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X已死?用戶體驗還能有新玩法嗎

        2018-01-03 10:28:25 閱讀 252530 本文來源:非科班設計
        分享至:

        我們期待著看到用戶體驗在2018年如何發展。與此同時,讓我們回顧過去,感知現在,并預測用戶體驗在未來將發生什么,看看它還可能玩出哪些新花樣。

        希望讀的開心。

        20180103095745712.jpg


        1 用戶體驗的死亡和重生

        作為設計師,我們一直爭取在早期就參與戰略決策。現在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接下來該如何繼續?

        你的應用體驗不行?這里有一個最佳行為清單。不確定在你的網站上使用哪種類型的菜單更好?只要按照這個模式庫。你的主頁標題是否有吸引力?讓我們給它來一個A / B測試。與此同時,用戶體驗設計在過去幾年受到公司和媒體的關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程式化。也許像悲觀主義者說的那樣: UX已經死了 。

        在2016年趨勢報告中,我們指出“成為UX設計師”的想法正在變得如此普遍,但如今正在漸漸消失 。進入2018年之后,這一轉變最終會形成。我們設計的各種平臺和渠道需要一套新的技能、方法和知識體系,超越傳統的網站和應用程序UI設計人員所能提供的。

        20180103100049793.jpg

        毫無疑問,UX已經死了。現在我們可以回到工作中去了。


        關于用戶體驗正在走下坡路的文章其實只是一種博眼球的行為,因為這樣可以引起設計師對他們職業生涯的焦慮 。但是如果你已經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很長時間,你可能以前也見過這種情況。從“網站管理員”到“信息架構師”,再到“交互設計師”,再到“用戶體驗設計師”,我們始終能夠適應自己所做的事情,同時保持為人們創造有意義的體驗的使命。

        我們現在看到的并沒有什么不同。我們的領域正在成熟,預算正在增加,設計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充滿競爭。我們不能期望每一位設計師都能成為所有方向的杰出人物。我們不能用2008年的方式來完成我們2018年的工作。

        隨著廣泛的“用戶體驗設計師”稱號開始消失,我們看到設計師更關注新途徑,并且更加專業化:

        一部分設計師正在冒險進入新的領域和技術 ,如虛擬現實、對話設計、語音界面;

        一部分設計師專注于設計工藝的更多特定領域 ,如動作設計、原型設計、用戶體驗設計;

        一些公司將職位更新為產品設計師 ,將其范圍擴大到交互設計之外,更多地關注產品戰略和業務。

        從用戶體驗設計到產品設計的轉變在2018年只會變得更快。隨著我們在公司內部的角色轉變和責任的增加,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對業務和設計策略有更多了解。

        熟悉商業行話只是第一步。我們必須能夠與我們的業務伙伴討論有關潛在客戶關系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指標、EBITDA、目標定位、重新定向、收入模式、搜索引擎營銷和直接響應的登錄頁等。除此之外,我們必須知道應該何時何地讓自己更商業化一些。飛機稿在理論上可能聽起來不錯,但從商業角度如果不可行的話,也不應該投入大量時間。

        “ 

        “通過設計改善人們的生活”聽起來像是那種你可以放進Linkedin資料的偉大目標。

        但同時我們創造的設計也必須具有商業意義。

        2018年將會是設計師們不但沒有糾結,而且還將學習如何在設計的功能、屏幕和體驗上更具戰略性的一年。我們不是藝術家,而是要成為企業的一部分。為了一切更好。

        20180103100333029.jpg


        2 為效率時代設計

        實時社交媒體體驗正在改變人們對于產品和服務需要多長時間來滿足其需求的期望。這如何影響你今天正在做的產品呢?

        直播類社交應用程序正在快速增長。限制或延遲溝通工具的基礎設施和地理障礙的限制已經降低。唯一的玩法是你必須分享它、直播它,就現在。

        如果他們的攝像機限制政策不允許我與朋友分享,為什么我要參觀博物館展覽?如果我可以通過Snapchat同時連接所有人,為什么我會和一個朋友周五晚上一起出去玩?

