣,能迅速高效地抓住人們的注意力。

        20180323152723368.jpg

        在上面這個頁面中,藍色按鈕是可以拖拽的元素,執行按鈕是橙色的,保存按鈕是綠色的。

        顏色將他們區分開,并賦予他們不同的含義。

        用戶看到相應的顏色就明白這個按鈕是用來做什么的。


        總結

        下一次,如果有人對再對你說:“你的設計里需要多加一些引導”,試著用“音量等級”系統來作為引導,實現產品和用戶的對話。

        盡量避免太多的元素相互干擾,反而大大分散了用戶的注意力。


        原文作者:Tom Osborne

        譯者:藍湖

        責任編輯:大同

        認可我的創作,就鼓勵一下吧

        0人打賞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