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地鐵總是五顏六色的?設計師們在想什么呢
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地鐵每個站的顏色都不一樣,比如廣州地鐵小編目前還沒有見到相同顏色的地鐵站,對于每一站的字體都是毛筆字,它好像是廣州的另一道風景線。每當下班望著車廂外的風景不會視覺疲勞。設計中的色彩力量真的很強大。小編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關于香港地鐵總是五顏六色的,很有感觸,分享給大家,看點不一樣的內容。
旺角站是紅色的,金鐘站又是海軍藍,彩虹站的墻上正是如彩虹般絢爛的色彩。地下交通無處不在的顏色讓香港這座城市變的五光十色。但是為什么每一個站點都有屬于它自己的顏色呢,這些不同的顏色又代表著什么?Young Post 對話了香港地鐵公司的首席設計師Andrew Mead,試著去尋求答案。
關于這些顏色的設計,第一個解釋是關于“平衡”。距離地面千尺的地下沒有窗口,所見之處只有令人抑郁的黑暗。而色彩與美好和光明緊密關聯,在地下深處,色彩賦予了地鐵各站點獨有的陽光形式,點亮了各個站點。
但是Mead解釋道,顏色同時也具有功能性,幫助區分不同的站點,賦予各自站點專屬的顏色。對于設計師來說賦予能幫助乘客識別各站點的身份是很有價值的。因為這并不像當你乘坐巴士或者轎車旅游時能看到身邊的地標性建筑物。
不同的站點以不同的顏色來區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1970年,依然存在著閱讀障礙問題。因為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如果你不能閱讀,要怎樣才能識別各個不同的站點呢?Mead也同時解釋道色彩能夠起到幫助人們識別不同系統的作用。
對于那些重要站點,Mead保留了那些不同范圍內對比強烈的紅色來作為區分,并將這些大膽的色彩應用在荃灣站, 旺角站或者中環站來幫助乘客,讓他們知道自己處于中轉換乘站或者終點站的位置。
當色盤的不斷發展變化,Mead需要確保他們會避免使用相同的色彩在兩個相鄰的站點。例如,藍色被應用在美孚站作為替換,并且與荔景站和荔枝角站這兩個重點站點形成強烈對比。
然而,這花了不少側面思考如何將色彩合理化地運用在一些相同層級的站點上。有很多站點的色彩是根據這些站點的中文名而創造出來的。比如,彩虹站如彩虹般的色彩,“choi hung”的意思是彩虹,這就是一個從廣東話直譯過來的比較生動的例子。還有黃色被應用在黃大仙站上,就是因為“wong”是黃的意思。“lai chi kok”(荔枝角站)被應用了暖調的黃色主要是因為lai chi是荔枝的意思,愛德華王子站的代表色是紫色是因為紫色通常代表著西方文化中的皇家色彩。
建筑師們同時也創造了一系列的色彩來表現和傳達一些站名的意思。鉆石山站主要是黑色的,但是添加了一點較少見的如同馬賽克工藝里白色磚塊一樣的色彩。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試著創造出當你從不同角度看站名時也能看到所折射出的如同鉆石般閃耀的效果。
這些地方的命名規則也將站點周圍的環境因素列入了考慮范圍內,“黃埔站是藍色的因為它近水,何文田站是綠色的,因為它近山。這些例子真實的反映了色彩是如何被選中的,沒有什么比這更精細了,正因為如此使之變得與眾不同“mead說道。
不同站點都有各自專屬的色彩,你可能會疑惑為什么機場線卻都是灰色的,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統一表示機場線的延長。Norman Foster, 是機場還有中環HSBC(匯豐)大樓的建筑師,他所采用的色彩可能不為人知,但實際上,在這行業里,建筑師們經常選用“Foster 灰”,因為Foster更喜歡將該系列色彩應用在他大多數項目中。
所以港鐵設計師決定選用這種獨一無二的色彩所為機場線的顏色。“機場快線上的九龍站和香港站都是同一種灰色,mead說,當你去到九龍站和香港站,你會如同置身在機場,機場快線是從市內的大嶼山一直延伸到機場。“
但有件值得一說的事是機場快線在顏色初顯露的地方引進了一些藝術作品。建筑師們秉持著精致的態度將藝術作品與各站點融為一體,這就是色彩與功能性相結合的地方。Mead將藝術家Gaylord Chan以火箭為主題的作品放置于香港站和中環站之間作為樣品展示。他說人們快速的經過這些裝置藝術作品,這些都是關于人們活動的片段,體現了你臨時所進入的區域。Mead說自此之后這些站點成了一些很棒的藝術作品的收藏區,同時也以此方式翻新了一些其他現存的站點。
“這些都是展覽品,不僅是挑選一張好看的圖片,這關乎到確保人們經過此處時能夠產生共鳴。”——Mead
Mead說,對于那些新建的站點,他們正在著手以更加精致的方式將藝術和色彩一體化。
對于海洋公園來說,比如,不同藍色的漸變被應用,因為這些色彩代表著主題公園。這也有個正在遨游的魚群藝術雕塑作品,這有雙重象征意義在里面:這件藝術雕塑作品代表著海洋,和海洋公園里的那些生物,同時也具有功能性,就像這群正在遨游的魚群的運動趨勢,人們可以根據這個找到該站的出口。
不僅僅是交通運輸工具的模版,具有功能性的藝術作品,有意義的色彩和周圍的環境,所有的這些都無縫結合,與港鐵融為一體。如果你沒有注意到是不會怪你噠。很多時候,作為一個設計師,一定要懂的顏色搭配,讓用戶首先看起來舒服,畢竟人類是視覺動物。
精選課程
共鳴設計——科學與審美的交匯,以Xiaomi SU7設計為例
李田原
小米汽車 設計總監
設計論文寫作:如何將實踐案例轉換為可發表的文本
2024產品設計專業系統化能力提升課程
2024體驗設計專業系統化能力提升課程
玩轉行為設計 高效提升產品業績(中文字幕)
Joris Groen
Buyerminds 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