        Wi-Fi覆蓋的城市正在慢慢重新塑造自然空間。Instagram正在推動餐廳的逼格化,讓人無法抗拒拍照 。增強現實使我們的城市景觀成為你自己的東西。點贊、笑臉、和鼓掌icon正在接管現實,像我們期待的一樣給我們反饋和社會認可。

        20180103100402029.jpg

        舊金山的“色彩工廠”(Color Factory)設置了非常可愛的Instagram鏡頭


        需求正在迅速改變。

        衛生服務提供者已經開始全天候提供延遲非常小的視頻預約 。

        在線約會應用程序即時連接人與人,打破社會障礙,改變愛的方式 。

        預計各國政府將以即時性和透明度處理問題并應對危機。

        但同時:用戶期望你正在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與以上同等級別的即時性。永不停歇的產品積壓和功能要求可能會傷害你的品牌并使你的受眾受挫。企業需要徹底改變,為用戶提供更新、更即時、更清晰的價值。

        2018年,我們必須退后一步,看看品牌和用戶共享的完整生態系統,以確定企業在即時性所統治和破壞的世界中如何做到仍然具有相關性。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服務思考者一直在研究這些行為趨勢。作為一名設計師,你將如何把這種思維融入到你正在從事的產品中?

        20180103100547495.jpg


        3 缺乏多樣性會影響業務

        在2017年,媒體的文化接受度,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全球性辯論也引發了設計公司內部的話題。其中一些人已經開始行動了。

        2017年是硅谷探討性別爭議的一年。這一年中,有工程師發表了關于女性如何天生就不適合編程的荒唐言論 。世界開始關注共情在企業和其他領域的重要性 。

        幸運的是,用戶體驗設計師經過訓練,也可以做到共情的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作為一門學科而存在的全部原因是,產品的用戶與創造它的設計師有本質的不同。他們有不同的年齡、性別、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政治觀點,他們來自不同的城市或國家,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維方式與你不同。

        “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以及將用戶帶入設計流程的思維,旨在減少誰創造產品與誰使用它之間的差距。UX正在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當你沒有縮小這個差距的時候,你最終會設計一個Snapchat過濾器,這個過濾器可以是亞洲人的刻板印象 ,也可以是一套不包括異族間的表情符號 ,或者是生活在新西蘭的中國人,為什么這些用戶畫像在網絡系統無法被準確認知,因為“主體的眼睛是閉上的”。

        20180103100630992.jpg

        Facebook的家庭表情符號忘記考慮跨種族家庭。


        有兩個通用的策略可以用來縮小這個差距:

        你可以通過將用戶研究方法納入你的設計過程來縮小差距。 這使得團隊能夠提前發現產品中的特定功能是否不適用于特定的受眾群體(例如,在啟動之前使用正確的用戶測試Snapchat過濾器可以為公司領導層解決麻煩并節省大量的時間)。

        你可以通過聘請一個多元化的設計團隊來預防差距。這并不排除用戶研究的需要,但是擁有復合式的團隊可以讓我們確保考慮到不同的觀點。一個具有不同膚色或混合背景的設計師在審查上面的一組表情符號時會舉手的。

        2017年,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公司開始采取更具體的行動,采取更具包容性的團隊、流程和方法: Airbnb推出了一個設計包容性體驗的工具包,微軟宣布了一個設計包容性的框架——而且還有大量從社區本身自下而上的舉措,如夢想家故事對DACA的年輕美國人的接收者展示美國肖像。

        “ 

        思考問題:如果你的下一個項目不太注重設計梯度,更多的是為了包容性的設計行業而采取行動,那該怎么辦?

        讓我們的2018年,多元化和包容性不再僅僅是設計大會上的話題,幻燈片上的流行語,或是被人力資源部門檢查的方框,讓這些在設計公司和各個團隊中變得可行。你今天做什么呢?

        20180103100756148.jpg


        4 每個界面都是一個故事

        講故事和寫作在設計界從未像現在這樣。隨著客戶的探索變得越來越分散,我們的工作就是確保品牌正在跨渠道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 - 而且這些故事是清晰的,有趣的,人性化的。

        這些我們已經聽說過——也許就是這幾年 。但到了2017年,設計行業終于認識到了制作界面時選擇正確詞匯的重要性,以及我們設計的體驗如何成為更廣泛,更全面敘述的一部分。

        瀏覽精心設計的界面就像閱讀一個宏大的故事。這意味著每個設計師都是講故事的人——無論他們是在設計登錄頁,產品頁面,注冊表格還是聊天機器人談話。

        當你設計一個頁面時,你實際上是在向觀眾講述一個故事。忘記模塊、網格、圖像、顏色一秒鐘,并思考你正在嘗試溝通的核心。不如試試在跳入設計軟件開始創建線框圖之前,使用文本編輯器創建簡單的故事大綱。

        “ 

        去除所有視覺混亂可以幫助你專注于你正在嘗試溝通的信息的核心。

        會話界面在設計師和開發人員中的流行也提高了文案對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例如, 聊天機器人幾乎完全依賴于用戶和機器之間的文字交換;每個單詞都要仔細選擇,以確保人們知道如何自然地與機器人互動。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在以一種與設計無關的方式消費你的內容 - 無論是使用屏幕閱讀器,某個瀏覽器中的閱讀器模式,通過RSS訂閱源還是通訊訂閱你的內容,甚至是通過Google AMP查看你的網站。

        “ 

        當你刪除所有樣式時,你的頁面是否仍然能夠提供一個有凝聚力、清晰的故事?

