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X就在你身邊!生活中的使用者體驗

        2017-06-05 10:08:24 閱讀 237951 本文來源:設計大舌頭
        分享至:

        「天啊!這是什么鬼東西,也太難用了吧!」

        類似這樣的話,是否也常出現在你我身邊?你可曾想過,從一早起床,到回家洗洗睡,我們每天生活中所接觸的各種物品,是不是也曾經因為使用上的不順利,而影響心情呢?明明是相同作用的物品,有人讓人倍感貼心,有人卻讓人萬般灰心。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眉眉角角,都與UX息息相關,如設計師能多點同理心,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著想,相信就能減少不愉快的發生,甚至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呢!

        以下筆者藉ㄧ分享自己周末一天的日常生活,帶你一起發現生活中的使用者體驗:

        20170602111732300.jpg圖片出處:傳統時鐘vs iPhone就寢時間

        上午8:00

        早晨的床邊,傳來和聲悅耳的輕音樂,緩緩睜開雙眼,陽光灑落窗前,聆聽樹上鳥兒高歌,準備用愉悅心情迎接嶄新的一天;還是,「鈴鈴?鈴鈴?鈴鈴?“耳邊震耳欲聾的鬧鈴,刺眼的陽光,還有吵死人不償命的麻雀,讓人一早就開始感覺到不耐煩...

        沒錯,一個最簡單的鬧鈴,決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傳統鬧鈴,訴求的是要在一大早就吵醒你,但是好的鬧鈴設計,例如iPhone iOS 10“就寢時間”功能,透過由小聲漸進到大聲的輕音樂喚起你,并記錄你每一天睡眠時間,還能每晚貼心提醒你該睡了,確保讓你能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這就是生活中很棒的使用者體驗例子,一個能真正為使用者著想的好設計。

        傳統遙控器與蘋果電視遙控器

        20170602111804442.jpg

        圖片出處:傳統遙控器與蘋果電視遙控器

        上午8:30

        拿起遙控器來看個早晨新聞吧,打開電視,選好頻道,調整音量。不禁讓人想問,當你拿起遙控器時,真正會按的鍵有哪些?電源開關,上一臺,下一臺,大聲,小聲......還有嗎?大多遙控器都設計的很華麗,把全部功能都放到介面上,但其實使用者真正會用的功能,大概只有幾個最基本的簡單功能,設計越復雜不等于越好,相比于Apple TV遙控器,只放了重要功能,不僅更小更好拿取,操作上也更純純。

        PIXNET-UX-UX功能于生命電池型號

        20170602111832675.jpg

        圖片出處:電池型號

        上午10:00

        按著按著,遙控器就是沒反應,應該是沒電了吧,正當打開電池蓋要換電池的那一刻,映入眼簾的是2個A,疑?是要換2號電池嗎? AA是3號電池!AAA是4號電池,你以為A是2號電池嗎?錯!C才是2號電池...我的老天鵝啊!一系列好讓人崩潰的電池型號!然而你以為各國的電池型號名稱都一樣嗎錯臺灣的三號電池,在大陸是五號電池;?!臺灣的四號電池,在大陸是七號電池...只能望天自問,為什么型號和電池本身連結性這么低,為什么在都是講中文的國家卻又是不同的型號名稱啊...

        像是比較好的例子是衣服Size型號,S號,M號,L號,XL號.S號= SMALL,M號= MEDIUM,L號= LARGE,XL號= EXTRE LARGE,衣服的大小型號和英文第一個字母連結性很強,而且也較容易記得和不易搞錯。

        某賣場發票vs某便利商店發票

        20170602111850113.jpg

        圖片出處:某賣場發票vs某便利商店發票

        下午12:00

        趁著去賣場補貨順便買電池,然而正當你興高采烈的站在結帳柜臺前,你以為結完帳會拿到一張發票嗎?錯!你拿到的是連綿不絕的清明上河圖...什么鬼啦!為什么總是要給我這么多我不會用的折價券,我壓根一點兒都不需要啊!這些賣場難道就不能給我一張單純的發票就好嗎?

        電子發票是政府推行的一種「無紙化」美意,但因當初配套措施沒規劃好,導致有時交易明細表比發票本身還要長好幾倍,甚至有些業者還會在交易明細表后附上超多折價券,優惠券,不僅沒達到環保效果,更成了一種沒有站在使用者立場考量的擾民設計。

        板橋某餐廳大門vs臺北某公司大門

        20170602111902113.jpg

        圖片出處:板橋某餐廳大門vs臺北某公司大門

        下午1:00

        吃飯時,發現進出餐廳的大門很特別,同一面門的兩半各自寫著「推」和「拉」,但是其實門把的設計是相同的外形,一般人就很容易在這邊卡住,為什么這邊是拉?而那邊是推?其實好的設計,應該是要符合「操作暗示(啟示)」,也就是說,當人們自然看到這個物品的外形時,要能夠很直覺的去操作,而不應該是強迫你去適應它,因為這只會讓你對于使用這些產品感到更不愉快。

        某廣場停車場與臺北市政府停車場

        20170602111921227.jpg

        圖片出處:某廣場停車場與臺北市政府停車場

        桃園八德國賓停車場

        20170602111935436.jpg

        圖片出處:桃園八德國賓停車場

        下午3:00

        開車來去看場電影吧,在停車場找車位這件事情,總是讓很多人感到困擾。傳統的停車場會讓你猶如進到移動迷宮,不但找不到停車位,更慘還會迷失方向。比較貼心的停車場設計,透過紅燈和綠燈告訴你這里有沒有位置,讓你遠遠就能一目了然,甚至當你下車時,柱子上會用顏色和數字來劃分區域位置,讓你才不會忘記自己車停在哪一區呢!

