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成為什么樣的電商設計師,才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

        2018-01-02 11:30:41 閱讀 286573 本文來源:做設計的面條
        分享至:

        寫在前面

        前幾天有位面粉在微信上給我報喜說自己順利地提前轉正電商設計總監這個職位了,因為幾個月前她向我咨詢關于跨行去做電商設計總監這件事情的時候心里是沒有把握的,所以想征詢下我的意見和看法,我當時雖然不認識她,但是從溝通話語方面就能感受到她可以勝任,于是就給了她一些鼓勵的話,畢竟人家老板都覺得可以一試,那你自己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時隔近2個月,她也真的做到了,并且從話語中看得出來現在的團隊和老板都對她挺滿意的,尤其是原先打算離職的設計師們也因為她的到來而愿意繼續呆下去,因為覺得她能帶給她們帶來新的設計理念以及鍛煉培養她們的審美,所以我又另外回復了一句“(身為設計總監)審美和懂很多行業知識都是很有必要的”。

        這原本是設計從業者應該懂得的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沒想到當我把這段話發到朋友圈,有一個評論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評論是這么說的:

        20180102105321906.jpg

        我相信有這種思想的設計師絕對不止這一個,我也知道不同的設計師之間理念上有差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這種理念上的差異也會決定不同的設計師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一個人,雖然我是尊重不同的理念差異的,但我也深知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思想觀念,不糾正的話很有可能是會被人工智能淘汰的,所以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好好聊一聊以下這幾個話題:

        1、審美之于(電商)設計重不重要?

        2、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區別是什么?

        3、到底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一名電商設計師?


        20180102105351256.jpg


        1、審美之于(電商)設計重不重要?

        其實我在以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提到過電商設計師的職責無非就是2個,一個是幫助賣貨,一個是對于品牌形象的傳播和維護,但歸根結底最終的作用和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更好地賣貨,所以上面那個觀點的前半句是沒什么問題的,問題在于他不明白這些貨其實最終是要賣給人的,而人分很多種類和喜好的,所以他才會說出“賣產品為主,審美次之”這種話。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是分男女性別的,人也是有段位和身份差異的,有人喜歡低價的東西,有人喜歡貴的東西,有人把生活過的很邋遢也無所謂,有人喜歡把日子過成詩過成畫,所以你看這些不同的人的審美喜好肯定是不一樣的,當你把東西賣給這些不同的人的時候也就必須得去考慮他們審美喜好的問題了,因為你幾乎不可能通過打折的方式把一個很low的商品賣給一個有經濟實力又有品位的人。

        所以當一個人作為電商設計師卻認為審美不重要的時候,這只能說明ta的認知是非常局限的,但是他能堅持呆在這種局限的思維里也只能說明這種認知應付他目前的工作也完全夠用了,所以才會這么篤定審美不重要。

        這就好比你服務的人都是些每天計算著一天只能花多少錢來吃飯多少錢坐車拮據過日子的人,他們需要的是實惠優惠,所以你給她們打折或賣的很便宜他們當然買賬啊,但是你要想通過給他們講要如何優雅時尚怎么出席晚宴會比較高級的方式來掏空他們的腰包,那你還是一邊涼快去吧,人家溫飽問題都沒解決好呢,誰有功夫聽你在這說一些目前派不上用場也不敢奢望的東西呢?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會越來越高的,他們對美的追求意識肯定也就會越高了,這就好比你在讀初中的時候覺得用十幾塊錢的可伶可俐或者小護士洗面奶就不錯了,但是到了你30歲的時候你還會用這些品牌嗎?不出意外的話你怎么著也該用上至少幾百元一支的洗面奶了吧,再舉個例子,現在的3歲小孩都會使用手機了,從幼兒園開始也基本都開始學習英語了,你再想一想你3歲的時候在干嘛?你那會兒見過手機學過英語嗎?沒有吧。

        所以說,身為電商設計師進化意識還是需要有的,就算你現在服務的人群是不需要審美的,不代表以后不需要。其實說句實話現在很多電商設計師做的圖真的還不如魯班做出來的圖,效率還特別低,這跟審美也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如果你不想被時代所拋棄,不想被人工智能淘汰的話,最好還是把提升審美這件事兒放進議程里吧,再說了,如果身為設計師都覺得審美不重要,那我想不到還有誰能拯救國民審美了。

        20180102105645539.jpg


        2、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區別是什么?

