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賦能未來城市——2022北京國際設計周城市設計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2022-12-12 01:35:54 閱讀 169708 本文來源:美啊教育
        分享至:

        20221218234658082.gif


        20221212013003994.jpg


        北京國際設計周自2009年創辦以來,10多年來持續關注城市設計主題。2022年12月10日, “科技賦能未來城市——2022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開幕及城市設計高峰論壇”在美?。╩eia.me)直播平臺成功舉辦,并引起了廣泛關注。


        顛覆性技術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而這些影響也將最終投影到城市設計中。新技術發展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共同推動著傳統城市空間的轉型,驅動著未來城市結構和功能空間的變化。2022北京國際設計周城市設計高峰論壇,以“科技賦能未來城市”為主題,邀請學界專家、城市規劃建設專家、高科技企業家等共同聚集在論壇平臺,分享各自的研究與實踐心得。


        20221212013018611.jpg




        高峰論壇


        本次高峰論壇邀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長聘副教授、北京城市實驗室(Beijing City Lab)創建人龍瀛擔任學術召集人。北京城市實驗室致力于采用跨學科的方法量化城市系統,為城市規劃和治理提出新的技術方法和見解,并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城市科學。

        20221212013116655.jpg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長聘副教授、北京城市實驗室創建人龍瀛發表演講

        龍瀛以學術召集人和同主題展覽策展人身份,向大家系統闡述了科技賦能未來城市的主題、展覽的主體思路、核心板塊、重點案例等。龍瀛認為,“新興技術-居民個體-城市空間”三者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耦合關系,展覽旨在展現并探討新興技術與未來城市空間的發展演進關系。展覽核心板塊包含“未來城市居住場景”、“未來城市工作場景”、“未來城市交通場景”、“未來城市游憩場景”、“未來城市公共服務場景”、“未來城市智慧創造”六大核心模塊。展覽覆蓋國際國內近40個代表性案例,智慧創造板塊則展現百余個國際國內前沿案例。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甄峰演講的主題是《“人-技術-空間”一體的未來城市探索》。甄峰認為,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應用加快,城市大腦、數字孿生城市成為未來城市的熱門詞匯。

        20221212013155362.jpg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甄峰發表演講

        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瓊,是應用經濟學博士,從事互聯網產業趨勢、前沿技術應用場景的研究等工作,在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領域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獨到見解。這兩年劉瓊和團隊一直在做未來城市WeCity的研究,并結合公司的基建項目在做科技應用的落地探索。她基于這些研究和探索,給大家分享了科技賦能城市的五大趨勢和思考。

        20221212013212506.jpg
        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瓊發表演講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委副總師、北京城市規劃學會數字城市規劃學委會主任專家張曉東,發表了主題演講《智慧城市規劃創新實踐與體系構建探討》。張曉東首先闡述了科技發展與城市規劃建設的動態演進關系,對當前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數字空間三元融合的未來城市模式進行了趨勢研判,提出智慧城市應以聯合國可持續議程確定的城鎮和住區發展目標為宗旨的規劃發展理念與思路。其次,梳理了國際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案例和標準規范等進展,結合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開展的不同層次和方面的智慧城市規劃創新案例,總結當前智慧城市規劃實踐面臨的瓶頸和積極的經驗。最后,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及實施意見,探討了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智慧城市規劃體系構建的方向建議。

        20221212013229851.jpg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委副總師張曉東發表演講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茅明睿,也是北京社區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城市實驗室聯合創始人。茅明睿的演講從游戲與城市研究,元宇宙技術對社區參與、社區更新的價值和實踐案例方面進行介紹。

        20221212013245461.jpg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茅明睿發表演講

        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員陳迎,長期從事前沿產業研究及城市落地策劃工作。本次演講的《科學中心城市的崛起》是同名著作出版后的最近研究成果,演講圍繞科學三大要素——科學裝置、科學人才、科學配套,詳細闡述科學如何賦能城市的經濟發展。

        20221212013259670.jpg
        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員陳迎發表演講

        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長霖,他本次演講的主題是《科技賦能公共空間場景創新探索》。李長霖在演講中,針對當前我國公共空間普遍存在的活力不足、服務水平低、管理成本高的問題,提出以“空間干預、場所營造與數字創新”的手法,營造運動場景、運營場景、管理場景三大解決方案,助力打造更健康的公共空間。

        20221212013318696.jpg
        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長霖發表演講

