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視覺設計出身,如何通過實戰向UX設計師轉型?

        2017-10-27 10:47:47 閱讀 236694 本文來源:1688UED
        分享至:

        常規產品設計流程中,視覺設計師往往處于設計環節的下游,工作僅僅局限于將界面視覺發揮到極致,只是承接上下游的視覺工作,單一從視覺美觀性出發去設計。相比于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往往不了解業務情況與產品架構,對于最重要的用戶調研部分更不會深度參與。如果視覺設計師不主動“往前”走一步的話,很容易讓設計沒有支撐理由,成為“空中樓閣”,受到產品、業務方或技術方的挑戰,淪為畫界面的「美工」。

        下面我將以淘工廠首頁改版設計為例,與大家分享我如何通過實戰項目向UX設計師方向轉型。

        注:圖片經過優化,如果字體不清晰,可以另存到本地查看。

        一. 洞悉用戶與業務,將體驗植入規劃

        淘工廠是一個鏈接淘寶賣家與工廠的平臺,舊版買家端產品自16年上線后一直沒有突破性的變化,且與業務當前的定位規劃有較大偏差,急需改版來配合業務的高速發展。我們“臨危受命”接手淘工廠業務,團隊僅有3位設計師,卻需要支持4條產品線。這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由視覺設計師轉型為UX設計師的鍛煉機會。所以,我決定大膽地“往前”一步,不局限于自己的職責范圍,而是主動承擔起用研、交互等體驗設計師的職責,貫穿項目始終。

        淘工廠屬于B類加工定制業務,一開始接觸難免不熟悉。那些復雜的角色鏈路、晦澀的專業術語,很多淘工廠買家都不一定了解,更別說我們這些外行小白了。帶著窮則思變的決心,我意識到必須快速熟悉業務和產品。那么如何快速熟悉業務與產品呢?我總結出以下方法。

        補充儲備服裝供應鏈業務知識是必備基礎。而要快速摸清產品現狀,除了利用走查、舊版數據分析等手段對產品進行定性分析之外,最重要的是,從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本位出發,跟用戶好好聊一聊產品體驗。因此,我們對買家、工廠、服務商三角色進行走訪,作全鏈路的體驗大圖梳理,發現用戶痛點,并對痛點進行分層。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對業務+用戶的深入理解,賦能了業務的體驗規劃,確定了這次改版優化的方向。通過洞悉用戶在全鏈路上的痛點和訴求,我們在業務策略啟動的階段參與業務的產品共創大會。從體驗的專業視角賦能業務進行產品整體規劃支持、提供解決方案。視覺設計師大可不必局限于自己的崗位職責限制,從項目前期開始主動接觸產品、熟悉業務的核心需求,從接需求的角色轉變為體驗規劃的推動者,才能保證自己在項目中的核心價值與設計說服力。

        通過這種多方思維的碰撞,全方位、多角度滲透業務,一是可以從規劃階段就植入體驗期望達到的目標,引導產品向體驗期望的方向發展,避免成為被動接需求的角色;二是可以與業務方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給予設計師更多的發揮空間。


        二. 多維度深挖設計價值,學會質疑

        作為視覺設計師,我發現自己在進入設計階段后往往只關注局部細節。例如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更好看?什么樣的顏色更合適?卻忘了去思考我為什么要做這個需求?這個需求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進入設計階段后,首先不要急著上手去做「無思考設計」,而是在全局性上去深挖項目的設計價值,通過不斷的質疑、思考來提出設計解決方案。

        淘工廠的用戶大多是淘寶賣家,大部分的新興淘賣并非來自傳統行業,他們更習慣于淘寶年輕化的視覺審美。然而,他們并不了解加工定制流程,也無法區分針織梭織毛織的工藝,更別說大流水、小流水這種專業的加工定制術語了。結合業務目標與用戶目標,我們可以得出這次產品優化的設計目標與對應的三大解決策略。