        總有人喜歡把設計和藝術放在一起比較,在我以前的認知里,包括聽過一些前輩分享,都會覺得設計師和藝術家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為商業和市場服務的,是來解決問題的一個角色,而后者是以搞創作為主,商業不商業都是其次的,自己開心就好。

        但是我現在又有新的理解和看法了,我反倒覺得將設計師和藝術家拿來比較其實沒什么意義,因為設計師也是分很多類別和不同水平檔次的,藝術家也是分很多類型和不同檔次的,他們都需要出作品,他們的存在本來也是因為有市場需要,所以其實都是帶有商業性質的(比如很多時尚類的品牌喜歡跟藝術家搞跨界合作,通常這種藝術家合作款也比平時的賣的貴,各種畫廊也是以交易和宣傳藝術家作品為生的,各種藝術館博物館和展覽館也是吸引游客的手段之一),要不怎么生存下去?

        而且不止是藝術家可以通過抽象的概念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或者去表達某種社會現象,設計師其實也時常會這么做,設計師也可以很抽象也會依據時代背景去創作作品,只要他服務的人群有這種需求就行。

        但要說區別也是有的,比如設計是一定有時間限制以及需求邊界的,你必須得在規定時間內拿出設計方案來解決一個問題,要不會耽擱項目進程,但是藝術卻不一定有時間限制,他也可以沒有任何邊界,如果你愿意的話,你可以說從你出生的那一霎那一直到你離開人世的這一段路程就是你的一部藝術作品,再比如你每天去重復做一件事情,它看似是無意義的,但這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種行為藝術,至于你的這些藝術作品能不能獲得買主的青睞有沒有市場價值,就要看有沒有愿者上鉤的了。

        比如杜尚的《泉》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作品,還被放在了展覽館里,但其實它就是個小便池啊,可是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說它就是一部劃時代的藝術作品,并且價值不菲。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前面那位同學的觀點說“追求完美是藝術家的事情”也實在是有失偏頗的,我反倒覺得藝術家反而壓根就不會喜歡“完美”,反而是殘缺的有瑕疵的才更讓人浮想聯翩才具有思考的價值和意義,因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一般人根本就get不到(普通人很少會有人去買藝術家的作品,反倒是很多企業家喜歡花高價買藝術家的作品做收藏,除去投資價值以外,這或多或少也有點共鳴的意味,畢竟精神層次太高了不是一類人是理解不了的),反倒是偏執的設計師或者匠人反而才是追求完美的那一類人。

        總之,我不認為藝術和設計該刻意去做區分,因為時間久了你看的視野廣了你就會發現,其實設計和藝術之間并沒有過多差異,都是圍繞著人、生活、時代背景去表達的一種產物,都有其各自的受眾對象和商業價值。

        20180102110031048.jpg

        馬塞爾·杜尚,《泉》。圖片:Courtesy of Tate


        3、到底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一名電商設計師才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淘汰?

        前幾天還有一位面粉給我說了一些關注我的公眾號一年多后的心得體會,她說明顯感覺自己的思維、視野、心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他提到一個點,她說跟自己原來班里的大神聊天,他的同學對他說平面轉電商很容易,但是電商很難轉平面。

        看到這個我真不知道說這話的時候他的信心是從哪里來的,我只知道當一個人越是思想狹隘就會越容易變得篤定和以偏概全,所以下面我將要給大家講一講,我們到底該成為什么樣的一名電商設計師,看完后你便知道,到底電商設計是不是真如別人眼里那般不堪和容易。

        20180102110327480.jpg

        那么電商設計是做什么的呢?