        2017年是用戶體驗設計師和撰稿人之間存在看不見的合作的一年。用戶體驗和文案之間的交叉使用在2018年有所增長,因為術語“用戶體驗寫作”開始被用來描述不僅是一種技術,而且也被用來描述設計公司的職位 。

        20180103100935484.jpg

        在2017年,我們在行業中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UX寫作者。

        作為設計師,你如何將更復雜的敘事技巧融入到你創造的體驗中?在一天結束的時候,你的設計真正想說的是什么?

        20180103101022859.jpg


        5 重新設計設計過程

        設計師越來越受到公司的重用,不僅要設計產品,還要設計設計流程和周圍的工作環境。是時候重新設計我們的設計流程了。

        當十年前的智能手機有重大突破時,用戶體驗設計成為軟件和硬件的焦點。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將傳統的桌面體驗重新設計成新的界面,形式因素和行為。作為用戶體驗設計師,我們的大腦被塑造成以系統化,非線性的方式看世界。

        我們在到處都能看到模式。我們理解結構。我們創建框架。我們測試、迭代并再次測試。這種架構思想可以比繪制站點地圖或進行卡片分類來組織應用菜單更多的、令人興奮的方式使用。它可以超越數字用戶界面。

        如果我們將相同的系統思想應用到公司的組織架構圖上呢?如果我們將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原則應用于每天運行的會議呢?如果我們應用我們的用戶研究能力來了解我們公司的其他團隊想要和需要什么呢?

        “ 

        設計是一個可以應用于任何事情的過程,包括我們的工作環境。為什么你仍然抱怨會議不好,而不是重新設計呢?

        在適應以千禧一代為主的勞動力行為的過程中,企業更傾向于傾聽雇員的反饋意見,并在某些情況下徹底地重新設計過程。事實上, 超常規時代的工作技能超越了專業性和可靠性,公司希望員工能夠發言并協助設計,協作完成自己的流程。

        20180103101445896.jpg

        在用戶體驗方面,這種趨勢變得更加強烈。程式化設計過程越來越不能適應我們設計的產品的復雜性。質疑你的流程。在設計產品之前先設計你的流程。2018年,我們將如何運用我們的設計工具和技巧?不僅為我們的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還有我們的團隊和同事?

        20180103101702914.jpg


        6 新一代的協作工具

        創建原型從未如此簡單和容易。但是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從未如此重要。

        原型設計是與團隊分享想法、收集用戶反饋意見、為你要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或解決方案的最可視的方式。

        然而,設計是一個在原型設計之前就開始,并且繼續超越自身的協作過程。在2017年,我們看到了從對原型設計工具的極度關注和興趣,到更全面考慮設計過程的轉變。

        實時協作

        而不是被動地看著別人的屏幕,實時工具允許每個人輪流繪制草圖和參與討論。實時協作消除了手續和封閉迭代周期帶來的耗時障礙。這對遠程團隊尤其有用。Google Docs是第一個了不起的版本,由Invision和Figma設計的著名手繪游戲 ,也有其他游戲,如Mural.co、Stickies.io、Pixelboard、Slack,都具有新屏幕共享功能 。

        20180103101733347.gif

        Figma的實時協作功能

        版本控制

        正如我們從開發者朋友那里了解到的, git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的工作保持開放的思路和探索、同時能夠跟蹤變化,而不需要弄清final_alt_v02_04.sketch中究竟有什么的偉大系統。Folio, Abstract,Kactus和Plant是這一方面的領先者,但我們預計明年將會有更多的工具用于解決這個問題。

        20180103101752729.jpg

        版本控制的淘金熱

        知識轉換

        協作不只是現場畫草圖和文件管理。分享調研,探索和研討會中的知識和成果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從用戶那里收集了如此多的見解,所以我們不能讓他們死在Google Doc的某個地方。利用項目中的知識來創建一個知識庫,使其對所有人都可訪問,這對于2018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機遇。WeWork在Polaris內部共享研究數據; Milanote讓你創建畫布來組織任何東西;但是仍然需要一個強大的研究工具來收集和分享團隊之間的數據,而不僅僅是另一個Sketch插件。

