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的UI設計流程中,視覺稿是繞不開的環節
“為了設計這個產品的UI我們已經設計了線框圖、原型,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在這當中加一個環節了!”對于UI設計流程,我想你沒少聽到這樣的抱怨。
在設計APP和網頁界面的時候,不少設計團隊會直接跳過視覺稿(Mockup)設計。的確,從頭腦風暴,需求分析,到線框圖,原型,整個設計流程后面還有不少環節,但是視覺稿的設計和前面這些環節同樣重要,即使是按照精益設計原則或者快速原型設計的需求來看,它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設計流程中的視覺稿是什么,以及如何創建有效的視覺稿,完善設計流程。
視覺稿(Mockup)是什么?
線框圖(Wireframe),原型(Prototype)和視覺稿(Mockup)這三者之間相互關聯,有相似性,但是截然不同,但是對于許多人而言,它們依然令人感到迷惑。想要明白它們之間的差異和關聯,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具體的設計流程和實際運用來了解。
從構思到開發,中間通常會經歷三到四個不同的設計階段。
·通過繪制UI草圖,從諸多想法中篩選出最有潛力的方案
·繪制線框圖,規劃信息的層次結構,將內容分組,突出核心功能
·繪制包含細節的視覺稿
·將真實的交互和視覺匯集到一起構建成原型
這樣的幾個階段構成使得設計師可以低成本、快速地測試和迭代它們的想法,設計產品框架。這不僅僅適用于全新的產品搭建,而且適宜于界面的新版本更新。
接下來,我們不妨專注于視覺稿的設計環節。線框圖是低保真的,而視覺稿則是增加了細節,但是并未加入交互,和高保真的原型相比,它算得上是中等保真度。視覺稿是靜態的,細節豐富高還原度的,所以你可以通過這一特征來區分它。
將線框圖視作為骨架,在此基礎上加入配色,搭配好字體,注入品牌相關的素材,對內容布局進行適度調整,加入樣式合適的導航,視覺稿就出來了。
那么為什么要加入視覺稿的設計環節呢?因為視覺稿是清晰傳達視覺要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對于甲方、開發等利益相關者而言尤其重要,如果沒有視覺稿,而是轉而借助早期的低保真線框圖來展現產品進度,無疑是會讓人覺得不舒服的。雖然視覺稿不具備交互性,但是對于經驗豐富的開發者或者其他參與者,是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的有效信息的。
“視覺稿在線框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更具有組織性也更符合團隊的愿景,它額外的優勢在于,通過優秀的視覺,向利益相關者呈現出更為有效的信息。”——Marcello Graciolli
基本上,視覺稿是線框圖和原型之間的粘合劑。
制作視覺稿的幾種方法
讓許多UI設計師抵觸視覺稿這一設計環節的原因在于,視覺稿看起來耗費時間,但是吃力不討好。
幸運的是,有幾種方法能夠確保在不降低效率的情況下更快地制作視覺稿,這對于UI設計師而言,就不會太影響整體的效率和開發進度了。
基于代碼構建視覺稿
對于懂得代碼的UI設計師而言,視覺稿并不一定都是畫出來的哦。通過盡早使用代碼來構建,降低后期開發的時間,不過這需要設計師有嫻熟的代碼使用技巧,否則后期代碼不具備可用性,將會限制你的產品研發。
使用可靠的設計工具來構建視覺稿
許多設計師會盡量使用他們所細化你的設計工具來制作UI視覺稿,使用Photoshop 和 Sketch 等工具都能制作出像素完美的靜態視覺稿。
在設計工具中構建視覺稿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工作量和設計的可復用性。如果你設計完視覺稿之后,在原型階段還需要重新搭建一遍的話,無疑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好在以Justinmind 為代表的一些新興的原型工具能夠同PS、AI、Sketch 這些工具進行無縫接駁,你可以在這些原型工具中直接調用。在Justinmind 中,即使是SVG文件和畫板都是完全可編輯的。
使用原型工具來制作視覺稿
如果你想徹底告別工具之間差異性,不如使用原型工具來“降維打擊”制作視覺稿。這個時候,你需要篩選出一款具有相對完善的UI元素庫的工具來幫你制作保真度較高的視覺稿。這款工具應該可以讓你充分地調用豐富的字體和圖標資源(比如Justinmind就集成了Google Fonts),確保你的設計足夠順暢。
注意下列常見的視覺稿設計誤區
剛開始制作視覺稿的UI設計師常常會犯下下面的錯誤:
·期待視覺稿能夠傳達出功能。視覺稿看起來是不錯,但是它們實際上僅僅只是一個孤立的圖像,它們不足以承載網站或者APP的體驗的復雜性。真正能夠傳達功能特點的是可交互的原型。
·功能膨脹。在視覺稿中添加各種控件并不難,不過在你并不清楚所有功能的情況下就憑空添加各種按鈕,那么這就是功能膨脹。
·未能解決問題。許多視覺稿看起來非常漂亮,但是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將視覺和問題分開的誤區千萬不要踏入進去,這一定會在之后坑到自己。
結語
當你真正開始將視覺稿視作為連接線框圖和原型的中間組織,它的重要性和功能性會更好地呈現在你面前。通過視覺稿來消除視覺上可能潛在的問題,UI設計師也可以在這個階段更好的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專注于功能、層次結構和體驗。
精選課程
共鳴設計——科學與審美的交匯,以Xiaomi SU7設計為例
李田原
小米汽車 設計總監
設計論文寫作:如何將實踐案例轉換為可發表的文本
2024產品設計專業系統化能力提升課程
2024體驗設計專業系統化能力提升課程
玩轉行為設計 高效提升產品業績(中文字幕)
Joris Groen
Buyerminds 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