        以前我就提出一個概念,不管身處何處身處何位,電商設計師其實可以劃分為2大類,一類是為平臺服務的,一類是為店鋪服務的

        為平臺服務的電商設計包含首頁界面設計/搜索列表頁設計/各種子頁面設計/登錄頁面設計/平臺的活動專題頁設計/banner設計/H5活動頁設計等(某些垂直平臺也需要做詳情頁設計);為店鋪服務的電商設計包含店鋪首頁設計/店鋪活動專題頁設計/詳情頁設計/Banner設計(輪播圖/店招/主圖等都相當于不同尺寸不同位置的banner)等。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假設:京東和天貓這樣的平臺就相當于一個個步行街和商場,而入駐這些平臺的店鋪就相當于入駐這些步行街和商場的門店,服務于平臺的電商設計師相當于是為這些商場做裝修/運營及設計服務的,服務于店鋪的電商設計師相當于是給這些店鋪做室內裝修/宣傳海報設計及陳列設計服務的,而電商設計師們所做的一個個活動頁面就相當于線下的實體店的室內裝修設計以及宣傳海報等。

        總之,電商設計師相當于一個需要懂銷售懂用戶心理的設計師,他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更好的展示商品/更高效地更多地把貨賣出去而服務的。

        電商設計師所做的事情其實是將各種人、各種媒介、各種產品給連接起來了,所以現在你應該明白,身為一名電商設計師,一名不被人工智能打敗的電商設計師,你需要懂以下這些知識:行業方面的比如市場營銷/用戶心理學/文案/交互/攝影/修圖/字體設計/三大構成/產品品類/包裝推廣/品牌/線下線上消費習慣及行為等等,軟件技能方面Ps是肯定需要的,其他的比如Ai、C4D、Cdr、手繪等等其他技能看自己需要去培養吧,當然最最重要的溝通和表達能力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設計師需要對接各種各樣的合作伙伴啊。

        而以上所有這些知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而是要通過日積月累,多看多想多聯系才能正真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競爭力,設計方面的我就不多說了,我幾乎每周都在寫電商設計方面的文章,下面我給大家舉一個關于培養自己的敏銳度和文案寫作能力的小技巧吧。

        關于寫文案,其實跟做設計練習是一樣的,我們平時的一些所見所聞其實都可以作為自己的素材積累,看到好的就記下來,看到有意思的就試著去分析一下人家為什么要那么寫那么做,比如我昨天買了一包紅棗,回到家我就被包裝上面的一句slogan給吸引了,并發了一個朋友圈:

        20180102110526425.jpg

        20180102110749754.jpg

        這個點應該是很多人沒有去挖掘過的,所以當我發了朋友圈后,很多人都說自己被點撥了,并給出了類似的一些例子:

        “你好大的膽子”VS“你的膽子好大”

        “你今天真是好興致啊”VS“你今天的興致真好啊”

        ......................

        前者都給人感覺更有氣勢更有性格一些而后者就比較乏味和寡淡,涵養和地位上也弱些。

        有時覺得寫文案也是一件非常有樂趣的事情,因為中國的漢字文學真的是博大精深啊,你只是改變一個字的位置,那種韻味和性格角色就完全變了樣,這些都是非常細小的觀察體會,需要長期去積累的。

        所以你看吧,所以無論是文案還是設計其實都是類似的,沒有哪一行是很容易的,作為電商設計師,當你想通過設計頁面或廣告把東西賣給別人的時候,你就需要去了解這個產品以及會買這個產品的人,了解文案的含義,要不然你做出來的東西是缺少內涵,是吸引不了受眾的。

        所以當你決定成為一名電商設計師,一名具有競爭力的不被人工智能淘汰的電商設計師,你也就走在了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的道路上,沒有退路。


        20180102111754656.jpg


        責任編輯:mr

        認可我的創作,就鼓勵一下吧

        0人打賞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