        我以用戶為中心,通過「用戶體驗五要素」可以將簡單的設計價值關鍵詞,多維度、多層次細分為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這5個層面的價值,而并不只著眼于“用戶”上。將設計價值在體驗設計全鏈路上進行具體化、精細化,能客觀、有效的指導我在產品、交互、視覺等環節上進行全局的把控和思考,多維度提出解決方案,讓我的設計是全局統一的,而且「有理有據」。


        三. 跳出慣性視角

        在完整的產品設計環節中,視覺設計師的發揮空間往往是較為狹窄的。由于處在設計環節的下游,甚至在不了解項目的前因后果時,就開始照著交互稿或者demo的框架原封不動的去填充產品的顏色、字體、版式、圖形、icon等。做出一張精美的頁面確實挺有成就感的,但用戶真的關注我們精心設計的這些2px圓角、襯線體、彩色陰影嗎?要贏得用戶,再華麗的包裝設計理念、再美觀的界面傳遞、再酷炫的呈現效果統統無濟于事,視覺設計師的價值應該體現在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去充分考慮你的設計是否真的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例如在淘工廠改版項目中,我跳出單一的視覺視角,通過運用交互、產品、視覺等多手段來制定設計策略,靈活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四. 無縫連接上下游

        我之前在做一些設計項目時,視覺設計的工作時間經常因為交互需求反復、技術開發量大等原因被壓縮掉,接著就處于改來改去的狀態,連質疑需求和交互方案的合理性都成了奢求,讓我感到 「無力再愛」。再者,大部分時間都是分散在碎片化的項目中,只聚焦在單個項目的視覺表現上,猶如“管中窺豹”缺乏整體一致性的體驗。尤其是同時與多個交互設計師合作的情況下更明顯,因為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只關注自己負責的部分。

        所以,在執行階段,我反而更習慣于一個人直接與需求方對接,全面參與產品溝通、設計執行、開發測試、數據分析等全部環節。

        這樣,一是能了解到一手的業務動態與需求信息,了解業務技術可實現情況,避免信息不同步、反復對焦浪費時間,能爭取更多的時間去投入設計環節;二是通過完整的項目參與,更能幫助我構建整合能力與體系化思維,對產品有全局性的認知,自然也能保障產品在全流程體驗的一致性。


        五. 該執著的執著,該放手的放手

        視覺設計師一般在完成設計產出后,走查還原度、跟進上線就結束了。作為一個UX設計師,卻還需要繼續根據用戶反饋、數據分析等方式,去「執著」地驅動業務進行產品的迭代優化。

        但在項目過程中,我需要溝通需求和方案,順便幫PD確定項目功能范圍與迭代計劃,接著產出交互、視覺,還需要切圖、制作icon,跟進上線、跟進數據分析、驅動迭代優化,甚至還得負責業務全部運營活動的對接工作。而視覺設計師的出身,使我更是無法放下對于體驗細節的追求,巴不得上線產品能準確還原設計稿的每一像素。

        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環節都聚焦。所以面對這種事特別多的情況,我們可以適當「放手」,將設計工作分為精細化設計和自動化設計兩部分。

        • 精細化設計,顧名思義就是對那些需要深挖設計價值的部分,做出獨一無二的設計,如產品首頁、重要功能等。

        • 自動化設計,就是指從中優化設計思路出發的設計,如營銷活動、基礎產品功能等,通過我們去制定品牌設計規范、進行“樂高式”組件設計,將搭建常規頁面的工作開放給業務方、外包設計師等,解放有限的設計生產力。


        最后

        對于想轉型UX的視覺設計師而言,我們的手活表達和視覺審美上相較于交互設計師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不足的地方則是在抽象整合、數據分析、體系化思維這些部分上。這些不足,是我們應該通過實戰項目重點逐步提升的綜合能力。隨著UX概念已成為行業趨勢,視覺設計師更應該在迷茫之時先人一步開始改變。轉型UX設計師的這條路還需要更多的同行加入探索,我已經在路上了,你呢?


        (本文轉自1688UED,作者唐毓) 

        責任編輯:mr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