        某影城vs基隆秀泰影城

        20170602111950247.jpg

        圖片出處:某影城與基隆秀泰影城

        某影城與八德國賓影城

        20170602112117475.jpg

        圖片出處:某影城與八德國賓影城

        下午4:00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進到電影院找座位時,總是得花很多精力尋找自己的座位號碼,更糗的是你還可能會坐錯位置。很多電影院的座位設計,把座位的號碼小小的寫在座椅背后,到底是有多怕被人看見?當你從第一排進場往上找位置時,不但讓人很難辨識座位號碼,且更容易會造成誤坐。比較好的電影院座位設計,號碼是直接大剌剌的寫在椅背上,讓你不看到也難,有些甚至連在扶把上,還會以數字和箭頭指示號碼是哪一邊,讓你不僅不會坐錯位置,更不用再和隔壁的陌生人搶扶把上的飲料座。

        某停車場vs板橋大遠百停車場

        20170602112132937.jpg

        圖片出處:某停車場vs板橋大遠百停車場

        下午6:00

        看完電影,離開電影院前得先去繳個停車費,但看到這樣的停車場繳費機設計,真的讓人很無言。一般來說,停車場和繳費機都是在地下室,往往不那么明亮,所以都會透過燈光來提示你投入代幣的洞孔位置,上圖左邊這臺機器,整個面板設計得很復雜,在投幣孔上方還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指示燈,畫面上也充滿了一堆數字,還有用黃線框起來的投幣孔......相較于右邊的繳費機設計,發光的地方就是很明確指示你投入代幣的洞口,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

        使用者體驗:某餐廳廁所

        20170602112145932.jpg

        圖片出處:某餐廳廁所

        下午7:00

        晚餐前先來去上個廁所,話說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最單純的指示,而不是亂七八糟難以辨識的廁所標示......如上方左圖,一般來說,女廁會用紅色,男廁會用藍色,但為什么下面的箭頭卻又用不同的顏色標記?還有如上方右圖,廁所只有兩間,一間蹲一間坐,而上方的標示又將男女分成兩邊,所以是說這個廁所男生只能用蹲的?女生只能用坐的?還是說這是非常先進的男女共用廁所?而且為什么沒有小便斗呢?

        使用者體驗:巴黎藝術博物館廁所

        圖:巴黎藝術博物館廁所

        說到這里,也讓我想起曾經看過巴黎藝術博物館的廁所標示,你能看得出來這充滿藝術氣息的男女廁標示,哪一個是男廁?哪一個是女廁嗎?(我連到現在都還分辨不出來...)

        使用者體驗:某影城廁所與臺北101美食地下街

        20170602112310181.jpg

        圖片出處:某影城廁所與臺北101美食地下街

        最悲劇的來了,上完廁所要洗手,但不管你把手放在感應水龍頭前怎么樣喬角度,水就是不給你流出來,內心只能大喊:?!「是怎樣我不是人嗎水流不出來是我的錯嗎?」相信我,這絕對不是你的錯,感應不到你的手是水龍頭的錯啊!因為當產品設計不好時,不是使用者的錯,而是產品的錯!(拍肩)

        像上圖左邊的水龍頭,因為手的高度太高,紅外線感應不到手,所以水流不出來。右邊這個水龍頭則是將感應區放在洗手區上面的位置,所以不會因為高度感應不到手而流不出水來,更厲害的是,左右兩邊的橫杠就是烘手機,洗好手直接在旁邊烘干,贊啦!

        以上這些都只是生活中的使用者體驗冰山一角,每一個人每天都會使用各種物品,體驗好的物品就是好的UX設計,體驗不好的物品就是沒有為使用者著想,不只讓人印象不好,甚至還會影響到品牌的形象與價值。

        設計改變體驗,體驗改變設計

        設計和體驗是息息相關的,好的產品設計不應該是強迫你去適應它,而是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著想,解決使用者和產品互動所產生的問題與感受。若您希望人們去使用某個物品,您必須確保他們能輕易的去感覺,理解與詮釋這個物品是什么,并確保他們能夠知道怎么使用它。“UX設計就是秉持著這樣的一個精神,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帶著使用者的同理心,去感受使用者的感受,改善使用者的體驗,只要每一個人都能多用點心,多替使用者著想,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生活上的UX專家。


        責任編輯:ST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