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Face ID會引領科技行業對抗種族偏見嗎
蘋果在外界充滿爭議的聲音中,毅然將成熟的 Touch ID 功能替換為全新的面部識別系統,引起過外界一輪輪的討論。日前,國外一位分析者從一個嶄新的視角來分析蘋果這次選擇會帶來的影響,來看下他是怎么說的。
與他們的許多設計選擇一樣,蘋果最近決定將其在新 iPhone X 中使用的 Touch ID 功能替換為面部識別——他們稱之為“Face ID”——已經引起了大量的討論。
關于“自拍安全”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問題,有很多。不過,有一個問題肯定會得到更多的關注,那就是面部識別軟件中的種族偏見。
種族偏見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技行業——我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聽到過一些關于攝像頭難以分辨深色膚色或語音識別的故事——但蘋果新推出的面部識別技術預計會造成大規模普及,這可能正是該行業今后需要識別、隔離并最終糾正這些問題的原因。
有關種族偏見的觀點,以及蘋果的人臉識別系統是否會可靠、定期地為所有種族的用戶服務,尤其令人心酸,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安全問題,而是一個在我們的文化時代精神中根深蒂固的問題。
其中一個最大的未知數是用于開發面部識別系統的數據庫。蘋果公司聲稱,他們使用了十億張圖片來訓練算法——能最大程度將數據庫中的多樣性問題消除。
我認為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在訓練面部識別系統的時候,有一些具體的學習過程還需要確定。
關于 iPhone X,我們不知道的是其數據庫中使用的圖像比例的細節。可能有十億張照片,但白種人和中國人、黑人或印度人的比例是多少?
類似地,蘋果聲稱,只有一百萬分之一的幾率可以讓非本人通過面部識別技術在 iPhone X 上通過身份驗證解鎖——當然,這取決于取樣的“一百萬”人是誰?假設這一組一百萬人來自中國北部或印度南部,那么非本人通過面部識別技術在 iPhone X 上解鎖的幾率會不會高很多?
蘋果沒有報告的另一個錯誤指標取樣人群是,系統可能會拒絕你的臉部掃描結果,并要求重新掃描臉部特征,盡管你才是真正的手機主人。所以,最可能的情況是,這個錯誤幾率也會因使用手機的人群而有所不同。換句話說,一些人/種族將會收到更多的拒絕和更多的請求來重新找回他們的 Face ID。
最終,這些都是我們在手機發布前擺出的關鍵問題,我們可以在實踐中看到——但是,如果科技史教會了我們什么的話,那么就是系統都會有缺陷。對于個人和蘋果來說,這些都可能是痛苦的,但他們也會提供平臺來解決這個問題。
種族偏見并不是面部識別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談論指紋識別的安全風險,但面部欺騙的風險比起指紋要大得多。要盜取別人的指紋,你必須靠近他們,或者拿到他們碰過的東西。
然而,我們的面孔是公開的。你可以從 Facebook 或任何其他社交媒體網站上看到某人的頭像,甚至可以用這些圖片制作一個 3D 面具。如今,也有很多化妝師擅長創造和明星一樣的臉部造型。
這讓我們回到了蘋果,另一個熱門話題是“evil twins”,以及基因相似的人能否通過蘋果的人臉識別系統。在蘋果之前發布的 Face ID 白皮書中,就明確提到過這個問題,建議雙胞胎、和用戶長得很像的人,還有未滿 13 周歲的兒童最好都使用密碼來解鎖。蘋果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努力,確保它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但當前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棘手的。
該公司還增加了一個前置紅外攝像頭和一個點投影儀,這將使照片或面具的攻擊變得困難,因為它們可以被設置來感知深度,防止有人用扁平的圖片來愚弄面部掃描儀。紅外攝像頭解決了光線不好的問題,通過點投影儀,將有助于建立一個精確的 3D 模型面,從而提高性能防止外部攻擊。
看起來,蘋果已經做了更多的努力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想廣泛地將面部識別技術推廣到正在等待的公眾。我們可以期望,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種族偏見的問題。
像蘋果這樣世界級的頂尖科技公司,他們有能力改變公眾的行為。由于他們的產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聽音樂;我們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消費。再看看其他主流的生物識別技術:自從 2013 年 iPhone 5 S 推出 Touch ID 以來,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指紋識別作為生物認證的一種主要形式。
但更廣泛的采用意味著,人臉識別中存在種族偏見問題的風險會增加,這意味著蘋果幾乎肯定會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處理這一問題。對于公司和公眾來說,真正的關鍵在于認識到,這些缺陷并不一定是技術本身固有的,而是在我們的設計思維中潛移默化的習慣,這些系統缺陷完全可以用技術進行改進。
蘋果的數據基礎足夠大,足夠多樣化,從而將真正具有種族包容性嗎?很快我們就會知道,整個行業將會學習更新和完善我們的實踐,讓這項技術成為一種為所有人服務的便利,而不是只關注某一部分人群。
從某種意義上說,蘋果正在大規模運營文化技術試點,而對結果的關注將讓科技行業更迫切的設法解決我們技術系統中存在的種族偏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