        居住區是城市居民生活福祉的最重要空間載體,社區建設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落腳點。我國進入城鎮化發展中后期,城市建設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社區建設面臨新的要求。從傳統居住區規劃到社區生活圈規劃的范式轉型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樣的過程中,如何整合智慧技術,推動完整社區和社區生活圈的復合式構建,是新時期人居環境革新的重要命題。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智慧城市業務負責人李昊發表主題演講——“智慧人居,完整社區——未來居住區的實踐探索”。

        20221212013334205.jpg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智慧城市業務負責人李昊發表演講

        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新興技術與城市空間結合有望解決城市長期以來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浪費等問題,促進城鄉建設中雙碳目標的達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員李文竹發表主題演講,她通過系統性文獻綜述的方法,分別在城市居住、工作、交通、休閑四大功能空間介紹科技發展對城市碳排放的影響。

        20221212013352408.jpg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助理研究員李文竹發表演講


        主題沙龍

        活動最后,是一場主題為“智慧與溫度|科技賦能的基層更新與治理”的沙龍。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公共空間與公共藝術設計所副所長趙幸擔任沙龍主持人。

        趙幸表示,不久前《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發布,條例的編制經過專業部門的層層論證,也以萬名代表下基層的方式,由主要領導帶隊收集基層社區、百姓意見,力求解決實際問題。條例的公布表明,首都發展已經逐漸駛入城市更新行動的深水區,我們會在其中面臨更復雜的利益相關方和從策劃到設計到實施乃至運營維護的更長鏈條,真正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和治理能效提升。我們也須用更創新的方法和更精細化的手段去切實解決城市新生命周期中面臨的新問題。

        20221212013403008.jpg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公共空間與公共藝術設計所副所長趙幸

        正如條例中所說,“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技術開展城市更新工作”,依托智慧城市信息化手段,“提供征集城市更新需求、暢通社會公眾意愿表達渠道的功能”。為了支撐城市更新行動的落地,條例也提出要實施責任規劃師參與制度,指導規劃實施,發揮技術咨詢服務、公眾意見征集等作用,作為獨立第三方人員,對城市更新項目研提意見,協助監督項目實施。

        “智慧與溫度|科技賦能的基層更新與治理”的主題沙龍,強調基層這個關鍵詞,是因為再好的技術,再先進的理念,都需要在基層事件中得到印證。希望和幾位在智慧城市和基層城市更新與治理領域有不同視角和經驗的嘉賓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的手段去改變人本尺度的城市環境與生活體驗,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想。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副主任熊文教授分享了大柵欄街道責任規劃師智慧更新實踐,介紹了人本街道實驗室成立以來人本觀測、公眾參與、智慧街道設計等探索,分析了現有部分智慧城市實踐以技術而非需求為導向的不足,從安全防災、居住環境、慢行交通、業態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歷史街區復興與民生治理的大數據需求,指出街區更新中應關注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問題,通過科技賦能助力有溫度的城市更新。

        20221212013415436.jpg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副主任熊文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員李文竹,進一步聚焦于城市公共空間,從創造實踐視角展現此方面國際國內的前沿案例,探討智慧化公共空間設計對周邊區域起到的作用,包括美化環境形象、增強互動參與、保障健康安全、提供便民服務、優化交通出行以及綠色能源生態等。她分享了做出主動適應科技進步的空間規劃設計而非被動順應科技發展的觀點,認為應該使科技進步真正賦能未來城市空間。

        20221212013427713.jpg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員李文竹

        海淀區海淀街道全職責任規劃師付斯曼分享了海淀街道創新城市更新工作機制。建立多方向專家庫,對街道“32+1”街區統籌資源空間,形成城市更新項目庫。建立“海淀之?!背鞘懈绿厣放疲蛟臁昂=帧背鞘泄蚕砜蛷d,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給城市加點美,讓科技和藝術裝點居民生活。

        以展翅飛翔作為中關村地下環廊上蓋的設計主題,凸顯中關村西區創新策源地、高新企業孵化器的“雙功能”。以“墻上博物展覽館”作為主要設計理念,對年久失修,墻面破損開裂的海淀路社區北圍墻進行更新改造,舉辦各類展覽展示,豐富街區文化內涵。以科技藍、海淀藍為主色調,謀劃對海淀南路北社區沿街公共空間改造,打造生態綠色、智慧賦能的高品質城市。

        20221212013450430.jpg
        海淀區海淀街道全職責任規劃師付斯曼


        / 展覽預告 /
        “科技賦能未來城市”同主題展覽
        2022年12月10日-12月24日

        北京西城區仁壽路新市區
        泰安里16號樓弄堂SPACE展出

        20221212013501390.jpg

        掃描下方二維碼
        立即觀看美啊直播回放



        責任編輯:梁芊芊
        分享至: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