        這些只是最近越來越受歡迎的一些工具——在這個領域依然有很多機會。如果你正在尋找2018年的一個副業,那么探索改進團隊內部協作,知識共享和溝通的新方法是一個好主意。

        20180103102014024.jpg

        7 品牌超越像素

        當我們進入一個分散的,不太引人注意的界面時,品牌意味著更多,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外觀或者它在大眾傳媒中的表現。非基于像素的體驗正在推動設計師重新思考品牌的人格,行為和寓意。

        不到十年前,品牌風格指南曾經是一個巨大的PDF,涵蓋品牌的多個視覺方面,如排版、顏色和攝影。當數字風潮出現時,風格指南開始考慮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基于像素的接觸點,包括標題樣式、網格系統和更詳細的交互設計模式。多年來,它們不斷發展。靜態PDF不適合表現懸停狀態、動畫、拖放和其他用戶交互。

        20180103102032007.jpg

        品牌正在變得更加流暢,他們不需要固定單一的顏色或形式了


        在過去的幾年里, 我們開始創建和更新設計系統,涵蓋只能用真實代碼表示的界面行為——如運動,響應,過渡和可訪問性等。

        “ 

        當我們進入一個無形界面的世界時,品牌將會發生什么?

        隨著我們走向零界面的世界,界面正在逐漸隱形。屏幕將開始消失,互動主要通過語音,手勢,目光,甚至思想發生。如今,品牌意味的不僅僅是視覺效果。

        在2018年,我們期望看到其他形式的品牌,特別是:

        語音谷歌助理的語調,音色,語音節奏都是設計過的——與谷歌的標志,品牌顏色或在其網站和應用程序中使用的基于屏幕的交互模式一樣多。我們設計的體驗正迅速擴展到語音渠道,我們必須確保它們的感覺是來自同一品牌。

        人格隨著聊天機器人和其他基于文本的界面的增長,品牌選擇的詞匯對人們對品牌的看法和公司與外界的互動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從講笑話到它使用的表情符號,語調的概念已經擴展到包括品牌行為和個性的其他方面。

        行為。當Airbnb決定禁止那些在美國夏洛茨維爾舉辦極端主義集會平臺的合法用戶時,品牌的公信力大大地提升了。同樣起作用的還有免除災后避難人員的服務費。一個品牌其產品的一舉一動,比它的圖形表現或在大眾傳媒中的廣告更具影響力。所有類型的品牌都一樣,品牌采取的行動必須與品牌的信念,設計原則和世界使命相一致。

        但等等,用戶體驗設計師為什么要考慮品牌?

        作為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我們經常從整體上關注品牌的生態系統,確保客戶能夠無縫地從一個渠道轉換到另一個 。無論你是訪問品牌的網站,下載應用程序,觀看電視廣告,還是僅僅閱讀新聞中的故事,所有這些時刻都將加入你對品牌的體驗之中。

        “ 

        無論是客戶服務團隊對電話那頭客戶的態度,還是app用戶界面的可用性,都是一樣的。對于用戶來說,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品牌。

        現在,設計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與你的組織內部的營銷、公關、客戶服務和其他團隊共同努力。我們的標準可以是連接這些經驗的粘合劑,因為我們有能力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待旅程,而不用擔心他們是通過哪個渠道。

        你有沒有在考慮邀請你的品牌和營銷同行一起做設計評審?

        20180103102113875.jpg


        8 每個設計師都是一個影響者

        用戶體驗社區一直在調整它用來在線分享知識的平臺。在2017年,我們看到了只會加強這一趨勢的擴大和復蘇。

        每年,作為我們用戶體驗報告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回顧一下設計社區如何組織自己并在線共享內容。

        過去二十年來,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一直在利用趨勢平臺和工具相互溝通。IRC頻道和電子郵件分發列表在90年代非常流行。在線論壇和博客在21世紀初接管了這一職能。Twitter和其他社交網絡在2010年爆發。最近,我們已經看到了幾個渠道在設計師的心目中的統治地位——包括網絡論壇的復出, 媒體的興起以及一些專注于設計的自由團體 。

        20180103102409370.jpg

        我們希望在2018年用這些渠道來討論比2017年更多的相關話題。這也許是個缺口 。

        2017年,兩個新的頻道涌現,并在設計師中頗受歡迎:

        卷土重來:通訊長尾

        我們的老朋友電子郵件在2017年復出,沒有給出任何衰落的信號——至少在涉及設計和技術相關的郵件時。每個公司都有一個通訊錄。每個設計博客都有一個聯系列表。每個設計師都有個人聯系方式。

        電子郵件是混亂網絡的一種更受控制的選擇,我們看到的很多通訊(包括我們自己的ux.email )都將重點放在以更易消化的方式策劃和組織設計鏈接上。

        盡管如此,電子郵件的查看率在設計行業中很少超過20% 。收件箱很少有人理會。這并不符合我們一直秉持的同情的原則。

        崛起:設計師——YouTubers

        High Resolution是今年用戶體驗和設計社區創造的最令人興奮的內容。令人難以置信的精心制作,刁鉆的問題和相當出色的主持人Jared Erondu和Bobby Ghoshal,該系列采訪了25位與我們行業內出色的設計師和思想領袖進行的視頻采訪,并在設計視頻內容方面展現了極高的水準。

        20180103102522352.jpg

        High Resolution的主持人Bobby Ghoshal和Jared Erondu


        但是,2017年也是與設計有關的YouTube頻道出現(或重新啟用)更少,并開始以更隨意的方式共享內容的一年。隨著視頻制作和發布工具變得更加易于使用,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內容在2018年可能會變得更加電影化,從而帶來多重視角,使UX知識更易于吸收。另外,預計未來一年還會有更多的直播節目。

        隨著用戶體驗中的內容創作不斷演進和發展,我們應該牢記花在創造內容與為社區增加的價值的精力之間的平衡。我們是在將所有這些精力都花在真正的回報社區,還是為了點贊,收藏,并為它帶來的可見性而努力?

        “ 

        說到這里……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UX朋友們吧!

        20180103102629997.jpg


        9 AI,以及為什么

        每一種新的顛覆性技術都遵循著同樣的套路:設計師們陷入了專注于如何實現的陷阱,而不是探究為什么要這樣做。和AI沒有什么不同。2018年,我們努力使新技術不會妨礙用戶體驗。

        作為設計者(和人類),我們有天然的好奇心,想通過推動技術的發展和提出更多的假設,來理解技術的潛力和局限性。畢竟,實驗是達到理解的最好方法。

        “ 

        我們整個行業都在急于推出世界上第一個AI驅動的產品(已進入這個行業),盡管并不總是有一個合適的用戶場景。但是,如果我們需要去使用超越用戶需求的技術,我們就不能繼續以用戶為中心。

        這是一個不斷重復的模式。

        在2010年初,急于創建“移動應用程序”。

        在2016年,急于創建數百個“Uber for ______”的服務。

        在2017年,“第一次會話式_______”。

        在2018年,我們所知道的每一項服務都將為其添加“AI驅動”的標簽。創建自動販賣機AI、控制你會議的AI、為你照看孩子的AI、在工作中取代你的AI……說不定還會有AI教堂 。

        再一次,我們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用著甚至不知道它真正含義新潮詞匯。

        首先,人工智能不是一個新的設備(如手機,連接設備或聊天機器人)。人工智能是反映愿景的理想術語,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實現。

        影響一切的AI對我們的行業不利。設計師假裝他們知道 AI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并且幾乎把它當作一種創可貼來使用,而其實他們所說的只是一個“聰明的算法”。如果“智能”本身就讓技術使人無事可干的目標去努力 ,而不是以人為本——這可能不是正確的開始。

        “ 

        只有可能的話,并不意味著它應該存在于世界上。

        在將“AI”術語附加到你的產品或功能構思之前,請問問自己:

        這和一個簡單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AI可以如何進行自身的深度學習?

        用戶需要什么“AI”的功能?可以用其他方式解決嗎?

        AI有利于用戶的三個理由是什么?

        你真的需要告訴用戶該產品是“AI驅動”嗎?

        如果是的話,你如何能夠清楚,簡單,可信地傳達“AI”這一概念?

        AI能夠提供多大的直觀性,透明度和可控范圍?

        這一次我們跨越了思考“為什么”我們正在創造這些人工智能驅動的服務,以及它對我們的用戶意味著什么。

        20180103102655108.jpg

        原文鏈接丨https://trends.uxdesign.cc/

        譯者丨邵瑞琪

        責任編輯:mr

        認可我的創作,就鼓勵一下吧

        0人打賞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